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中性粒细胞是人体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效应细胞,具有细胞内与细胞外杀灭病原的途径。活化中性粒细胞能形成胞外诱捕网(NETs)构成细胞外杀灭途径。NETs由染色质与颗粒(源性)蛋白质构成。NETs对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以及真菌有捕获与杀灭作用,对利什曼原虫、牛艾美耳球虫等寄生虫也有捕获与杀灭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降低新生儿肺炎的死亡率,全面提升新生儿的生命健康水平。建议医护人员不断提升医疗质量,为新生儿肺炎提供优质服务。笔者认为,明确新生儿肺炎常见病原以及临床特征,是有效治疗方案编制的基础。文章以新生儿肺炎为论点,在对其发病率、类型与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基础上,对本病常见病原及临床特征进行综述研究。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病原体 临床特征 综述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科呼吸道病原检测中联合检测方案的应用方式以及效果进行详细探究。方法:选择2021年11月至2022年6月呼吸道感染患儿50例以及同期50例非呼吸道感染儿童参与本次研究,在对两组患儿开展呼吸道病原检测时,均应用8项呼吸道病原检测技术,对两组患儿检测结果阳性率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阳性检出率为(44/50)88.0%,肺炎支原体检测阳性检出率最高,达(15/50)30.0%,其次,副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为(8/50)16.0%,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检出率为(7/50)14.0%。参照组阳性检出率为(6/50)12.0%,嗜肺军团菌血清Ⅰ型阳性检出率最高,达(2/50)4.0%,甲型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阳性检出率均为(1/50)2.0%。实验组研究对象8项呼吸道病原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参照组。结论:在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诊断中,可对患儿开展8项呼吸道病原检测技术,病原检测结果阳性率高,可为患儿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8项呼吸道病原体联合检测 阳性率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兽用体外诊断试剂研发和动物病原核酸检测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兽用体外诊断试剂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包括动物健康监测、疾病诊断和预防控制等。其次,讨论了兽用体外诊断试剂研发的关键步骤和策略,包括目标选择、试剂组成优化、验证和临床应用等。特别关注了动物病原核酸检测的技术发展和应用,如PCR、实时荧光定量PCR和核酸序列分析等。最后,总结了兽用体外诊断试剂研发和动物病原核酸检测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 标签: 兽用体外诊断试剂 动物病原体 核酸检测 PCR 验证 疾病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核酸检测。方法:选择收治的2120例患者作为样本,搜集咽拭子标本检测分析。结果:首先,从整体上看,6种呼吸道病原的总阳性例数为430例,阳性率为20.28%(430/2120)。FluA感染检出率最高,为(205/422);MP感染次之,为26.78%(113/422);其次,从性别上看,男性患者病原检出率17.71%(196/1107),女性为22.31%(226/1013),P<0.05;再者,从不同年龄层上对比,老年患者病原检出率最低为15.28%(110/720),而少年、青年、中年患者检出率分别是23.48%(162/690)、19.95%(79/396)、22.61%(71/314);最后,不同季节下病原检出率也有不同,春季、冬季的检出率更高。结论: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核酸检测结果分析意义重大,能为临床用药与疾病防护提供参考。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病原体 核酸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核酸检测。方法:选择收治的2120例患者作为样本,搜集咽拭子标本检测分析。结果:首先,从整体上看,6种呼吸道病原的总阳性例数为430例,阳性率为20.28%(430/2120)。FluA感染检出率最高,为(205/422);MP感染次之,为26.78%(113/422);其次,从性别上看,男性患者病原检出率17.71%(196/1107),女性为22.31%(226/1013),P<0.05;再者,从不同年龄层上对比,老年患者病原检出率最低为15.28%(110/720),而少年、青年、中年患者检出率分别是23.48%(162/690)、19.95%(79/396)、22.61%(71/314);最后,不同季节下病原检出率也有不同,春季、冬季的检出率更高。结论: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核酸检测结果分析意义重大,能为临床用药与疾病防护提供参考。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病原体 核酸检测
  • 简介:摘要:急性肺部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由多种病原引起,其中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等。2021年9月至2024年4月,我们对80例这样的病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以了解病原的分布以及它们的耐药性。在本研究中,我们使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和药敏实验等,以全面了解感染的原因和治疗的挑战。

  • 标签: 急性肺部感染 病原体分布 耐药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道病原核酸微流控恒温扩增芯片在下呼吸道常见病原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18年 1月 -12月疑似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支气管分泌物标本 626例,采用微流控恒温扩增芯片及常规病原培养等方法分别进行检测,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 626例标本中,芯片法检出病原 269例,未检出 357例,检出率为 42.97%;培养法检出 160例,未检出 466例,检出率为 25.56%,芯片法显著高于培养法( P<0.001)。以培养法为金标准,芯片法的灵敏度为 70%,特异度为 67%,阳性预测值为 42%,阴性预测值为 87%,两种方法的总符合率为 68%。结论芯片法的阳性率高于传统培养法、检测周转时间明显短于培养法,可作为传统病原培养法的有效补充,用于下呼吸道常见病原的快速检测。

  • 标签: 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恒温扩增芯片法十三联检 病原体分离和培养法 下呼吸道 病原体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炎患者病原感染和药敏情况。方法采用培养或聚合酶链(PCR)检测方法,对我院门诊病人120例宫颈炎患者宫颈分泌物进行细菌、支原体(UU)、衣原体(CT)、人乳头瘤病毒(HPV)、淋球菌(NG)检测,同时,以50例女性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120例宫颈炎患者标本中,细菌培养阳性率87.5%,共分离出10种细菌,正常阴道细菌分离率达88.33%,条件致病菌以表皮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大肠埃希菌为主,占80.83%,细菌与支原体、衣原体、HPV、淋球菌混合感染率达8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条件致病菌为宫颈炎常见病原菌,UU和HPV感染为引起宫颈炎重要因素,并且相当部分患者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感染。

  • 标签: 宫颈炎 病原体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病毒性脑(膜)炎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是病毒侵袭脑实质与脑膜导致的炎症性疾病。病毒性脑(膜)炎呈世界性分布,临床以急症和重症常见,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多种病毒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包括疱疹病毒、肠道病毒和虫媒病毒等,病原鉴定仍是病毒性脑(膜)炎在临床上的主要难题。为规范、合理地应用病原诊断技术开展脑脊液的病毒核酸检测与抗体检测,由国内病毒学、传染病学、临床医学及医学检验等领域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经反复讨论达成本共识,主要从国内外病毒性脑(膜)炎病原种类、检测技术及检测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针对我国病毒性脑(膜)炎病原的检测策略和方案,以期为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以及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参考。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病毒性脑膜炎 病原体 检测 脑脊液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和进展涉及病原和宿主的免疫反应这两个方面。目前基于病原的检验是感染性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和最常用的方法。免疫系统的功能是识别和消除入侵的病原,基于宿主反应的检验已成为传统的基于病原检验的有效辅助手段,具有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效率的潜力。基于宿主的检验与基于病原的检验的联合应用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新领域。

  • 标签: 诊断 宿主 病原体 生物标志物
  • 简介:目的掌握2013-2014年中朝边境长白口岸蜱类携带病原情况。方法采用PCR检测蜱标本中伯氏疏螺旋体、无形体、立克次体、贝纳柯克斯体、巴通体5种病原。结果检测发现伯氏疏螺旋体2例、立克次体28例、巴通体6例。其中立克次体是长白口岸地区占绝对优势地位的蜱传病原。结论中朝边境长白口岸蜱类携带立克次体、伯氏疏螺旋体、巴通体等病原,为蜱传疾病的防控和研究提供依据。

  • 标签: 长白口岸 蜱类 病原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妇科门诊患者生殖道病原感染状况与对策。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中心妇科门诊就诊的36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记录本组患者病史与临床症状,将本组362例患者分为炎症组(n=214)与非炎症组(n=148),对比两组感染情况。结果炎症患者与非炎症患者生殖道病原感染情况存在显著差异,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炎症患者普遍存在生殖道病原混合感染情况,混合感染率显著高于非炎症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论机体有无出现症状,建议有性生活的妇女都应该定期进行妇科疾病的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保障自身的身心健康。

  • 标签: 妇科门诊患者 生殖道病原体感染状况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迁延性肺炎临床特点、病原及可能的病因。方法选取本院的524例迁延性肺炎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6年4月至2017年9月为收治时间,并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本文研究中,以≤1岁的患儿较为多见,主要以喘息、反复咳嗽为常见的临床症状,迁延性肺炎患儿多存在基础疾病,其中G菌较多,分别为副交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及G-肺炎球菌,G-肺炎球菌占第一位,病毒感染为呼吸道合胞病毒占比最高。结论迁延性肺炎的临床表现的特异性不显著,其病程迁延与基础病情具有密切关联,先天性心脏病、气道发育异常及胃食管返流为主要特征,迁延性肺炎以细菌感染为主。

  • 标签: 迁延性肺炎 临床特征 反复咳嗽 喘息 胃食管返流
  • 简介:摘要通过研究尿路感染的病原种类及耐药性的变迁,得出结论临床医师应根据现在的细菌耐药性的变化和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生素。

  • 标签: 病原体 耐药性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痰培养病原分布,为本院CAP的经验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0月~2016年2月CAP患者共2297例,分别留取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应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细菌。结果2297例CAP患者826例(35.96%)病原学检查阳性。分离出流感嗜血杆菌152例;链球菌属79例;克雷伯杆菌属131例;葡萄球菌属12例。结论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仍是CAP的主要致病菌,因收集病例多数为老年人及合并有基础疾病者居多克雷伯杆菌属占非常重要的地位。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 痰培养 病原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3岁以下患儿病原感染后与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增高的临床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间本院收治的131例因各种病原感染的患儿,且外周血涂片显微镜下阅片异型淋巴细胞计数>5%的患儿。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14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EB病毒衣壳抗原IgM抗体、风疹病毒IgM抗体、巨细胞病毒IgM抗体、弓形虫IgM抗体、单纯疱疹病毒IgM抗体;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肺炎支原体抗体IgM;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肺炎衣原体抗体IgM;同时用血球仪进行血常规检测,用生化仪进行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异淋阳性组白细胞(WBC)、淋巴细胞百分比(L)、单核细胞百分比(M)、C反应蛋白(CRP)分别为(6.9±0.8)×109/L、(61.6±1.9)%、(11.8±0.51)%、(5.6±1.9)mg/L,均高于对照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为(24.3±1.8)%,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显微镜确认131例患儿中异型淋巴细胞增高(>10%)的感染患儿中支气管肺炎(混合感染)、肺炎支原体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症的占比分别为22.9%、18.3%、12.2%。结论异型淋巴细胞阳性患儿白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增高为主,且处于疾病急性期;当异型淋巴细胞计数>10%,多见于支气管肺炎混合病原感染,其次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及EB病毒感染。异型淋巴细胞计数的显微镜检查,能为临床提供有利的诊断价值,在临床的鉴别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异型淋巴细胞 病毒感染 支气管肺炎 支原体肺炎 传染性单核细胞症
  • 作者: 宋小舟 方旭 丁洁 金林 游晶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650032 昆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毒品依赖和戒治重点实验室 ,650032 昆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 ,650041 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一科 ,650032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呼吸一科 ,650032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毒品依赖和戒治重点实验室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研究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职业接触情况,探讨防护对策。方法于2019年4月,采用整群抽样法,调查某三级医院2014年7月至2018年7月登记的603例血源性病原职业接触案例作为调查对象,分析其接触人群、接触方式、接触源及预防用药情况。结果603例职业接触事件中,<30岁的年轻医务人员更容易发生职业接触(70.98%,428/603);护士最多(48.92%,295/603);职业接触多发生在外科(35.16%,212/603);锐器伤为最主要接触方式(86.90%,524/603);手部为主要接触部位(90.38%,545/603);高发地点为病房(53.57%,323/603)和手术室(22.72%,137/603);易发生职业接触的操作是拔针(34.83%,210/603)、手术(20.89%,126/603)和整理/清洁物品(19.73%,119/603);致伤锐器中最主要物品为头皮针(34.73%,182/524);接触源以乙型肝炎为主(39.30%,237/603);接触源主要来自含有血液的医疗器械(81.92%,494/603));预防用药前后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Ab)分组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40,P<0.01);预防用药前后HBsAb滴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92,P<0.01)。结论综合采取有针对性的职业接触的防护教育、操作规范、疫苗接种和监测管理是行之有效的降低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职业接触的方法。

  • 标签: 医务人员 血源性病原体 职业接触 因素 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