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脏超声应用于慢性心衰患者诊断及心脏功能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在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选择60例慢性心衰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同时选择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60名受检者作为对照组的研究对象,对比两组受查者的超声诊断结果。结果:心脏超声诊断时,观察组检出率为 96.67%(58/60),与病理组织学检查对比,对比无统计学意义(χ2=2.034,P=0.154)检查后,观察组受查者左室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高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超声应用于慢性心衰患者诊断价值较高,可以准确的掌握受查者心脏功能,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心脏定量分析(fetal HQ)技术在左室流出道梗阻(LVOTO)胎儿心功能及形态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7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经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为LVOTO的胎儿(LVOTO组)25例。应用fetal HQ软件测量胎儿四腔心切面舒张末期基底-心尖长度、横向长度和整体球形指数(GSI),通过斑点追踪技术分析计算左右室舒张末期面积、长径、24节段舒张末期横向长度(ED)及其Z-评分、24节段球形指数(SI),同时获取左、右室24节段短轴缩短率(FS)的Z-评分。结果LVOTO胎儿左室24节段SI与右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左、右室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室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24节段ED的Z-评分与右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4节段RVED与LVED比值用箱型图进行分析,显示右室横向宽度较左室横向宽度明显增加,比值最高1.49(1.26,1.86),最低1.40(1.26,1.86),均明显大于正常值1.19。左室1~19节段FS的Z-评分与右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0~24节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fetal HQ能够用于LVOTO胎儿心脏形状、大小和功能的定量分析,为胎儿心脏功能定量分析提供了新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对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进行左室舒张末径、左室心功能测定,评价治疗后患者心脏结构和心功能的变化。方法对21例扩张型心肌病符合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患者行CRT治疗,并分别于术前3天内和术后3个月接受心脏超声检测,分别测定左室舒张末径、EF值,Tei指数。比较术前、术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术后3个月,与手术前相比,患者左室舒张末径减小,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EF值显著增大(P<0.05),Tei指数减小,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心脏功能改善可能早于结构的逆转。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甲亢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脏彩超特点和表现。 方法: 2013年 1月至 2014年 1月我院选取了 5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 结果:全部患者接受了心脏彩超检查,有 11例患者的彩超表现出心脏扩大, 13例肺动脉压力增高, 10例室间隔壁或左心室壁增厚、 8例心脏阶段性运行障碍、 5例心脏收缩功能减弱、 3例瓣膜关闭不全。患者临床中会有胸闷、心悸、心律失常、心衰等等症状出现。 结论:甲状腺亢进性心脏病患者临床中需要获得对症治疗才能够缓解病情,对其他导致甲亢的心血管疾病给予排除,通过彩超诊断能够了解患者的心脏形态,因此该项检查对甲亢性心脏病患者的病情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应用价值非常高。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心脏彩超;表现;临床特点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早期运动心脏康复(CR)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心脏结构、功能及心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三级乙等)就诊并诊断为STEMI行PCI治疗的患者6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R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CR组实施早期运动心脏康复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运动耐力、日常生活能力、心理状态。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EDD、LVEF、BNP、HAMA评分、ABL评分无较大差异性(P>0.05);治疗后CR组在LVEDD、BNP、HAMA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心脏康复干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本院66例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时间:2020年04月-2021年04月,分组方式: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分为两组,参照组(行常规术后干预方式)和研究组(行心脏康复术后干预),各33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研究组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6MWD(6 分钟步行距离)高于参照组,LVES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心脏康复术后干预应用价值更高,有助于促进术后心脏功能的恢复,减少心脏危险事件,加速术后康复,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老年衰弱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在北京医院住院的年龄≥65岁的患者,应用临床衰弱分级进行衰弱评估,应用动态心电图进行窦性心率震荡分析评估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结果本研究纳入住院老年患者共129例,男性75例(58.1%),平均年龄77.5岁,范围65.0~92.1岁。衰弱患者53例,非衰弱患者76例,衰弱组年龄[(80.5±5.5)岁]大于非衰弱组[(75.3±6.2)岁],衰弱组高血压[84.9%(45/53)]、心力衰竭[32.1%(17/53)]及外周血管疾病[32.1%(17/53)]比例高于非衰弱组[65.8%(50/76),1.3%(1/76),17.1%(13/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01,χ2值分别为5.879、24.606、3.921;均P<0.05)。与非衰弱组比,衰弱组震荡初始(TO)[-0.05(-0.92,0.82)%比-0.74(-1.58,0)%;Z=2.616,P=0.009]更高、震荡斜率(TS)[2.34(1.30,5.00)ms/RR比4.34(2.66,6.39)ms/RR;Z=-3.048,P=0.002]更低,衰弱组TO异常[49.1%(26/53)比26.3%(20/76),χ2=7.038,P=0.008]及TS异常[34.7%(29/53)比21.0%(16/76),χ2=15.579,P<0.001]发生率高于非衰弱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O异常(OR=2.970,P=0.010,95%CI:1.300~6.785)及TS异常(OR=3.618,P=0.003,95%CI:1.565~8.364)与衰弱相关。结论老年衰弱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迷走神经张力降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发性室性早搏患者的左心脏结构以及功能特点。方法在2013年2月-2017年5月内科收治的特发性室性早搏患者中选出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室早出现的早晚以及早搏负荷进行分组,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心脏彩超结果等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不同早搏出现时相以及早搏不同来源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差异不明显,P>0.05;收缩期室早组的LVESD、LVEDD均高于舒张期室早组,且LVEF低于舒张期室早组,P<0.05;高负荷组的LVESD、LVEDD最高,中负荷组次之,低负荷组最低;高负荷组的LVEF最低,中负荷组居中,低负荷组最高,P<0.05。结论特发性室性早搏患者的左心结构以及功能变化会伴随着室早出现早晚以及负荷高低而发生变化,收缩期室早形成的无效心搏导致患者长期处于心动过缓状态,更易出现代偿性心肌病,心脏结构和功能更易受损;随着负荷的增加,左心室逐渐扩大且心功能降低。
简介:摘要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是一种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导致全身机体代谢率低及心肌细胞损害的心脏病。因其常发生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后期即黏液水肿期,故又可称为黏液水肿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以中老年女性居多,主要表现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临床特征,并见心脏增大,心率缓慢,心音低钝、脉弱,心包积液。中医无本病的病名记载,根据其临床特征,相当于“心悸”、“虚劳”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