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对医学模拟教育的日益重视,模拟中心硬件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模拟中心使用率不高,尤其专科类的模拟教学工作开展不够规范是当前的主要问题。本文介绍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能力培训中心临床教学医院模拟中心专科模拟培训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考核结果显示,培训后学员的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得分分别为(74.40±10.64)分和(86.14±4.60)分,高于培训前的(53.92±13.84)分和(70.93±11.4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64和-11.17,均P<0.001)。专科模拟培训项目效果良好,可以为广大模拟教学管理者及模拟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德尔菲法和加权平均法分别建立基础与临床两类科研项目结题评价指标体系,为筛选出高质量结题项目提供支撑,从而避免"一刀切"带来的弊端,也为推动项目管理从重数量、重申报向重质量、重结果转变,以期释放人才的创新活力,产出更多高质量的成果。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形成基础和临床两类科研项目结题评价指标调查问卷,而后用德尔菲法开展两轮专家咨询,用权威系数评价专家的权威性。根据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分析及讨论后形成第二轮问卷,以同样的方式再次筛选和确定评价指标。两轮讨论后确定基础与临床两类科研项目结题评价指标体系,并用加权平均法和乘积法分别计算权重和组合权重。结果经过两轮咨询后,最终确立基础科研项目结题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2个、二级指标12个和三级指标33个,临床科研项目结题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2个、二级指标10个和三级指标33个。第二轮基础和临床专家权威程度系数均为0.80,显示本研究专家权威程度较高。选取2018—2020年结题的29项基础和临床科研项目对指标体系进行验证。结论此次研究形成的指标体系将用于分类评价基础及临床科研项目的结题评价,下一步将调整指标体系权重,使之更符合实际且突出高质量成果,引导项目负责人更关注质量和结果,并分阶段进行跟踪评价。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原理(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HACCP),构建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项目全流程管理指标体系。方法根据HACCP原则制订计划,邀请23名专家组成专家咨询小组,采用文献研究、专题小组讨论、德尔菲法采集临床研究项目过程管理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项指标权重。结果两轮咨询专家积极系数和专家权威程度高,最终形成了3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分别为"项目立项"、"项目过程管理"和"项目结题考核",权重分别为0.142 8、0.714 4和0.142 8。结论本研究基于HACCP理论从项目立项、项目过程管理、项目结题考核3个维度建立管理指标体系,依据二级指标权重开展临床研究精准管理,重视权重大的指标管理内容,为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管理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标本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部分项目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接受静脉血检验者120例,进行检验时每人同时抽两管血,一管为正常血清外观无溶血,设置为正常对照组;另一管通过搅动等人为因素造成血液标本溶血,设置为溶血观察组,同时分析两组的部分生化检验项目的结果。结果:观察组的谷草转氨酶(40.09±8.98)U/L、肌酸激酶(82.64±23.65)U/L、乳酸脱氢酶(325.69±65.85)U/L均大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碱性磷酸酶(58.15±15.63)U/L、血肌酐(43.12±5.98)μmol/L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空腹血糖(7.11±1.65)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15±1.63)mmol/L、糖化血红蛋白(7.22±0.52)%、血清总胆固醇(1.90±0.12)mmol/L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血检验者若标本出现溶血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在生化检验中预防和避免溶血问题,以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管理项目实施效果探讨。方法:本次研究随机抽取本中心2020年2月-2021年7月参与慢性疾病防治对象7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管理方式,实验组接受风险管理为主的疾病管理方式,对比预后效果。结果:对比综合治疗依从率:实验组综合依从35例(97.22%),对照组综合依从30例(83.33%),(p<0.05)。对比综合治疗有效率:实验组综合有效34例(94.44%),对照组综合有效28例(77.78%),(p<0.05)。结论:通过风险管控方式可以减少公共卫生服务风险,提升慢性疾病的综合防控效果,建议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于常规化学检验项目不同程度溶血标本造成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正常标本血清,常规进行化学检验,随后通过人为干扰将其通过不同力度搅拌成为不同程度的溶血标本后,进行对应的常规化学检验,对比溶血前和溶血后不同程度溶血指标的检验结果变化情况。结果:溶血后的标本ALT、AST、MAO、ADA等指标出现明显增高情况,GGT、ALP、TBIL、DBIL等指标有不同程度的负干扰现象,且溶血后CK、CK-MB、LDH、K、iCa等指标受到明显干扰,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溶血标本的常规化学检验项目指标差异明显高于轻度溶血标本,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程度的溶血标本会由于溶血不同干扰而存在差异,干扰越大则检验结果受影响的项目就越多,最终会影响总体检测结果,需加强对标本不同程度溶血的重视,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溶血的发生。
简介:摘要:护理专业教学活动本质上与其他职业教育存在不同,这种不同主要缘于护理专业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教学,一方面要求学生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还需要学生有较好的专业能力,以便应对临床各类工作,形成临床工作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要运用相应的技能,着重强调人际沟通,教学内容也要建立在人文关怀基础上,同时保障学生掌握各类护理实践技能,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在这样的情况下,中职护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占比也需要进行优化,才可以有效驱动学生应用相应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知识的学习,以便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但实际教学时面临一定的问题,教学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与实际教学、教学目标之间无法形成有效连接,各项教学活动处于割裂状态,因此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使其呈现出高度的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