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提出杜甫对夔州风物的书写,已超越传达个人美感的“山水”或“风景”等话语,须以汉语和杜诗中另一词语“山河”来发显其中“抒情史诗”之意味。然而,“山河”并非完全独立於“山水”之外,而是与“山水”概念相互交织。诗人或自此地当下之“山水”而拓向千年万里之“山河”,或自广袤的山河图景起笔,而置峡中山水景物於其中。而被诗人赋予特殊性格的夔州秋峡,则更深地透显“山水”“山河”的相互交织。作为中国诗歌一个肇始於东晋的传统的传承者,杜甫的夔州诗中亦不乏以轻灵柔润之笔书写的山水。本文以羁栖夔州的杜甫面临其生命末期的一次危机和“启蒙或创始事件”为基点,探讨诗人笔下具阴柔之美的山水如何在其危机中引导启悟和超越。这一探讨同时展示出中国文学中一个隐秘的谱系。
简介:重慶市渝中區青年路53號。國民黨"青年館"舊址。抗日軍興,此地不凡。風雲際會,名流薈萃,大幕閉合又拉開,你方唱罷我登臺。"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臺上怒吼,臺下應合,掀翻兩江水,全民總動員。建國後,青年館更名爲實驗劇場。惜乎于不敢言商更不敢逐利的計劃經濟時代,干部有計不可施,職工耗力見效小,致使劇場年年徘徊,"實驗"空有其名。1991年,重慶市京劇團接管實驗劇場。自此,劇場注定要走山泥淖走出百年孤獨。重慶市京劇團副團長吴應模入主劇場任經理。京劇團老牛韓福興、青衣法妮娜也相繼調入劇場,分别擔任副經理與業務主任。自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