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青少年学生社会活动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它不仅影响到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及竞赛的自主积极性,同时会对塑造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青少年社会活动行为的辅导应成为县一级青少年活动中心的重要课题。在青少年活动中实行“导师”制,是解决青少年校外社会活动问题的有效途径,主要辅导策略具体体现在对他们学习兴趣、方法及其习惯的培养上。
简介:为考察人际关系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道德思维方式的影响.以机车道德两难困境为材料。采用2(计划路线受害者:亲人、陌生人)×2(非计划路线受害者:亲人、陌生人)×4(年级: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被试间实验设计。结果发现.计划路线受害者和非计划路线受害者人际关系的交互作用显著.计划路线受害者为陌生人时,被试在非计划路线受害者为亲人时采用规则导向的思维方式,陌生人时则采用结果导向的思维方式:当非计划路线受害者为亲人时.被试在计划路线受害者为亲人时采用结果导向的思维方式.陌生人时采用规则导向的思维方式。年级与计划路线受害者的交互作用显著。研究支持了道德社会关系规则理论.个体的道德思维方式受到道德情境中人际关系的影响。人际关系对青少年道德思维方式的影响随着年级升高而增强.转折点在初二与高二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