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16排CT三维成像技术在胃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6年9月93例胃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对病变位置进行切除,通过病理学检验证实患者为胃部恶性肿瘤,术中对患者胃癌进行分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16排螺旋CT检查和电子胃镜检查。参照术中胃癌分型,对两种诊断方法诊断胃癌Borrmann分型准确率进行对比。结果电子胃镜和16排CT三维成像技术均能正确诊断出患者胃癌发生情况,诊出率为100%。利用16排CT三维成像技术进行Borrmann分型检查,其中85例(91.4%)患者分型正确。电子胃镜分型中65例(69.9%)分型正确。16排CT三维成像技术正确率明显高于电子胃镜,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排CT三维成像技术在胃癌诊断和肿瘤分型中具有很高应用价值,有助于确定临床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颅内脑膜瘤患者16排螺旋CT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探讨16排螺旋CT在颅内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42例颅内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取仰卧位,采用16排螺旋CT机,自颈前弓下缘至颅顶进行头部连续性薄层扫描。结果脑膜瘤好发部位依次为大脑镰旁、大脑凸面、蝶骨嵴、矢状窦旁、小脑桥脑角、鞍区;肿瘤大小分布特点,在5cm以上患者3例,3~5cm患者19例,3cm以下患者20例;肿瘤形状特点,类圆形或圆形27例,长条型或哑铃型2例,不规则形13例。结论16排螺旋CT在颅内脑膜瘤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 16排 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时间: 2015年 12月 -2017年 11月,在我院进行检查治疗的 6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 16排 CT扫描检查,随后进行 MRI或手术确诊,观察其诊断准确性。结果: CT扫描检查显示,中膨隆型、突出型、经骨突出型以脱垂游离型等类型的检出率较高,与 MRI或手术检查相比较,诊断准确率为 94.11%,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针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应用 16排 CT扫描检查的准确度较高,可反映腰椎突出类型,同时具有操作简单、无创、辐射低、适用范围广等临床特点,推广应用价值极高。
简介:摘要目的对16排CT三维成像技术在胃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9月93例胃癌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对病变位置进行切除,通过病理学检验证实患者为胃部恶性肿瘤,术中对患者胃癌进行分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16排螺旋CT检查和电子胃镜检查。参照术中胃癌分型,对两种诊断方法诊断胃癌Borrmann分型准确率进行对比。结果电子胃镜和16排CT三维成像技术均能正确诊断出患者胃癌发生情况,诊出率为100%。利用16排CT三维成像技术进行Borrmann分型检查,其中85例(91.4%)患者分型正确。电子胃镜分型中65例(69.9%)分型正确。16排CT三维成像技术正确率明显高于电子胃镜,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排CT三维成像技术在胃癌诊断和肿瘤分型中具有很高应用价值,有助于确定临床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16排螺旋CT在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4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采用16排螺旋CT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并就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比较。结果经Lightspeed16排螺旋CT扫描检查,44例患者中38例被诊断为良性甲状腺结节,6例被诊断为恶性甲状腺结节。38例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中有31例,2例患有甲状腺瘤,5例患有结节性甲状腺肿并发腺瘤样增生。在6例恶性甲状腺结节中5例被确诊患有乳头状甲状腺癌,1例患有滤泡状甲状腺细胞癌。所有患者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完全符合,准确率为100%。结论针对结节性甲状腺肿采用16排螺旋CT进行诊断,能够快速且准确的确诊患者病情,患者轻松无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DR与低剂量16排螺旋CT用于早期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文研究对象均选自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早期肺癌患者中,共抽选40例,分别为上述患者实施DR胸片筛查和低剂量16排螺旋CT检查,对比上述两种检查措施的疾病检出情况。结果:低剂量16排螺旋CT检查的鳞癌检出率、腺癌检出率、小细胞癌检出率均明显高于DR胸片筛查,P<0.05。结论:低剂量16排螺旋CT检查在早期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16排移动CT在ICU床旁与车载头部扫描结果。方法廊坊爱德堡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12月1日至2019年11月30日应用国产16排移动CT进行头部扫描661例次,其中ICU床旁扫描27例次(ICU组),车载扫描634例次(车载组)。统计2组受检者诊断阳性率,并从车载扫描者中随机选择30例次与ICU床旁头部扫描27例次对比分析成像质量及运动伪影发生率、检查时间及辐射剂量值等。结果ICU组移动CT头部扫描27例次,均为阳性诊断,车载组634例次,阳性诊断419例。ICU组(27例次)和车载组(30例次)成像质量良好,颅底层面发生线状运动伪影ICU组为7.41%,车载组为16.67%。ICU组床旁扫描耗时最短10.6 min,最长19.4 min,平均15.68 min。车载扫描耗时最短15.9 min,最长37.4 min,平均26.40 min。16排移动CT成人头部扫描的有效容积剂量CTDIvol为(34.55±4.08)mGy,有效剂量为(0.80±0.06)mSv。结论16排移动CT在ICU床旁扫描和车载扫描成像质量可靠,检查耗时短,辐射剂量低,使用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肋骨隐匿性骨折患者采用16排螺旋CT进行诊断的实际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以本院于2016年1月—2017年3月所接诊的疑似肋骨隐匿性骨折患者中随机选取24例视为本次研究主要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16排螺旋CT以及常规X线进行诊断。针对检测结果与临床最终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临床最终诊断,本组患者共涉及到完全性骨折45处,不完全性骨折25处,在CT检测中准确率为100%(70/70),而常规X线准确率为72.86%(51/70),仅检查完全骨折30处以及不完全骨折21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其在骨折部位检测上,CT检测同样存在有优势,(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16排螺旋CT在诊断肋骨隐匿性骨折中存在有较高准确性,可帮助该部分患者在短时间内得到确诊,提升诊断效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16排螺旋CT在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2~2014年收治的84例疑为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16排螺旋CT对他们进行CTA成像扫描,并以DSA检查结果为对照。结果84例中CTA漏诊3例,其准确性、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分别为96.43%、99.23%、98.17%,DSA漏诊4例,其准确性、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分别为95.24%、98.68%、95.46%,两种检查的各项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排螺旋CT在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中准确率较高,而且无创、安全、可靠,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