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究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的相关因素及其主要临床特点。方法:本研究共计选取 50例我院新生儿科确诊的新生儿低血糖病例进行分析总结新生儿低血糖患者的相关临床特点以及患儿可能具备的高危因素。结果:50名新生儿低血糖患者中出现临床症状的患者为16%(8/50),其中吮吸能力不足患儿4例(8%),反应弱患儿1例(2%)、呼吸暂停1例(2%)、情绪躁动不安、多汗1例(2%)以及发绀1例(2%);对于新生儿低血糖患者的情况,患儿的主要高危因素主要包含了新生儿窒息、早产、妊娠糖尿病、巨大儿、大于胎龄儿、小于胎龄儿、低出生体重儿。结论:不同的新生儿低血糖具体发生的临床表现存在较大差异,应结合通过早期筛查获得的高危因素及时发现病情,并且进行干预治疗,减少持续或反复低血糖对患儿造成的神经系统损伤。

  • 标签: 新生儿 低血糖 高危因素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体牙移植术后应用5A护理模式在术后健康教育执行的维度评分,移植成功率与复诊率方面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接受自体牙移植术治疗患者共计80例,以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划分两组,各有病例40例,一组实施常规护理命名为对照组,一组实施5A护理命名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认知度与术后健康教育执行维度评分进行评估,统计两组移植成功率与按时复诊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认知度、术后健康教育执行评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自体牙移植术 5A护理模式 健康教育执行 复诊 移植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牙外伤舒适化护理干预的新发展。方法:选择采取我院2021年4月-2021年12月期间的50例牙外伤患儿,数字表随机分组,每组2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舒适化护理组实施舒适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比较儿童的配合程度、家长满意度、预后情况。结果:舒适化组患儿的配合程度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舒适化组家长的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的家长满意度,P<0.05。结论:儿童牙外伤舒适化护理干预可提高患儿的配合程度,提高家长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儿童牙外伤 舒适化 护理干预 影响效果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围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择10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2组均50例。2组患者全部采取外固定架治疗方式,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围术期护理联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SAS评分、VAS评分和护理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胫腓骨粉碎性骨折外固定架围术期护理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了预后水平,保证了服务质量,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外固定架 胫腓骨粉碎性骨折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全面分析近五年国内外儿童青少年慢性病领域的研究现况、热点以及发展趋势,以期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参考。方法使用Citespace软件及自编程序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纳入的近五年儿童、青少年慢性病相关文献进行数据库整合,然后对其进行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40 653篇文献(中文20 909篇,英文19 744篇)。通过高频词与可视化图谱可分析得到儿童慢性病领域的研究热点包括:疾病的治疗手段、危险因素、家庭照护及生命质量。结论儿童慢性病领域的国内研究处于稳步发展中,过渡期医护模式和互联网医疗逐渐显现趋势,对于慢性病患儿过渡期及干预仍需多维度深化研究内容。

  • 标签: 儿童 青少年 慢性病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不同方案硬化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长兴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20例单纯性肾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保留法治疗组、冲洗置换法治疗组、聚桂醇治疗组,每组患者40例,分别给予医用无水乙醇灌注保留法治疗、医用无水乙醇冲洗置换法治疗和聚桂醇保留法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进行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疗效等评价指标。结果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囊肿大小、囊肿分布位置等基础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聚桂醇治疗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分别为(1.98±0.63)分、(3.54±1.25)d、(6 271.34±831.20)元,低于保留法治疗组、冲洗置换法治疗组的(3.98±1.26)分、(5.87±1.76)d、(8 798.45±981.76)元,(3.05±1.02)分、(4.35±1.42)d、(7 128.19±921.70)元,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97、6.82、12.42,均P < 0.001)。保留法治疗组、冲洗置换法治疗组、聚桂醇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00%(10/40)、12.50%(5/40)、5.00%(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1,P=0.035)。保留法治疗组、冲洗置换法治疗组、聚桂醇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30/40)、82.50%(33/40)、97.50%(3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3,P=0.016)。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聚桂醇硬化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低,缩短患者的术后康复进程,患者预后良好。

  • 标签: 肾肿瘤 超声检查 内镜超声引导细针穿刺 硬化疗法 疗效比较研究 聚桂醇 无水乙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碘营养水平泌乳期大鼠尿碘含量(UIC)、乳汁碘含量(BMIC)和乳汁碘排出量,探索不同碘营养水平大鼠泌乳期碘代谢情况。方法将40只雌性Wistar大鼠按体重(70 ~ 1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碘(LI)组、适碘(NI)组、高碘Ⅰ(HIⅠ)组、高碘Ⅱ(HIⅡ)组,每组10只,均食用低碘饲料,分别饮用含碘离子0、325、18 700、37 450 μg/L的去离子水。20只雄鼠按照NI组饲养方式喂养。干预8周后将雄鼠和雌鼠按1∶2比例合笼交配,在雌鼠泌乳期的第7、14、21天(L7、L14、L21)收集乳汁和24 h尿液,并记录进食量及饮水量,采用急性哺乳试验推算24 h乳汁排出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UIC、BMIC。结果LI、NI、HIⅠ、HIⅡ组泌乳期大鼠24 h总碘摄入量分别为(1.84 ± 0.51)、(30.51 ± 6.79)、(765.95 ± 317.41)、(1 654.26 ± 560.55)μg/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在L7、L14和L21时,相同时间点不同组别间UIC、BMIC、乳汁碘排出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01),HIⅡ组不同时间点BMIC、乳汁碘排出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各组24 h乳汁碘排出量分别为(1.23 ± 0.85)、(11.88 ± 5.23)、(207.09 ± 114.51)、(493.67 ± 242.47)μg,24 h乳汁碘排出量占24 h总碘摄入量的比例分别为66.85%、38.94%、27.04%和29.84%。结论碘营养适宜时,泌乳期大鼠膳食碘约有39%通过乳汁供给仔鼠。低碘和高碘摄入时乳汁碘排出比例出现相应的升高和降低,提示不同碘营养水平的泌乳期大鼠通过自身的代偿作用调节乳汁碘的排出比例,以减轻碘缺乏和碘过量对后代的影响。

  • 标签: 缺乏症 大鼠 碘过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CT影像分析十二指肠乳头缘型憩室与胆总管扩张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经多层螺旋CT检查发现并经消化道造影或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确诊的220例十二指肠憩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十二指肠乳头缘型憩室与胆总管接触、与胆总管接触长度及渗出与胆总管扩张的相关性。结果220例患者共236个十二指肠憩室,其中,乳头缘型憩室152个,乳头上型憩室41个,乳头下型憩室28个,乳头水平外侧型憩室3个,憩室位于水平段12个。乳头缘型憩室与胆总管接触患者胆总管扩张发生率明显高于乳头缘型憩室与胆总管无接触患者[59.35%(73/123)比37.93%(1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头缘型憩室与胆总管接触长度≥ 1.5 cm患者胆总管扩张发生率明显高于乳头缘型憩室与胆总管无接触患者和乳头缘型憩室与胆总管接触长度<1.5 cm患者[82.43%(61/74)比24.49%(12/49)和37.93%(1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头缘型憩室见渗出患者胆总管扩张发生率明 显高于乳头缘型憩室未见渗出患者[10/11比52.48%(74/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二指肠乳头缘型憩室与胆总管接触长度≥ 1.5 cm及十二指肠乳头缘型憩室见渗出患者易发生胆总管扩张。

  • 标签: 十二指肠 憩室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DNA损伤是衰老相关疾病领域的研究热点,可引起细胞周期停滞、凋亡,加快个体衰老速度、增加衰老相关疾病的患病风险。本文将从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两个层面阐述其与衰老之间的研究进展,并综述其与衰老常见相关疾病(肿瘤、心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及早衰综合征的关系,为抗衰老研究和临床干预衰老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衰老 分子机制 DNA损伤 衰老相关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列腺癌药物临床试验老年受试者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方法从试验设计层面上,查询药物临床试验登记和信息公示平台上公示的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针对以老年患者为主的前列腺癌药物临床试验对受试者年龄的规定;从实际入组层面上,收集某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22年6月立项并完成受试者入组的前列腺癌药物临床试验,已出具总结报告的多中心试验采集全部中心的受试者年龄信息,未出具总结报告的或单中心试验采集本中心受试者年龄数据与中国肿瘤登记系统中前列腺癌平均发病年龄、分年龄段发病率进行比较,比较二者是否一致。结果绝大多数(72.1%、44/61)临床试验在方案设计层面上未设置年龄上限,Ⅲ期、Ⅳ期试验均未在方案中设置入组受试者年龄上限。从实际入组层面,本研究共纳入19项药物临床试验,1 402例受试者,受试者年龄60~93(67.1±8.6)岁,与全国及北京市前列腺癌发病平均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入组人数最多的年龄段为60~64岁(34.2%、479/1 402)、≥75岁最少(21.5%、301/1 402),年龄分布与2017年中国前列腺癌高发年龄段≥75岁(421.77/10万)不同。结论前列腺癌药物临床试验在设计方面涵盖全年龄段老年患者,但实际入组的老年受试者样本代表性不足,在保护受试者安全的前提下,与前列腺癌平均发病年龄、分年龄段发病率相匹配的受试人群应该逐步提升。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药物,临床试用 发病年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SARS-CoV-2膜蛋白(membrane protein, M protein)引起的免疫特征,尤其是其引发抗体依赖性增强效应(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 ADE)的可能性。方法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制备纯化的SARS-CoV-2全长M蛋白,并经皮下途径3次(第1、14和21天)免疫BALB/c小鼠,获得血清。Western blot鉴定血清特异性,ELISA法和中和试验对血清抗体的效价进行验证。体外培养检测在抗M蛋白血清存在的情况下SARS-CoV-2在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T和B细胞中的增殖情况。结果SARS-CoV-2全长M蛋白免疫BALB/c小鼠后获得的免疫血清能够特异地识别病毒M蛋白,且免疫血清中抗全病毒抗体效价约为1∶400,但该抗体没有中和活病毒的能力。此外,这种抗体不能够辅助病毒感染各种类型具有Fc受体(Fc receptor,FcR)的免疫细胞并在其中增殖。结论由M蛋白诱导的非中和抗体不能以FcR途径诱导ADE效应。

  • 标签: SARS-CoV-2 抗体依赖性增强效应 膜蛋白 非中和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上睑下垂术后角膜曲率、眼表变化。方法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眼整形科收治先天性上睑下垂患儿188例(194眼),男100例103眼、女88例91眼;单眼182例、双眼6例;年龄1~3 (2.12±0.28)岁。根据病情分别给予额肌瓣悬吊术、提上睑肌缩短术、提上睑肌腱膜折叠术治疗。观察术后矫正效果、角膜曲率、眼表变化。结果3种术式矫正良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角膜曲率低于术前、术后7 d (P<0.05)。术后7 d荧光素染色评分高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F=2 910.05,P<0.05)。术后7 d泪膜破裂时间明显短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F=758.12,P<0.05)。术前、术后7 d、术后3个月的泪液分泌试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结膜充血评分低于术后7 d,术后3个月睑板腺功能障碍、睫毛角度异常发生率低于术后7 d(t=113.56,χ2=11.02、11.46,P<0.05)。术后3个月角膜定点为中心,3、5 mm平均屈光度较术前增高(t=12.35、15.19,P<0.05)。结论额肌瓣悬吊术、提上睑肌缩短术、提上睑肌腱膜折叠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疗效相当,均可有效改善眼表、角膜曲率,可根据患儿病情选择合适的矫正方式。

  • 标签: 眼睑 儿童 先天性上睑下垂 角膜曲率 眼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造血系细胞特异蛋白1(HCLS1)基因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特征及其意义。方法收集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GGA)计划数据库的两套mRNA测序数据及其临床资料(CGGA325数据集325例,CGGA693数据集693例)。分析HCLS1在不同世界卫生组织(WHO)病理学分级、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状态、2016年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脑胶质瘤患者中的表达特征。根据HCLS1表达量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HCLS1表达水平患者的生存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判断脑胶质瘤患者总生存期的影响因素。收集2007年1月至2015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的脑胶质瘤样本和生存信息(实验组1共27例,实验组2共17例),实验组1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HCLS1的表达量,实验组2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HCLS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计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分。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HCLS1的生物学功能。结果在CGGA325数据集中,HCLS1的表达量随WHO病理学级别(Ⅱ~Ⅳ级)的升高而增加(F=30.29,P<0.001);HCLS1在IDH野生型中的表达量高于IDH突变型(t=8.51,P<0.001);依据2016年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3组低级别脑胶质瘤患者中,HCLS1表达量在IDH突变+1p/19q联合缺失组最低(F=23.61,P<0.001),而两组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中,HCLS1在IDH野生组的表达高于IDH突变组(P<0.001);MGMT启动子非甲基化者的HCLS1表达量高于甲基化者(P=0.001);HCLS1高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期短于低表达组(P<0.001)。HCLS1的上述表达特征在CGGA693数据集中得到了验证。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CLS1表达量是影响脑胶质瘤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HR=1.951,95%CI:1.307~2.910,P=0.001)。qRT-PCR结果显示,HCLS1的表达量随WHO病理学级别的升高而增加(F=11.11,P<0.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分结果显示,HCLS1蛋白在WHO Ⅱ~Ⅳ级组织样本中的评分依次为(1.33±0.21)分、(3.40±0.87)分及(7.67±0.88)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88,P<0.001)。实验组1和2中,HCLS1基因和蛋白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均短于低表达者(均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HCLS1可能与脑胶质瘤细胞的免疫反应有关。结论HCLS1的表达量与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及患者的生存期有关,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潜在指标。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基因 预后 免疫 造血系细胞特异蛋白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Delta样典型Notch配体3(DLL3)基因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进而探索其在脑胶质瘤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计划数据库(CGGA)的两套mRNA测序数据集及其匹配的临床数据,其中数据集1包含325例样本,数据集2包含693例样本。应用R软件分析DLL3在不同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不同分子分型脑胶质瘤的表达模式,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方法验证DLL3蛋白在不同WHO级别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价DLL3不同表达水平的脑胶质瘤患者的生存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脑胶质瘤患者总体生存期的因素。通过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与DLL3表达相关的基因。采用功能富集分析方法分析与DLL3表达相关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结果在数据集1中,DLL3的表达随着WHO级别的升高而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LL3在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型患者中的表达量高于IDH野生型患者(P<0.001);DLL3在IDH野生型患者中的表达量低于IDH突变型且染色体1p/19q共缺失患者和IDH突变型且染色体1p/19q非共缺失患者(P<0.001);DLL3在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启动子甲基化患者中的表达量高于非甲基化患者(P<0.001);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验证DLL3表达随着WHO级别的升高而下调(P<0.01);DLL3的上述结果在数据集2中得到相似结果。在两个数据集中,DLL3高表达组患者的总体生存期均长于低表达组患者(均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WHO分级(WHO Ⅲ级:HR=2.861,95%CI:1.910~4.287;Ⅳ级:HR=4.655,95%CI:3.010~7.199)、染色体1p/19q共缺失(HR=0.439,95%CI:0.293~0.657)以及DLL3高表达(HR=0.593,95%CI:0.427~0.823)均为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01)。与DLL3表达相关的基因有661个(|r|≥0.4,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DLL3可能与脑胶质瘤患者的轴突发生、突触组织、负向调控神经系统发育等功能相关。结论随着脑胶质瘤病理学级别的升高,DLL3的表达水平下调;DLL3表达水平与脑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期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潜在指标和治疗靶点。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基因表达 预后 Delta样典型Notch配体3 突触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脑胶质瘤恶性进展、患者生存预后的关键基因及其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特征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GGA)RNA测序数据库310例、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RNA测序数据库699例、GSE16011 mRNA芯片数据库268例和REMBRANDT mRNA芯片数据库中317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脑胶质瘤样本的测序数据,筛选出与患者预后相关的共同差异基因,通过文献检索确定目标基因。在上述4个数据库中评价该目标基因的表达特征。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及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法评价该目标基因对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作用。通过Pearson相关检验,筛选出CGGA和TCGA数据库中与目标基因表达呈正相关(r>0.5且P<0.05)的基因,进一步利用在线软件DAVID对其进行生物功能聚集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联链式反应(qRT-PCR)检测星形细胞株和脑胶质瘤细胞株中该基因的表达量。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经药物处理后脑胶质瘤细胞株(U87、U251和LN229)中γ-H2AX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经筛选,组蛋白1H2BH(HIST1H2BH)为目标基因。在上述4个数据库中,HIST1H2BH的表达量在世界卫生组织(WHO)Ⅱ、Ⅲ及Ⅳ级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在Ⅳ级中最高,Ⅱ级中最低;且HIST1H2BH在异柠檬酸脱氢酶(IDH)野生型脑胶质瘤中的表达量均高于IDH突变型(均P<0.001)。在CGGA和TCGA数据库中,全级别脑胶质瘤和胶质母细胞瘤患者,HIST1H2BH高表达组的总体生存率均低于低表达组(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IST1H2BH表达量高是影响脑胶质瘤患者总生存期的危险因素(HR=1.275,95%CI:1.040~1.563,P<0.05)。生物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与HIST1H2BH表达量呈正相关的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增殖、DNA损伤修复和细胞外基质调控。qRT-PCR结果显示,HIST1H2BH在HA、U87、U251和LN229细胞株中相对表达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03±0.03、1.62±0.08、3.41±0.27、2.86±0.20,P<0.05)。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经替莫唑胺处理后,U87细胞株的γ-H2AX蛋白的表达水平较U251和LN229细胞株增加(P<0.05)。结论HIST1H2BH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随病理学级别的升高而增加,是影响脑胶质瘤患者生存期的危险因素,可能与其参与DNA损伤修复从而引起肿瘤细胞耐药有关。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基因表达 预后 组蛋白1H2BH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究PTPRZ1-MET融合基因(ZM)阳性脑胶质瘤细胞(U87-ZM)对MET靶向抑制剂—PLB-1001的耐药机制。方法取U87-ZM细胞,用含有PLB-1001的培养基培养48 h,获得U87-ZM+PLB-1001细胞;培养4个月获得U87-ZM-LT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U87-ZM和U87-ZM-LT细胞对PLB-1001的敏感性,采用EdU细胞增殖检测法评价U87-ZM+PLB-1001和U87-ZM-LT细胞的增殖活性。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B)评价PLB-1001对U87-ZM和U87-ZM+PLB-1001细胞的抑制效应及各组细胞的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Cyclin D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WB结果显示,U87-ZM与U87-ZM+PLB-1001细胞p-MET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22±0.06和0(P<0.05),MET总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6和0.98±0.09(P=0.810)。CCK-8检测显示,PLB-1001对U87-ZM细胞和U87-ZM-LT细胞均具有生长抑制作用,且该抑制作用随PLB-1001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其中U87-ZM细胞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13.42±0.74) μmol/L,U87-ZM-LT细胞的IC50为(40.76±1.20)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dU细胞增殖检测显示,U87-ZM、U87-ZM-LT细胞中EdU阳性细胞的百分率分别为(23.10±4.32)%、(21.28±1.22)%,均高于U87-ZM+PLB-1001细胞中的(10.25±3.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WB结果显示,U87-ZM、U87-ZM-LT细胞Cyclin D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8±0.06、0.94±0.15,与U87-ZM+PLB-1001细胞的0.66±0.08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qRT-PCR检测显示,U87-ZM、U87-ZM-LT细胞Cyclin D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1±0.00、1.14±0.21,与U87-ZM+PLB-100细胞的0.92±0.1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相较于PLB-1001短期处理的U87-ZM细胞,PLB-1001长期处理的U87-ZM细胞具有更强的DNA合成活性;U87-ZM细胞对MET靶向抑制剂的耐药机制可能与Cyclin D1蛋白增加有关,可针对该通路深入探索逆转肿瘤耐药的可行方案。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分子靶向治疗 抗药性,肿瘤 PTPRZ1-MET融合基因 细胞周期蛋白D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光谱CT评价基于2011及2020年版病理分级系统不同病理分级实性肺腺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经手术证实的76例实性肺腺癌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2011及2020年国际肺癌研究协会提出的病理分级系统进行分组(低级别组为G1、G2级,高级别组为G3级),并以临床分期Ⅰ~Ⅱ为非进展期,Ⅲ~Ⅳ为进展期。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高级别组与低级别组的临床特征(性别、年龄、吸烟史、临床分期)、常规CT参数(肿瘤大小、形态学特征、平扫CT值及动静脉期强化幅度)及能谱参数[碘含量、有效原子序数、单能量CT值(CT40 keV~CT200 keV)及其曲线斜率k值]。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参数诊断肺腺癌病理分级的效能,AUC间比较采用Z检验。结果76例患者中,按照2011版病理分级系统,低级别组59例、高级别组17例;按照2020版病理分级系统,低级别组46例、高级别组30例。临床非进展期62例,按照2021版病理分级系统,低级别组50例、高级别组12例;2020版病理分级系统,低级别组37例、高级别组25例。临床进展期14例,2011及2020版病理分级结果均相同,均为低级别组9例、高级别组5例。对于非进展期肺腺癌,2011版病理分级系统中高级别组动脉期的强化幅度、k值、CT40 keV~CT60 keV以及静脉期的强化幅度、k值、CT40 keV~CT70 keV低于低级别组(P<0.05),其余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20版病理分级系统中高级别组动脉期的CT60 keV及静脉期的CT50 keV~CT70 keV均显著低于低级别组(P<0.05)。2011和2020版病理分级系统进展期肺腺癌中高级别组的临床特征及CT参数与低级别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进展期腺癌中,动脉期的强化幅度、k值、CT40 keV~CT60 keV以及静脉期的强化幅度、k值、CT40 keV~CT70 keV对于2011版高级别肺腺癌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效能(AUC为0.700~0.853),以静脉期CT50 keV最佳;但对于2020版高级别组肺腺癌,动脉期CT60 keV及静脉期CT50 keV~CT70 keV的鉴别诊断效能均较低(AUC为0.652~0.688),以静脉期CT60 keV最佳,当联合使用吸烟史及静脉期CT60 keV时,检出效能略有提高(AUC=0.77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3,P=0.176)。结论光谱CT的能谱参数有助于区分实性肺腺癌的病理分级,且对于2011版高级别组肺腺癌的评价效能略优于2020版。

  • 标签: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病理分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益生菌干预在早产巴马猪生后肺脏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动物实验研究,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利用已成功建立的30只早产巴马猪模型,将仔猪分为早产组(妊娠104 d出生)、足月组(妊娠113 d出生)、早产益生菌干预组(妊娠104 d出生后第3天开始给予口服益生菌)和足月益生菌干预组(妊娠113 d出生后第3天开始给予口服益生菌),分别记录早产组和足月组仔猪出生后即刻、生后4、9、21 d以及早产益生菌干预组和足月益生菌干预组仔猪生后9 d后的体重并收集肺组织、回肠组织和肠道内容物。通过比较体重、辐射状肺泡计数来评估仔猪发育情况,通过测量回肠绒毛高度评估回肠发育情况,通过菌群16 S核糖体RNA分析评估回肠内容物的菌类构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30只仔猪中雌性16只、雄性14只。早产组和足月组各12只,早产益生菌干预组和足月益生菌干预组各3只。早产组仔猪生后4、9、21 d的体重均分别低于足月组生后4、9、21 d[(507±27)比(694±56)g、(620±35)比(1 092±154)g、(1 660±210)比(2 960±418)g,t=2.96、2.99、2.78,均 P<0.05],早产组仔猪出生9 d的辐射状肺泡计数低于足月组9 d的仔猪[(4.00±0.29)比(6.11±0.35)个,t=4.64,P<0.01]。早产组和足月组仔猪在生后不同时间点有不同的高丰度回肠菌属,生后4 d时分别为大肠杆菌志贺菌属26.63%和肠球菌属30.48%;出生9 d时分别为苏黎世杆菌属35.94%和乳杆菌属27.33%;出生21 d时分别为大肠杆菌志贺菌属28.02%和乳杆菌属46.29%。早产组9 d仔猪的回肠绒毛高度小于足月组9 d的仔猪[(297±21)比(411±32)μm,t=3.01,P=0.007]。早产益生菌干预组和足月益生菌干预组的仔猪体重、辐射状肺泡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92±36)比(767±67)g、(5.44±0.34)比(5.89±0.26)个,t=0.74、1.04,均P>0.05]。早产益生菌干预组及足月益生菌干预组的回肠优势菌属均为苏黎世杆菌属,早产益生菌干预组仔猪的回肠绒毛高度大于早产组9 d的仔猪[(371±13)比(297±21)μm,t=3.04,P=0.006],与足月益生菌干预组仔猪和足月组9 d仔猪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71±13)比(338±12)和(411±32)μm,t=1.90、1.15,均P>0.05]。结论早产会影响肺发育中的肺泡化进程。早产生后的益生菌干预可能通过改善肠道发育促进肺泡化进程。

  • 标签: 早产 有益菌种
  • 作者: 时艳艳 卢燕鸣 闫钢风 郑章乾 张美 张莹 俞蕙 张婷 陈轶维 王立波 周建国 周文浩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儿科杂志》 2022年第06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呼吸科,上海 20110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儿科,上海 201112,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重症医学科,上海 201102,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上海 201102,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传染科,上海20110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消化感染科,上海 200062,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内科,上海 200127,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上海 201102
  • 简介:摘要患儿 男,3岁10月龄,因“间歇发热2周伴咳嗽、气促”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部院区)定点医院隔离病房。患儿病初发热,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热退2 d再次持续高热>3 d伴气促、吸气性凹陷,胸部CT示右肺下叶片状密度影,诊断“重型新冠肺炎”,行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宏基因组病原检测确诊为混合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好转出院。提示临床医生诊治重型新冠肺炎时需警惕混合感染。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