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聚桂醇(Polidocanol)在治疗小儿淋巴管畸形(LymphaticMalformations,LM)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01月至2018年01月我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小儿淋巴管畸形82例病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采用手术切除淋巴管畸形的同时,在术区注射适量聚桂醇泡沫硬化剂,对照组仅手术切除淋巴管畸形,比较两组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复发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9.62%),P<0.05;观察组引流时间(10.13±4.705d)明显小于对照组(16.37±9.842d),负压引流管放置时间(10.13±4.705d)明显小于对照组(19.00±9.360d),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为7.00±2.39d,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为6.58±2.98d,P=0.54;对照组术后无一例出现并发症,观察组出现2例并发症(3.85%)。结论聚桂醇联合手术切除在治疗小儿淋巴管畸形中疗效确切,具有复发率低、术后并发症少、引流管放置时间短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简介:目的总结一站式复合手术在治疗脑动静脉畸形中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7年11月采取复合手术治疗的24例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资料,术前Spetzler-Martin分级Ⅲ级8例,Ⅳ级14例,V级2例。14例术中先做治疗性供血动脉栓塞再进行手术切除,另10例直接行手术切除;全部病人均在切除病灶后行术中造影以评估切除程度。结果24例畸形血管团全切除。20例术后恢复良好,4例术前昏迷病人术后意识障碍改善。没有死亡病人,未发生与介入相关的并发症。24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16例行DSA、8例CTA检查;除1例存在部分病灶残留外,其余23例均无病灶残留或复发;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Ⅰ级16例,Ⅱ级2例,Ⅲ级2例,Ⅳ级4例。结论复合手术为脑动静脉畸形提供了一个新的外科治疗方案;该技术可简化多次介入以及显微手术的治疗过程,并且能够实时地对切除情况进行精准地评估,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难治性癫痫脑血管畸形的临床治疗效果,某医疗团队对15例相关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病理资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对疾病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从而为后期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条件。方法对接受过脑病灶和致痫灶切除手术的患者进行小组划分,并对他们的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做好相应的信息收集和整理工作。结果根据回顾性分析显示,15位患者均属于难治性癫痫病病例,而有七位患者属于SWS病症,八位患者属于海绵状血管瘤病症。15位患者中有七名女性,八名男性,手术年龄则分布在2到31岁之间。2例行单脑叶切除,12例行多脑叶切除,1例行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脑标本镜下可见海绵状血管瘤并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Ⅲc型;软脑膜血管瘤病、灰质中弥漫钙化,脑实质内小血管壁钙化,并伴发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Ⅲc型。术后随访0.5~8年,EngelⅠ级11例,EngelⅡ级2例,EngelⅢ级1例,EngelⅣ级1例。结论通过术后随访可以发现,SWS患者的颅内病变程度在很有可能与遗传学有关,而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术后随访效果处于较良好情况。对于SWSI型患者需要尽快的进行相关手术,这样才能为后期的治疗提供更多的机会。接受过血管瘤病病灶以及致痫灶切除手术的患者,其随访效果也处于良好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系统超声检查在不同孕期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应用,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以2014年5月至2017年为时间段,抽取期间于我院行产前超声胎儿畸形检查的50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对本组产妇不同孕期,即孕早期(11~13+6周)、孕中期(18~27+6周)、孕晚期(28~40+6周)均行超声筛查,记录诊断结果。结果本组产检孕妇中经系统超声检查共检出21例(4.20%),诊断准确率为95.45%(21/22),以不同孕期中畸形胎儿检出率以此为孕中期14例(66.67%),孕前期4例(19.05%),孕晚期3(14.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超声检查在不同孕期诊断胎儿畸形筛查中具有重要实用价值,通过比较不用孕周超声筛查特点,可有效提高分产前畸形胎儿检出率。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超声波检查方法进行产前检查,并对其在畸形胎儿的临床诊断中的价值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随机抽取某医院自2016年11月至2018年2月之间所接诊的,6248例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作为本次研究的目标。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胎儿的产前检查,主要检查的部位为胎儿的心脏、四肢、五官以及脊柱等部位,从而对胎儿的畸形进行诊断和筛查。结果在该6248例孕妇中,存在51例经引产或自然分娩后诊断为畸形的胎儿,48例为超声检查确诊为畸形的胎儿,3例漏诊。结论在进行产前检查时,应用超声检查法进行诊断,可以更直观的对胎儿的各部位进行观察,从而判断胎儿是否存在畸形,提高诊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并且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诊断率,且具有可重复性的特点,是一种进行产前胎儿畸形诊断和直观显示胎儿形态的影像学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是分析和探讨妇产科临床采用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心脏血管畸形的临床价值以及该方法的可行性,以期为心脏血管畸形胎儿的早期诊断方法的选择提供借鉴。方法是回顾性分析700例进行产前体检的孕妇的临床资料,有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对胎儿的多勒普超声心动图进行分析,总结心脏血管畸形患儿影像学资料的特点。结果是影像学资料显示,与健康胎儿相比心脏血管畸形胎儿在超声心动图方面表现的特点包括,脐动脉血流灌注指数(PI)显著升高,降主动脉以及大脑中动脉PI显示降低,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00例产妇超声心动图显示出心脏血管畸形的胎儿8例,其中5例胎儿在产前行产前引产尸检得到确诊,另外3例胎儿在分娩过程中或分娩后发生死亡尸检得到确诊。正常胎儿脐动脉PI低、降主动脉、大脑中动脉PI高于血管畸形胎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意义(P<0.05)。结论是本研究结果表明,妇产科临床采用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心脏血管畸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结果直观、无创等优点,并且对于心脏血管畸形胎儿的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探讨产前超声分级检查在筛查胎儿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4月于本院进行超声检查的223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按照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接受Ⅱ级超声检查,共1010例)与B组(接受Ⅲ级超声检查,共1220例)。以最终住院分娩或终止妊娠结果为基准计算畸形胎儿发生率、超声的胎儿畸形检出率,分析胎儿畸形情况,如畸形部位、畸形发生率等。比较Ⅱ级超声检查与Ⅲ级超声检查的胎儿畸形检出率及不同孕周孕妇的胎儿畸形检出率。结果2230例孕妇中,202例(9.06%)确诊为畸形胎儿,其中腹腔脏器畸形91例(45.05%)、神经系统畸形57例(28.22%)、手足畸形33例(16.34%)、唇裂腭裂21例(10.40%)。超声总体检出率为91.09%(184/202)。两组的畸形发生率分别为9.81%与8.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畸形检出率为95.15%,显著高于A组86.87%(P〈0.05)。两组〈20周、20-30周、〉30周孕妇的畸形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0周、〉30周孕妇中超声对畸形胎儿的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20-30周孕妇中畸形胎儿的检出率为97.14%,显著高于A组87.50%(P〈0.05)。结论Ⅲ级超声检查的胎儿畸形检出率较Ⅱ级更高,且孕20周到30周为最佳检查时间。临床应鼓励孕妇极积行Ⅲ级超声检查,以降低胎儿畸形风险。
简介:目的探讨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手术治疗的疗效及手术时机。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从2008年11月到2016年5月收治的31例(33侧)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的患者,其中男性23例,女性8例,年龄10月-4岁,平均1.8岁。左侧10例,右侧23例,双侧2例。按照Wassel分型,其中Ⅰ型1侧,Ⅱ型7侧,Ⅲ型1侧,Ⅳ型20侧,Ⅴ型1侧,Ⅶ型3侧,双侧拇指多指畸形中,一侧Ⅱ型,一侧Ⅳ型2例。有一例患者一侧Ⅶ型,对侧是单纯三节拇畸形。入院后行个性化手术治疗,针对不同的分型采用相应的方法切除异常的骨和软组织,进行拇指外展功能重建。结果所有的患者术后伤口一期愈合,平均术后3-7天出院,没有出现伤口血肿和感染等并发症。3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年(6月-4年)。X线片复查,对于有截骨矫形的患者,平均术后6周骨性愈合。患者拇指外形比健侧略小,外展功能,对掌功能恢复良好。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Tada评分标准进行评价,优26侧,良6侧,差1侧,优良率96.9%。结论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患者应根据具体的病理情况选择个性化的手术方式,在矫正外形的同时,重建拇指的功能,手术时机在1岁左右为宜,在患儿开始发展拇示指捏持功能前进行,有利于拇指功能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对脑血管畸形出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50例脑血管畸形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干预。待两组患者护理后分别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血管畸形出血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服务,能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还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整复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案。方法择取2014年6月~2017年5月100例病患资料研究、将病患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康复护理,从优、良、一般、差几个方面判定患者的恢复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康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整复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能更好的完成病患的手部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