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输液港是通过皮下植入的港体连接导管而建立的中心静脉通道,是用于长期输注药液,营养液,采集血样,肿瘤患者接受各种治疗的有效途径。我科于2010年1月~12月对12例晚期肿瘤疼痛患者采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建立长期静脉通路,取得预期效果,报告如下

  • 标签: 输液港 护理
  • 简介:胎盘植入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孕卵着床部位蜕膜即构成屏障作用的底蜕膜缺陷,绒毛侵入或穿透子宫肌层,引起产时、产后大出血的一种产科急症。美国报道的发生率由1985年的0.08%上升至2005年的0.3%。国内发病率报道不一,2004年北京妇产医院报道为1/1000。

  • 标签: 胎盘植入 保守治疗 产后大出血 屏障作用 着床部位 子宫肌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MR在针对胎盘植入产妇的临床在诊断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超声结果显示胎盘植入的患者134例,针对所有患者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MRI),在完成剖宫产分娩后,针对检查结果进行病理分析。结果:在134例临床诊断胎盘植入患者中,MR诊断胎盘植入6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胎盘植入75例,其中粘连型34例,植入型39例,穿透型2例;MRI针对胎盘植入的总体以及三种分级(粘连型、植入型以及穿透型)辅助诊断,灵敏度分别为91.72%、44.38%、95.13%.66.62%,特异度分别为87.46%、96.71%、75.04%、100.00%。结论:MR可以高效诊断出患者的胎盘植入情况,临床诊断率很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胎盘植入 MR诊断 灵敏度
  • 简介:摘要针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切口感染,植入体外露一例患儿,进行详细的整体护理评估,制定护理计划,使用新型敷料进行换药等一系列护理措施。经过28天16次换药及健康教育,幼儿喂养指导等,实现了患儿切口愈合人工耳蜗正常使用。新型敷料的使用与有效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避免了人工耳蜗植入体取出手术失败,进一步提升了我院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护理水平与应对能力。

  • 标签: 人工耳蜗植入术 术后切口感染 植入体外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3种植入途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期(2021年1月-2021年12月)内,入组观察对象75例,均为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患者,按照植入途径的不同,患者被分为经颈内静脉穿刺(A组,n=25),经锁骨下静脉穿刺(B组,n=25),经头静脉切开植入(C组,n=25),对不同植入途径的临床效果差异展开分析。结果: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植入阶段相关不良反应,不同植入途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中,经颈内静脉穿刺,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经头静脉切开植入均安全、有效,建议临床掌握多种植入途径,以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 标签: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植入途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枢椎棘突螺钉单侧应用联合对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在寰枢和枕颈固定中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构建正常枢椎解剖、椎板薄和椎动脉变异椎弓根细小3种不同解剖状态下的完整上部颈椎有限元模型作为完整模型组,然后分别模拟齿状突骨折进行寰枢固定和寰椎骨折进行枕颈固定。在寰枢固定中,比较单侧枢椎棘突螺钉+对侧椎弓根螺钉+双侧寰椎侧块螺钉固定组(棘突螺钉组)和枢椎双侧椎弓根螺钉+双侧寰椎侧块螺钉固定组(椎弓根螺钉组);在枕颈固定中,比较单侧枢椎棘突螺钉+对侧椎弓根螺钉+枕骨螺钉固定组(棘突螺钉组)和枢椎双侧椎弓根螺钉+枕骨螺钉固定组(椎弓根螺钉组)。枢椎棘突螺钉分别测试水平、斜向、垂直置钉3种不同的固定技术。模拟颈椎运动,测量枕颈的屈伸、侧屈、旋转的关节活动范围(ROM)。结果在寰枢和枕颈固定中,棘突螺钉组和椎弓根螺钉组的C1~C2屈伸、侧屈、旋转ROM均较完整模型组均明显下降。在寰枢固定中棘突螺钉组C0~C2屈伸、侧屈、旋转的ROM大于椎弓根螺钉组;在枕颈固定中,棘突螺钉组C1~C2侧屈的ROM大于椎弓根螺钉组,棘突螺钉组的C0~C2旋转的ROM大于椎弓根螺钉组。枢椎棘突螺钉分别测试水平、斜向、垂直固定间有差异,但不明显。结论在寰枢和枕颈固定中,枢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和枢椎单侧棘突螺钉联合对侧椎弓根螺钉组合式固定方法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寰枢固定中,相对于枢椎棘突螺钉组合式固定,枢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具有更好的寰枢稳定性。在枕颈固定中,枢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在侧屈和旋转活动上较枢椎棘突螺钉组合式固定稳定性更好。枢椎三种棘突螺钉置钉技术间的稳定性差异并不明显。

  • 标签: 骨钉 有限元分析 骨折固定术,内 颈椎 棘突螺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植入技术及电极特性对人工耳蜗植入力学特征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电极设计、推动精准植入技术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7—12月将诺尔康标准电极、纤细电极、纤细加长电极,分别应用传统技术、机器人辅助技术(中速、低速)在耳蜗模型上进行电极植入。采用ATI Nano17Ti传感器及配套数据采集软件记录、分析植入过程力学信息。采用Origin 2020b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电极植入过程中,电极植入力随着植入深度的增加而逐步增大。传统技术下,纤细电极的植入力峰值显著小于标准电极[(71.0±16.6)mN比(140.9±52.7)mN,Z=3.683,P<0.01],纤细加长电极的植入力峰值介于标准电极、纤细电极之间,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三款电极的瞬时力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机器人辅助技术下中速、低速植入时,三款电极的力峰值特点与传统技术时相似,但中速时标准电极的瞬时力变化[(83.9±9.7)mN/s]显著大于纤细加长电极[(69.2±4.0)mN/s],低速时标准电极的瞬时力变化显著大于纤细、纤细加长电极。在电极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机器人技术均能较传统技术降低电极植入的力峰值和力变化,机器人中速和低速植入同种电极时的力峰值、瞬时力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电极的纤细化及机器人辅助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植入力的减小。电极长度增加会增加传统技术的植入力控难度,应用机器人辅助技术则可实现良好力控。

  • 标签: 耳蜗植入术 机器人 电极,植入 耳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植入术中、术后情况,探讨S-ICD植入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到2020年8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植入S-ICD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术前筛查特点、麻醉方式、植入技术要点以及随访情况。结果研究纳入16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7个月;男13例,女3例;平均年龄49.5岁,年龄范围33~65岁。其中一级预防10例、二级预防6例。疾病谱为离子通道病、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等,其中2例开创性起搏器结合S-ICD治疗;13例为无插管全身麻醉+局部麻醉,3例为全身麻醉,无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植入后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共发生40次,正确识别并恰当放电52次;1例患者因反复出现室速、室颤引起S-ICD电风暴,最终行射频消融终止。结论对于经静脉植入ICD高风险患者,选择S-ICD是安全有效的,且学习曲线短、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和应用。另外,对于致命性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需要起搏治疗的患者,可以尝试行单腔起搏器结合S-ICD治疗。

  • 标签: 心动过速,室性 除颤器,植入型 全皮下 恶性心律失常 单中心
  • 简介:目的探讨上臂植入式输液港与中央静脉植入式输液港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比较上臂植入式输液港与中央静脉植入式输液港置港及维护时间与舒适度。结果上臂植入式输液港节省置港及维护时间,患者舒适度提高。结论上臂植入式输液港能提高工作效率,患者更易于接受,进一步提升专科护士技术价值。

  • 标签: 上臂 中央静脉 植入式输液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踝骨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1月~2011年3月50例采用拉力螺钉治疗踝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复位情况良好,裸关节功能正常。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4个月。无感染、断钉、神经血管损伤、畸形愈合等状况出现,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结论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踝骨骨折效果良好,创伤小,固定牢固可靠。

  • 标签: 拉力螺钉 踝骨骨折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Pipkin骨折的l临床疗效。方法1997年5月至2012年2月,笔者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不同类型的Pipkin骨折10例。其中男8例,女2例;18—57岁,平均39.5岁;左侧6例,右侧4例。按照Pipkin分型:I型2例,Ⅱ型4例,Ⅲ型1例,Ⅳ型3例。对合并髋臼、股骨颈骨折者根据骨折类型不同采用相应的内固定治疗。观察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等情况。术后随访按照Thompson—Epstein评分法中临床和放射学评价标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手术时间78~150分钟,平均104.1分钟;出血量230~650ml,平均349.9ml。8例获得良好随访,2例术后失访,随访时间8-132个月,平均48.3个月。术后1例发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于2年后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例出现坐骨神经损伤症状,经对症处理后康复。无切口感染、骨折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按照Thompson—Epstein评价标准,优4例,良2例,可1例,差1例。结论可吸收钉是治疗股骨头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物。Pipkin骨折应尽早行闭合复位、牵引,根据创伤控制原理尽早切开解剖复位、可吸收钉固定,术后早活动、晚负重功能锻炼,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 标签: 股骨头骨折 髋脱位 骨折固定术 骨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脱位的效果。方法患者术中俯卧位,先行闭合手法复位。切开显露髂骨外骨面,钻入克氏针,以C臂透视正侧位、入口位、出口位,以确定克氏针的位置,将直径7.3mm适当长度的中空松质骨拉力螺钉置入骶1、2椎体。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23例患者术后无一例骨盆感染,无周围神经损伤。骶髂关节复位和功能良好。结论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脱位的技术具有操作较简单、固定可靠、创伤小、失血少、有利于患者康复等优点。

  • 标签: 骨盆骨折 骶髂关节脱位 骨折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在C型臂X线透视下利用下肢复位器牵引复位,经皮穿入2~3枚导针,顺导针拧入空心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56例,术后随访2~6年。平均3年8个月。结果3例骨折不愈合外,其余53例均获得愈合,骨折愈合率为94.6%。远期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及塌陷10例,坏死发生率为18%。结论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其方法简单,固定牢固,治疗效果好。

  • 标签: 股骨颈 骨折 空心螺钉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微型钢板螺钉在治疗掌指骨骨折中的疗效。方法采用开放复位、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共76例102指,术后1周内疼痛减轻即开始功能锻炼。结果术后平均随访4.6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6.5周。无骨折移位、不愈合、内固定松动和伤口感染发生。按照TAM系统评定法进行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为85.3%。结论微型钢板螺钉治疗掌指骨骨折,固定可靠有效,并发症少,可早期活动关节,是一种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 标签: 掌指骨骨折 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可吸收螺钉治疗骨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于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骨关节骨折患者中,随机选取81例作为样本,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骨折手术方法治疗,治疗组将可吸收螺钉应用到治疗过程中。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8.04%、术后疼痛评分(2.01±0.81)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90.78±1.85)分、并发症发生几率1.96%,与对照组相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可吸收螺钉治疗骨关节骨折,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可吸收螺钉 骨关节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空心加压螺钉结合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在2019.2至2020.2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90例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克氏针张力带治疗,研究组采用空心加压螺钉结合张力带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Oswestry评分、LK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各项指标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空心加压螺钉结合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效果更显著,可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荐与使用。

  • 标签: 空心加压螺钉 张力带 髌骨骨折 效果
  • 简介:背景:已有研究对腰椎骨折的固定方式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但关于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三维有限元分析的研究不多。目的:以有限元法分析腰椎椎弓根单向螺钉及万向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建立腰椎骨折椎弓根单向螺钉及万向螺钉内固定模型,以三维有限元法分析正常腰椎模型、腰椎骨折椎弓根单向螺钉及万向螺钉内固定模型的最大轴向位移、最大弯曲度、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上的最大应力以及椎间盘的最大应力,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1单向钉固定组和万向钉固定组在前屈、后伸、左侧弯和右侧弯时的最大轴向位移均明显低于正常腰椎组(P〈0.05-0.01),万向钉固定组在以上各方位的最大轴向位移均低于单向钉固定组;2单向钉固定组和万向钉固定组在各方位的最大弯曲度均明显低于正常腰椎组(P〈0.05-0.01),万向钉固定组在各方位时的最大弯曲度均低于单向钉固定组;3万向钉固定组在各方位时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上的最大应力均低于单向钉固定组(P〈0.05-0.01);4单向钉固定组和万向钉固定组在各位置动作时椎间盘的最大应力分布均明显低于正常腰椎组(P〈0.05-0.01),万向钉固定组在各方向动作时椎间盘的最大应力分布低于单向钉固定组;5结果表明,腰椎骨折椎弓根单向螺钉和万向螺钉内固定均可以承载大部分应力,明显降低腰椎的最大轴向位移、最大弯曲度、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上的最大应力以及椎间盘的最大应力,其中万向螺钉的内固定稳定性优于单向螺钉

  • 标签: 腰椎 骨折 内固定器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组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