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手术在基层医院开展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30例成人腹股沟疝行TAPP治疗的临床资料,术后进行随访2周至6个月。结果30例手术均成功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时间平均为60min(45-120min),术中出血极少。术后第1天患者下地,第2天出院。本组出现术后并发症2例(发生率为6.67%),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患者最长6个月,30例患者目前均未出现疝复发,及明显不适等情况,生活质量良好。结论成人腹股沟疝大部分在基层医院就诊,本文证明TAPP是安全、合理、有效的,可以在有条件开展的基层医院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中手术室护理策略。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需行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患儿6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32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前面干预护理。对2组患儿护理满意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慢性剧痛消失时间加以对比。结果本试验中,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8%,相较于对照组的68.8%,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x2=6.564,P<0.05);2组患儿在手术时间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儿在住院时间及慢性剧痛消失时间方面则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t=3.018,6.656,P<0.05)。结论对行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患儿手术室护理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患儿住院时间与慢性剧痛消失时间,还有助于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具有积极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疝气患者无张力补片修补治疗的手术方法及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疝气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2年9月至2014年10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疝气修补法进行治疗,实验组采取无张力补片修补法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疝气患者治疗后的疗效、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疝气患者治疗后的疗效、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的比较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疝气患者采取无张力补片修补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发生合并症的机率,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针对腹外疝患者应用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腹外疝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分成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的修补术,而试验组患者应用改进的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干预。结果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出现尿潴留、局灶感染、血肿等不良状况人数均优于对照组,存在差别,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可知,试验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4.18±0.63)d,优于对照组(7.05±0.84)d,存在差别,P<0.05。结论针对腹外疝患者应用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治疗期间的各项指标,减少了不良状况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2月我院所收治的54例接受经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27例(采取常规护理)和观察组27例(采取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两组,观察比较两组病患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病患的护理总有效率为26(96.29%),观察组病患的护理总有效率为21(77.76%),观察组病患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病患,且观察组病患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病患,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对接受经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病患具有较为良好的效果,能够明显的帮助病患改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腹股沟疝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传统疝手术、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7月到2015年12月间接收的80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治疗,征得患者同意并按照随机序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疝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观察两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本次治疗后对患者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疾病复发率等进行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情况均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更佳,同时患者的并发症更少,利于患者预后,因而值得我们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胃大切手术以及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择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接收的56例急性胃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奇偶法分为2组,对照组28例行胃大切手术,实验组28例实施单纯修补术;对手术情况住院时间、以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复发率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长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机率小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胃大切与单纯修补术在急性胃穿孔治疗中均有优势,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治疗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腹手术行胃穿孔修补术治疗的胃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胃穿孔患者为例,按照患者治疗意愿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开腹胃穿孔修补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就患者住院时间、起床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起床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胃穿孔患者可行开腹胃穿孔修补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治疗效果较好,且能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元护理模式在围手术期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应用。方法取腹股沟疝无张力补修术患者130例,对照组65例护理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65患者利用多元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1.54%(1/65)优于对照组13.85%(9/65);下床活动时间,观察组为(8.56±1.23)小时优于对照组(12.33±3.54)小时。对于患者满意度调查,观察组(92.30±4.65)分优于对照组(79.32±2.14)分。结论多元护理模式引入后,对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患者的康复可起到明显效果,有利于患者满意度的提升,可在实践中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无张力修补术和传统手术治疗腹外疝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10月入院接受治疗的疝修补手术患者4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采用无张力修补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进行疝修补,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65min与50min;两组在手术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试验组的评价住院天数为10.2d与4.5d,从住院时间来看,两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与试验组的平均治疗费用分别为2078.5元与2000.6元,从住院费用来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试验组平均术后活动时间为187.6h与13.2h,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试验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为58.4%与23.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外疝无张力疝修补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平均术后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的概率来看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治疗腹外疝的有效治疗方式。
简介:目的探讨高坠伤人体骨折分布及颅骨骨折类型特征差异.方法收集高坠死亡案例128例,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尸体剖验及损伤分析,明确躯体初始着地部位与骨折分布及颅骨骨折类型情况.初始着地部位包括下肢、上肢及躯干、头部,骨折部位分析包含颅骨、肋骨、上肢骨、下肢骨、骨盆,颅骨骨折类型包括粉碎性骨折、线性骨折、凹陷性骨折、穿入性骨折.结果不同的初始着地部位高坠伤骨折分布存在差异,当初始着地部位分别为下肢、上肢及躯干、头部时,最常见的骨折部位分别为下肢骨骨折31例(100%)、肋骨骨折48例(92.31%)、颅骨骨折43例(95.56%).总体骨折发生率以肋骨骨折最高(77.34%),其次为颅骨骨折(60.94%).颅骨骨折中发生率最高的为线性骨折(76.92%),其次为粉碎性骨折(15.38%).结论高坠伤不同部位着地造成的人体骨折分布存在差异,总体以肋骨和颅骨最多见;颅骨骨折类型以线性骨折最为常见.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腹腔镜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行疝修补术的99例患者临床资料,依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将其分为腹腔镜组、无张力组、传统组3组,每组33例患者。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无张力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疝修补术,对比3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结果传统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长于腹腔镜组和无张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患者术后应用止痛药次数明显多于腹腔镜组和无张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传统组患者复发率均明显高于腹腔镜组和无张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腹腔镜疝修补术手术时间短,患者痛苦小,并且临床复发率低,可以作为临床治疗腹股沟疝的首选方法。而腹腔镜临床住院费用最高,推广依然受到限制。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腹腔镜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行腹腔镜疝修补术(腹腔镜组)30例,常规无张力疝修补术(无张力组)31例,传统疝修补术(对照组)28例,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以及随访复发率。结果三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并且腹腔镜组与无张力组随访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可作为治疗腹股沟疝的首选术式,尤其是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更低的医源性创伤,患者术后康复速度更快,但手术费用较为昂贵,临床应根据患者实际病情以及经济情况进行选择。
简介: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修补术和开腹手术治疗胃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2例胃溃疡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实验组33例。对照组行开腹胃穿孔修补术;实验组行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冲洗液使用量、哌替啶使用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胃管拔除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冲洗液使用量、哌替啶使用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胃管拔除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6.42±2.86)min、(26.36±12.20)、(1303.03±304.64)ml、(30.30±12.93)mg、(42.18±15.62)、(28.73±6.67)h、(3.33±0.49)、(4.42±0.71)、(5.82±0.81)d,对照组分别为(65.90±3.65)min、(60.77±18.41)、(2961.54±517.90)ml、(84.62±34.71)mg、(74.26±11.53)、(41.54±8.19)h、(4.54±0.51)、(5.87±0.66)、(8.08±0.84)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胃溃疡穿孔有利于改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