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艾滋病孕妇母婴阻断综合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到2016年3月于收治的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共1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予以综合性干预的艾滋病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产妇的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胎儿存活率,胎儿感染率和新生儿阿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新生儿阿氏评分为8.5±2.5,对照组患者为6.4±2.2,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胎儿存活率为100%,胎儿感染率为10%,对照组患者胎儿存活率为80%,感染率为40%,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中应用综合性母婴阻断干预措施,可有效提升新生儿阿氏评分和胎儿生存率,降低胎儿感染率,预防HIV的母婴传播,获得非常理想的干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脓毒症是目前医学界面临的重大难题与挑战,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进步,各个领域对脓毒症的研究探索越来越深入。尽管多年来国际上对脓毒症采取积极的"拯救"措施,但是脓毒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然居高不下。根据目前国际指南对脓毒症定义的更新,脓毒症被定义为感染引起的宿主反应失调,进而导致循环功能障碍及器官功能损害。感染是引发脓毒症的最初源头,而从感染发展到脓毒症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中包括病原体的侵入、细胞因子的释放、毛细血管渗漏和微循环功能障碍等,最终导致器官代谢紊乱和功能衰竭。在目前国际采用的Sepsis-3指南推荐中,以感染+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2分为脓毒症诊断标准,应对脓毒症的策略更多侧重在器官功能的"拯救"治疗上。经过近20年的努力,"拯救脓毒症运动"并未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急诊医学作为急危重症的前沿学科,能够最早收治急性感染患者。如果能够在感染早期从人群特点、感染病原体和部位、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来预测脓毒症发生的可能性,通过细胞因子检测及时发现"炎症风暴",利用有效的临床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评估,对脓毒症高危患者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以防止和阻断感染向脓毒症发展的进程,将有可能大大降低急性感染患者的脓毒症发病率和病死率。基于此,中国急诊医学专家提出"预防与阻断"脓毒症的概念,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预防脓毒症行动"(PSCC),提出在"脓毒症前期"及"围脓毒症期"开展针对性的诊断、检查和处理,实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降低脓毒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三早两降",为急性重症感染患者的诊治提出一个新的思路。本共识由急诊医学领域的4个学(协)会及5个相关杂志出版机构共同倡导、探讨、撰写,由来自急诊医学、重症医学、感染病学、药学及检验医学等专业学科的40余名专家多次讨论形成。共识内容包括急性感染患者的确定识别、抗感染治疗、脓毒症高危患者的排查筛查、"炎症风暴"的发现和应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和凝血功能的调控、液体支持方案及器官功能保护策略等,不仅总结归纳了临床常用的西医诊断治疗措施,也将祖国医学在脓毒症防治中的优势融入共识,期望能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个全面的诊疗参考,为减少感染患者发展为脓毒症提供可靠的诊疗依据。
简介:笔者1998-2005年6月对在我院妇产科分娩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80余例进行母婴阻断研究,取得较好效果,现择其随访资料完整者62例报告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研制一种可均匀调节阻断压力,适用于开放和微创肝脏手术的新型肝门血流阻断器,完全阻断肝动脉和门静脉的入肝血流,有效控制术中出血。方法:选取市售成年杂种猪8头,分为开放手术组、腹腔镜辅助手术组两组,每组各4头。采用Pringle法完全阻断猪肝蒂血流,观察肝断面的止血效果。结果:开放手术组和腹腔镜辅助手术组使用新型阻断器阻断肝蒂血流均获成功,止血效果确切,耗时少。结论:可调压肝门血流阻断器止血彻底、操作便捷、适用范围广,弥补了现有肝门血流阻断装置的不足,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关键词】肝切除术;肝蒂;肝门;解剖学;血流阻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阻断艾滋病传播的临床作用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间某院诊断的154例艾滋病患者。采用回顾性研究,随即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中患者有78例,对照组患者有76例。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诊断后转至医院进行针对性治疗,实验组中患者则在进行常规诊断后对患者进行1对1心理辅导,之后再转入医院进行针对性治疗。通过不同模式进行诊断,追踪调查后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治疗配合率、自杀率、隐瞒病情情况及死亡率。结果实验组中患者的治疗配合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中患者自杀率、隐瞒病情情况及死亡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常规诊断后进行1对1心理辅导在阻断艾滋病传播的临床作用效果显著,可以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肝门阻断(Pringle法)能否提高肝脏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的效果。方法将24只正常家兔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A组)、射频消融组(B组)和肝门阻断射频消融组(C组),每组各8只兔。将消融电极垂直刺入肝左外叶的肝实质内1.5cm,展开子针1.0cm。治疗温度90℃,消融时间4分钟。各组距射频消融中心1.0cm,1.5cm及2.0cm范围内放射状取材,行HE染色和NADH细胞活力染色。术后第1、3、5天采集静脉血检测肝功能。结果A组肝组织结构无明显改变。B组和C组距射频消融中心1.0cm、1.5cm和2.0cm范围内,肝细胞完全凝固坏死的例数分别为8、2、0和8、7、0(P<0.05)。术后各组肝功能有轻度且可逆的损害。结论肝门阻断可有效扩大肝脏消融范围,但对肝功能的影响较小。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江川县住院产妇乙肝携带情况,有效阻断母婴乙肝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年、2012年住院分娩产妇进行乙肝二对半检测,筛查出乙肝携带者,对阳性所生的婴儿24小时内进行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和乙肝疫苗第一针接种,其他二针按1.6个月程序完成接种,新生儿全程接种后采血,检测乙肝二对半,接种完成后1-2年跟踪调查。结果产妇筛查率为99.15%,检测乙肝携带率为2.97%,乙肝疫苗(10ug)及时接种和及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三针全程为100%,新生儿HBsAg阴性率100%,阻断率为100%,抗-Hbs阳性率94.01%,对完成接种后1-2年跟踪调查监测,1年后抗体阳性89.22%,2年后抗体阳性76.05%。结论江川县对住院分娩,有利于掌握产妇是乙肝携带情况,有利于及时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达到有效的阻断母婴乙肝传播,减少婴儿对乙肝的感染机会,同时在1-2年内乙肝抗体仍然存在较高的免疫水平,接种乙肝疫苗是控制乙肝最有效的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母婴阻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我院管理的116例艾滋病感染孕产妇为主要对象,根据采取的综合干预措施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各58例。对照组在孕晚期28周开始单一用药+剖官产+人工喂养,观察组在孕早期纳入管理+人工喂养+联合用药综合干预措施,比较阻断效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孕期及时发现率更高,终止妊娠率更高,差异显著;观察组的孕期服药率、产时服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