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为寰枢椎内固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正常成人头颈部标本25具,观测其主要韧带长度、宽度和厚度。测量50例寰枢椎干骨标本的寰椎侧块宽度、长度以及厚度;枢椎椎弓根宽度、长度以及厚度。结果翼状韧带长约(10.28~12.30)mm,齿突起点处宽6.90mm,厚为6.90mm;寰椎十字韧带长19.68~21.90mm,厚2.02mm(中央部),高8.48-11.30mm(中央部)。寰椎侧块的宽度(15.46±1.18)mm,厚度(17.22±0.94)mm,高度(14.08±1.92)mm;椎弓根高度(mm)左侧8.48±0.68(7.47~11.09)右侧8.48±0.68,椎弓根宽度(mm)左侧7.28±1.26右侧7.42±1.16。结论经后弓侧块螺钉在冠状面上保持垂直进钉,矢状面上螺钉头端朝向头侧倾斜约5°,可基本保证置钉的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斜切面非金属微创通道下经常规Smith-Robinson前外侧入路进行寰枢关节松解联合后路固定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5例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患者的病历资料,男3例,女2例;年龄(44.6±9.0)岁(范围38~61岁)。采用斜切面非金属微创通道下经常规Smith-Robinson前外侧入路进行寰枢关节松解联合后路固定手术治疗。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JOA评分改善率、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寰齿前间距(atlantodental interval,ADI)及复位指数、寰椎平面脊髓有效空间(space available for the cord,SAC)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随访时间(80.0±23.1)月(范围34~96个月),前路松解时间(105±23)min(范围75~135 min),总手术时间(234±42)min(范围212~276 min),前路手术出血量为(80±16)ml(范围60~100 ml),总术中出血量(123±34)ml(范围86~150 ml)。术前JOA评分为(6.6±0.9)分,术后1个月为(11.2±0.4)分,末次随访时为(14.8±0.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28,P<0.001),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为79.1%±7.64%。术前ASIA分级为C级3例,D级2例;至末次随访时ASIA分级为D级2例,E级3例。术前ADI为(9.56±1.07)mm,术后6个月为(1.46±0.39)mm,末次随访时(1.48±0.2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6.54,P<0.001)。末次随访时复位指数为84.6%±1.4%。术前SAC为(10.3±1.83)mm,术后6个月为(20.12±1.19)mm,末次随访时为(20.06±1.2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4.47,P<0.001)。术后6个月有3例患者植骨已融合,术后12个月5例患者均获良好的植骨融合。1例患者术后14个月时因外伤导致钛棒断裂,其余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应用斜切面非金属微创通道下经常规Smith-Robinson前外侧入路进行寰枢关节松解联合后路固定手术,可取得良好的复位及神经功能改善,手术安全、有效,术后疗效满意。
简介:摘要伴随着我们国家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内部对电力资源的需求量在逐渐的加大,并且呈现上涨的趋势。在当前的社会背景和科技背景下,电力系统在逐渐的完善和发展,功能性逐渐突出和复杂,虽然逐渐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但是在安全性以及稳定性方面质量相对较差。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出现是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和有效运行,提供全天候监控服务。当前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为电力系统自动化功能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电力自动化技术运用于电力系统运行工作之中,能够提升其质量和价值,创造更为丰富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提供良好的监督职能,为电力系统的控制和发展带来便捷。
简介:【摘要】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学的关系非常密切,儒家阴阳、五行、中和、太极、运气学说为中医学理论建构提供了材料和原则;儒学中的天人合一,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中庸等思想,均对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深远。孔伯华、沈梦周等名家均来自孔子故里曲阜,朱氏中医世家是曲阜本地唯一不间断传承的中医世家,第四代传承人朱鸿铭先生是山东省首批名中医药专家,山东省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他认为儒家川谷导气、山泽通气的气本论思想,与中医学的少阳枢机理论有紧密联系,本文从临床妇科病着手,具体探析导气论结合少阳枢机治疗月经病及更年期综合征的辩证思路和方法。
简介:目的分析寰枕融合畸形伴寰枢椎脱位时侧块关节的形态学变化与脱位的三维特征。方法寰枕融合畸形伴寰枢椎脱位患者36例行螺旋CT扫描后,数据以DICOM格式传送至三维可视化工作站,重建颅颈交界区三维模型,按照骨性畸形、寰齿关节、侧块关节的次序观察骨性畸形及寰枢椎脱位的三维特征。结果寰枢侧块关节呈关节滑脱者57侧(79%)、关节整体变形前倾者61侧(85%)和关节面分离者11侧(15%)。对照两侧对称或不对称侧块关节的形态变化与脱位时寰椎与枢椎的三维位置关系,本组寰枢椎脱位的三维分型可归纳为三种:对称型(14/36例,39%),为两侧寰枢椎侧块关节呈大致对称的关节滑脱和关节整体变形前倾;旋转型(13/36例,36%),为两侧寰枢侧块关节呈显著不对称的关节滑脱和关节整体变形前倾;分离型(9/36例,25%),为至少一侧侧块关节出现关节面的完全分离。结论寰枕融合畸形时先天性的关节发育异常、继发的关节变形以及韧带的疲劳拉伸等多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是寰枢椎脱位发生的根本原因。采用三维可视化方法直观地观察和分析寰枢椎脱位及寰枢侧块关节形态.对于手术决策和内固定方案选择等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