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黑龙江口岸蜱类携带病原体情况,为有效开展蜱传疾病的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2014年在黑龙江12个口岸采用人工布旗法采集游离蜱,在口岸附近地区,随机抽取一定数量家畜(牛、羊、犬)从其体表采集寄生蜱。将采集的蜱进行病原体的分类鉴定,用以监测黑龙江口岸的蜱类分布情况。结果2012—2014年,在黑龙江共采集4802只蜱虫样本,检测695份,共检出立克次体、蜱传脑炎病毒、贝纳柯克斯体、巴尔通体、巴贝西原虫5种病原体,其中立克次体广泛存在于黑龙江的12个口岸地区,是黑龙江口岸优势蜱传病原体,其次依次为蜱传脑炎病毒、贝纳柯克斯体、巴尔通体、巴贝西原虫,未检测到伯氏疏螺旋体。其中,全沟硬蜱检测出立克次体、蜱传脑炎病毒、贝纳柯克斯体、巴贝西虫和巴尔通体;森林革蜱检测出立克次体、蜱传脑炎病毒、贝纳柯克斯体和巴尔通体;嗜群血蜱检测出立克次体、贝纳柯克斯体和蜱传脑炎病毒;日本血蜱检测出立克次体。结论黑龙江口岸地区蜱传病原体种类多,开展蜱传疾病的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流行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2013年3月到2015年5月我科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抽取70例。送检痰培养,通过WHONET5.4软件的采用,对培养痰结果以及药敏进行具体分析。结果痰培养阳性的70例患儿中,阳性率是。患儿的下呼吸道的感染病原体中,居首位的为革兰氏阴性菌,大约占全部阳性标本的46.9%,其次是革兰阳性菌,所占比例是31.3%,真菌以及其他的混合菌分别占11.8%、10%。而在这些病原菌之中,数量居于前列的分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以及肺炎克雷伯杆菌,所占比例分别是10.1%、10.5%、10.8%和14.9%。耐药菌株所占的比例较高。结论造成小儿下呼吸道的感染病原体种类比较多,但主要是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敏感性较好,在实际的临床用药中应该充分结合儿童自身特点,综合考虑并谨慎进行抗生素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 对2386例患者阴道分泌物病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妇科在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检验的2386例患者阴道分泌物病原体感染情况。结果 真菌是阴道分泌物常见病原体,占比56.92%,其次为细菌,占比20.62%,IV级患者和其他等级患者相比,真菌病原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1-40岁患者阴道分泌物病原体感染情况相对严重,31-40岁患者例数,明显多于其他年龄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真菌感染在病原体感染中发生率最高,31-40岁患者发病率最高,患者应每隔一段时间检查,平时注重外阴的清洁性,防止发生阴道疾病感染。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分析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问题,做好防护管理支持。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8年1月-2019年7月前来本院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问题进行探究,对于62名发生暴露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其涉及到各个层级的护理人员。结果:从调查显示结果上看,职称低的护理人员为暴露的主要人群,从发生的集中地上看,以普通病房和手术室为主,其次,还涉及到门诊采血中心、血液净化中心和监护病房。而最主要的暴露部位则是手部的针刺伤。其手部包括手指、掌心、腕部,所占比例为88.7%(55/62),其中手指则有51人。在病原体统计中,以HBV最为常见。结论:针对医务人员做好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预防,加强防护措施的使用,建立专业的防护体系,提升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预防观念,规范就诊操作行为,能进一步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率,需要重点对待。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mNGS技术在免疫缺陷重症肺炎患者病原体诊断中的意义。报告如下。方法:选取66例于2020年2月到2022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免疫缺陷重症肺炎患者,经过mNGS检测分为两组,一组检出组,一组未检出组,对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经mNGS检验55例致病菌被检出,mNGS检出率高达92.42%,显著高于常规培养法的51.52%,而且两种检验办法在微生物、结核和支原体感染性上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mNGS在免疫缺陷重症肺炎的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具有迅速、无偏的特点,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病因学方法的缺陷,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意义和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抽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70例。按病原体检测方法不同分为参照组(血清抗体检测)和观察组(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对比两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住院花费以及住院时间。结果:在住院费用以及住院时间数据上,观察组的住院费用少于参照组,且住院时间也短于参照组,两组间数据比对差异化突出,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运用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能够适当减少患儿家庭的住院费用和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简介:目的了解手术相关人员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情况,为制定相应的职业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建立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监测报告系统,调查手术相关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结果2005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共收到197名相关工作人员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报告。其中,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暴露41人,锐器伤156人。医生发生职业暴露的比率最高,达78.05%;工龄较短(0--10年)者发生职业暴露的比率占70.73%;眼睛的血液或体液溅污暴露达92.68%,92.68%的暴露物是血液;导致伤害的锐器中,缝合针占58.33%;暴露源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血液占60.91%。对发生职业暴露的人员及时进行相关干预,经追踪随访,无人因暴露而发生感染。结论应加强针对性培训,提高使用防护眼镜的自觉性,在手术室安装紧急洗眼装置,正确使用、传递和处理锐器,暴露后进行主动干预以降低暴露后感染的危险,保护广大医务人员健康。
简介:摘要从原核生物的适应性免疫机制衍生出的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 and associated protein,CRISPR-Cas)系统,以其特异性高、可开发性强、简单高效等特点迅速从众多具有竞争力的基因编辑技术中脱颖而出,既为体内基因编辑技术带来革命性突破,也在体外诊断领域开拓了新的方向。近年来涌现出许多快速、便携、经济、高效的基于CRISPR-Cas系统的体外诊断技术,这些技术在病原体检测方面展示出良好的性能,在肿瘤基因诊断、遗传病筛查、移植排斥反应检测等方面也具有很大潜力。此文仅就CRISPR-Cas系统的作用原理、基于CRISPR-Cas系统的检测方法以及在病原体核酸检测领域的应用进展进行简述。
简介:摘要本研究报道1例粪类圆线虫及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致重症肺炎患者。该患者为老年女性,既往基础疾病较多,口服皮质类固醇激素半年余,因"乏力、纳差半个月,加重伴意识不清1 d"入院。病原学检查中发现粪类圆线虫、烟曲霉、新型隐球菌等多种病原微生物。考虑该患者的肺部重症感染是由粪类圆线虫及多种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予阿苯达唑、卡泊芬净、奥司他韦等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之后患者病情加重,自动出院。提示长期口服皮质类固醇激素患者免疫功能较弱,需考虑多种病原体合并感染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