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薄层CT扫描技术在肺部小结节扫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7年9月来我院检查肺部小结节的21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首次检查采用常规剂量薄层CT扫描技术,3个月以后复查时采用低剂量薄层CT扫描,按方法分为常规剂量CT组和低剂量CT扫描组,对比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常规剂量组检查出结节243个,低剂量组检查出241个,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权重CT剂量指数和剂量长度乘积方面,低剂量组的指数更低,两组之间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采用低剂量薄层CT扫描技术扫描肺部小结节能够降低辐射剂量,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分析在肝脏成像当中采用双源CT双能量虚拟扫描与常规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样本从本院肝脏成像患者中选取50例,研究时间从2018年1月-2019年1月,对50例患者分别采用双源CT双能量虚拟扫描(以下简称虚拟平扫)与常规扫描,所有患者均采用上腹部平扫加增强的方式,对比在两种不同扫描方式下的成像结果。结果对比两种不同扫描方式下的CT值,统计得知,动脉期与门脉期患者的虚拟平扫CT值较常规扫描高,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不同扫描方式下的SNR,统计得知,动脉期与门脉期患者中,虚拟平扫的SNR值较常规扫描高,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动脉期与门脉期患者虚拟平扫下的CT值与SNR,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此次研究得知,在肝脏成像中,采用双源CT双能量虚拟扫描的成像效果优于常规扫描成像效果。
简介:目的:对0.35T开放式磁共振扫描仪的肩关节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进行探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获得明确诊断的肩关节疾病患者21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经0.35T开放式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横轴位T1、T2斜矢状位,T1、T2加权像,T2斜冠状位,水脂分离像进行扫描,部分患者型关节造影检查,对患者的扫描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经观察发现,所得图像质量均相对较高,水脂分离像技术所得图像效果最佳,能够对骨髓内信号改变、关节囊、关节软骨、软骨下骨病变、肌肉内病变以及周围软组织并不进行清晰的观察,临床诊断价值显著。结论:采取永磁0.35T开放式磁共振扫描仪对肩关节进行扫描的优势明显,可以获得高质量图像,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薄层CT扫描技术在肺部小结节扫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42例接受肺部小结节CT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进行常规剂量CT扫描和低剂量薄层CT扫描,比较两种扫描技术对肺部小结节的检出结果,对两种扫描技术所获取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进行评分和比较。结果42例检查对象通过常规剂量共检出肺部小结节63个,而低剂量薄层扫描CT扫描共检出肺部小结节59个,以常规剂量检出肺部小结节为标准,则两种不同检查方式检出肺部小结节的数量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x2=2.324,P=0.127)。两种不同检查方法在肺部小结节的形态观察上均检出毛刺、密度不均、分叶、支气管充气征以及钙化现象。低剂量薄层CT扫描技术的图像优良率虽然略低于常规剂量,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TDlw和DLP数值均显著低于常规剂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薄层CT扫描技术在肺部小结节扫描中不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而且还能显著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简介: 【摘要】目的 探讨东软512层CT机器的快速容积扫描技术与常规扫描技术两种不同扫描技术在儿童患者临床应用中头部扫描所得图像的质量的对比情况。方法:在德阳市人民医院行头部CT扫描临床患者中随机选取年龄在3到5岁的儿童患者60例,其中30例应用常规扫描技术进行扫描作为常规组,30例应用快速容积扫描技术进行扫描作为对照组,将得到最终图像进行对比。主要评价对比的内容包括图像的对比度噪声比(CNR)、图像的信号噪声比(SNR)、扫描的速度和辐射剂量。所有统计数据采用 SPSS23.0 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的扫描技术所得到的图像信噪比,对照组为4.37优于常规组的3.34,对照组的辐射剂量为347.44±8.35mGy*cm与常规组的352.44±8.77mGy*cm差异不大,且对照组的扫描旋转时间为0.4s比常规组的扫描时间0.6S更更短,扫描速度更快,但对照组的图像的对比度噪声比为27.07与常规组的图像的对比度噪声比27.77差异不大。结论:在儿童患者头部扫描的临床应用中使用快速容积扫描技术能在不增加辐射剂量且不降低图像对比度噪声比的前提下缩短扫描时间,提高图像的信噪比,符合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推荐在儿童患者的临床头部扫描中使用。
简介:摘要基因编辑技术是以改变靶基因序列为目的,实现定点突变、插入或敲除的技术。作为生命科学的新兴研究领域,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为基因的功能研究、基因检测和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极大地推动了生命科学的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基因编辑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三种主要技术—锌指核酸酶(zinc-finger nucleases,ZFNs),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s,TALENs)和CRISPR-Cas9。通过改造现有Cas9核酸酶以及寻找新的具有特异性识别和切割目的序列的蛋白,适用范围更广泛的基因编辑系统被开发出来,推动了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本文同时对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和存在的机遇及挑战进行了探讨,以增进对该技术及其未来研究的整体认识。
简介:摘要:《神农本草经》记载厚朴效用“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名医别录》记载厚朴效用“主温中,益气,消痰,下气,治霍乱及腹痛,胀满,胃中冷逆,胸中呕逆不止,泄痢,淋露,除惊,去留热,止烦满,厚肠胃”,两书对厚朴效用记载迥异。通过对厚朴古代应用及现代研究进行梳理以期厚朴效用得到更好的展示。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探讨儿童胸部CT扫描条件,以及低剂量CT扫描技术对儿童胸部病变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主要选取自2012年—2013年之间入住的儿童需做胸部CT扫描的患者,共计30例,对其进行常规扫描和低剂量胸部CT扫描,然后观察对病变的定量、定性诊断的差异以及辐射剂量。结果与常规剂量CT扫描相比,低剂量CT扫描对对患者病情的确诊以及观察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在此同时辐射剂量大幅度下降。结论由于患者年龄的限制,高倍的辐射剂量对于人体的危害已经不言而喻,由于对于小儿患者的危害更加严重,通过分析可见,低剂量CT扫描技术更加更加适合儿童胸部CT扫描条件的检查,更加有利于儿童胸部的辐射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