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对ICU患者压力性损伤以及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ICU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2021年12月—2022年6月)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2022年7月—2022年12月)实施预见性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康复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预测性应激损伤预防护理可以降低ICU患者应激损伤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加快患者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预见性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对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 )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0例ICU患者(2021年4月-2024年4月)。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预见性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方法)。比较两组ICU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ICU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更低(P<0.05),观察组严重程度更轻(P<0.05)。结论:预见性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可有效控制ICU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压力性损伤风险预警护理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9月—2024年10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压力性损伤风险预警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相较对照组,观察组压力型损伤发生显著降低,生活质量显著提高(P<0.05)。结论:压力性损伤风险预警护理用于重症患者,具有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短期培训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压力性损伤预防认知及护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9月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室工作的36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了解其在培训前获取压力性损伤相关知识的途径,然后进行为期3个月的压力性损伤预防短期培训。比较培训前后护理人员对压力性损伤预防相关知识和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7—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培训前),选取2019年4—9月本院的80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培训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结果培训前,通过院内学习获取压力性损伤相关知识的护理人员最多,占80.56%(29/36),其次为互联网、相关书籍和护理期刊,分别占52.78%(19/36)、44.44%(16/36)和44.44%(16/36)。进行短期培训后,36名护理人员对压力性损伤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压力性损伤护理行为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短期培训可有效提高其对压力性损伤的认知和护理行为,并降低手术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因素。方法:统计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社区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的743例患者展开压力性损伤发生部位、原有疾病种类、患者或照护人员对压力性损伤防范知识的知晓率情况展开观察。结果: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社区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发生部位多以骶尾部、髋部为主,依次为:591(52.72%)例、229(20.43%)例。社区获得性压力性损伤患者的原有疾病种类最多的为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依次为:159(21.40%)例、114(15.34%)例、90(12.11%)例。患者或照护人员对压力性损伤防范知识的知晓率,依次为:知晓(16.69%)、部分知晓(31.22%)、不知晓(52.09%)。结论:慢性病居家患者作为社区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的高发人群,医务人员需结合社区患者现状,构建压力性损伤防治体系,尽早开展预防措施,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几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剖宫产患者术后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2月—2023年 4月收治的72例剖宫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术后发生压力性损伤产妇纳入观察组,未发生压力性损伤产妇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手术时间、局部潮湿情况及麻醉方式,分析影响剖宫产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中的72例产妇,术后发生压力性损伤8例,占比11.11%。经分析显示,剖宫产术后发生压力性损伤与年龄、BMI无关,但可能与手术时间、局部潮湿情况和麻醉方式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738、12.378、5.827,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2 h、局部潮湿和全麻是导致剖宫产患者术后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OR>1,P<0.05)。结论:剖宫产患者术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较高,手术时间≥2 h、局部潮湿和全麻是导致剖宫产患者术后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癌症晚期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诊住院的10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所有入选患者均需要制定完整的资料登记表,在患者入院后2 h以内进行首次压力性损伤危险性评估以评估其皮肤情况。对患者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压疮危险评估表(Braden评分表)、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情况进行测定与评估。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各因素与压力性损伤的相关性。结果100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出现压力性损伤,院内获得性压力损伤的发生率为(5.00%);其中男性患者3例(60.00%),女性患者2例(40.00%);年龄范围38~89岁;其中有1例(20.00%)患者为1期压力性损伤,3例(60.00%)患者中为2期压力性损伤,1例(20.00%)患者为不可分期损伤;不同年龄、Braden评分、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KFS量表评分的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情况比较(χ2=7.916、34.657、5.432、18.034、38.922,均P<0.05);低血清白蛋白水平、低血红蛋白水平、年龄≥70岁、KPS评分≤30分、Braden评分≤16分癌症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高血清白蛋白水平、高血红蛋白水平、年龄<70岁、KPS评分>30分、Braden评分>16分癌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034、5.432、7.916、38.922、34.657,均P<0.05);将压力性损伤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作为自变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低血清白蛋白水平、低血红蛋白水平、年龄≥70岁、KPS评分≤30分、Braden评分≤16分均是癌症晚期出现压力性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KFS评分、Braden评分、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含量均与癌症晚期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情况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均是癌症晚期患者压力性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