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1 个结果
  • 简介:在古代丛林里,吃茶禅机有着不解之缘,所谓"禅茶味",就是最好表示。不过严格说来,吃茶只是引发禅机媒介或工具,而非禅机本身。由赵州禅师"吃茶去"公案,引出杨岐会禅师"且坐吃茶"机缘,并借用南泉普愿"泼残茶"机锋,说明佛法体悟之道,在于生活日用,要善于把握其中"火候",届时灵光闪,打破漆桶,进入圣流,否则,就会错失机缘。借辨析"文殊无著吃茶"典故指出吃茶作用,只在提起个话头,倘若行者毫不犹豫,直下承担,即为法门龙象。要不然,只会在佛法外围兜圈子,无所获。这是宗门里常见现象,古来如此。

  • 标签: 吃茶 禅机 杨岐 普愿 洞山
  • 简介:王星拱不仅是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也是位有名化学家和哲学家。他诸多科学哲学和科学方法论思想源于批判学派,尤其深受马赫、彭加勒、皮尔逊思想影响。

  • 标签: 王星拱 批判学派 马赫 彭加勒 皮尔逊
  • 简介:在《哲学分析》杂志举行第四届论坛上,王凤才、徐长福和韩水法三位教授分别就俞吾金教授学术思想提出了相应理论质询.俞吾金教授一一加以回应:首先指出.尽管在自己以往论著中从不同视角出发对马克思哲学做出了不同评价,但这些评价是自洽,相互之间并没有什么逻辑矛盾;其次表明,在康德实践理性语境中,尽管理念在涉及至善这对象时起着构成性作用,但在通常情况下,理念却起着范导性作用。最后叙述批判构成之间复杂关系:没有批判上深邃见解,不可能有构成上合理观点;反之,没有构成上合理观点,批判也难以击中要害:并指出,构成性观点也需要在具体实践活动中加以调整,不能教条式地加以运用。

  • 标签: 理解 批判 构成性的 范导性的
  • 简介:系统说理发展出专门论理方式。其核心在论理词。比较下“寻找钱包”和“寻找自我”、“蛋糕分为平等两份”和“人生来平等”,不难看出“自我”和后个“平等”是论理词或语词论理用法。考察几种主要论理用法。总体上说,论理词意义不尽受日常用法约束.而多多少少是根据某些道理设计和规定,要掌握论理词的确切含义,就需要了解它背后理论。由于论理词较少受日常用海约束,若不加自律,论理领域很容易出现新语词新用法癌变.从而降低论理公共可理解性。最后建议论理者尽可能少创新语汇、新用法。如确需新创,最好用可感语词及搭配创造合成词,尽可能与普通语言保持联系。

  • 标签: 论理词 普通用法 理论负载
  • 简介:在1787年出版《纯粹理性批判》第二版"超验演绎"部分,康德着力考察知性范畴运用条件,从而引出了对于观念论哲学极为重要自我意识难题。作为康德哲学问题意识直接继承者,费希特在他知识学系统中直接将在康德那里仍然处于后设问题自我意识论题中心化,试图摆脱康德哲学中过于浓重传统哲学阴影,以崭新方式去处理这论题。以费希特于耶拿时期写作两版"知识学"中关于最高原则公式讨论为中心展开考察,可以揭示在何种意义上费希特解决康德遗留困难并超越哲学问题域

  • 标签: 自我意识 知识学 原初洞见 意识的内在结构
  • 简介:马克思将其辩证法特质标示为“批判和革命”,但后人在对马克思辩证法阐释中,却将之肤浅化了,批判性被理解为种外在运用。孙正聿教授将哲学任务理解为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本身追问,对于各类理论思维“不自觉和无条件前提”批判,并由此将辩证法理解为种突破形式逻辑之排斥内容内涵逻辑,因而对于理论思维前提批判,便首先是对于形式逻辑前提批判。正是通过对辨证法之对形式逻辑之形式成立前提和内涵前提两方面批判考察,孙正聿教授构建了个辩证法批判整体性理论框架。这是对于康德、马克思批判性思想之弘扬阐发.是对辩证法研究个极富创新性理论贡献.

  • 标签: 辩证法 批判性 内涵逻辑
  • 简介:通过批判犹太—基督教传统和柏拉图形而上学传统,尼采颓废和虚无缘由归结为"反自然",又将"反自然"缘由归结为"真实世界""虚假世界"二分。尼采称自己为"自由精神"和"积极虚无主义者"。"自由精神"任务是价值重估,而"积极虚无主义者"任务则是促成"虚无主义自我克服"。尼采通过提倡价值重估和积极虚无主义给未来哲学奠定基础。

  • 标签: 尼采 敌基督者 反自然 虚无主义 颓废
  • 简介:2014年,我刊两位顾问北京大学介先生和斯坦福大学帕特里克·苏佩斯(PatrickColonelSuppes)先生和位编委复旦大学俞吾金先生相继辞世。这不仅是我刊巨大损失,更是哲学界巨大损失。在本刊进入新工作周期之际,编辑部全体成员以沉痛心情缅怀三位哲人,感谢他们在本刊创立过程中给予无私奉献真诚帮助,相信他们学思精神会永远留存于世。

  • 标签: 帕特里克 汤一介 俞吾金 哲人 哲学家 斯坦福大学
  • 简介:张鑫毅诉诸丘奇—哥德尔—尼尔弹弓论证来反驳本人关于句子指称事态结论是失效。弹弓论证默认了共指替换和组合原则,而共指替换应该包含两种形式:整句共指替换和组合共指替换。对两者不加区分运用会导致乞题,而且该论证无法证明所有的假句子共指。从弗雷格本人关于概念作为函数理论出发,可以发现,"真"和"假"不是代入对象之后概念值,而是个高阶函数(带断言态度句子)值,因此,断言态度才指称真值。

  • 标签: 句子的指称 弹弓论证 共指替换原则 组合原则 概念作为函数
  • 简介:大数据技术持续发展广泛应用将为社会带来彻底转变,大众生活不同层面将无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大数据亦同时在挑战隐私权、知情同意权等固有道德概念适用性,并为社会带来新道德争议。由大数据技术发展及其应用所产生"互联状态"(theconditionofinterconnectedness)及其可能对道德责任带来根本转化(fundamentaltransformation)是未来大数据伦理重点;如"个人决定"及"知情同意"这两种行为,它们在大数据技术时代从"涉己行为"(selfregardingacts)转化成"涉他行为"(other-regardingacts),这转变使它们成为种新道德责任。

  • 标签: 大数据伦理 个人决定 知情同意 道德责任
  • 简介:马克思哲学在哲学史上所实现变革,不仅表现在它具体理论观点旧哲学迥然有别,而且首先表现在它哲学观旧哲学根本不同。它改变了哲学对象、性质和功能。改变了哲学问题提法和探讨哲学问题思维方式。我们只有首先深刻地理解马克思哲学观,才有可能把握马克思哲学变革实质和意义。

  • 标签: 马克思哲学 哲学观 批判精神 恩格斯 列宁 西方哲学
  • 简介:哲学游戏看似毫不相干,两者却蕴藏着概念关系。首先,借助维特根斯坦"家族相似性",可以发现游戏哲学之间诸多相似处。其次,借助休茨关于游戏定义,也能将哲学归类为游戏。但将哲学视为游戏会面临诸多挑战。游戏中目的是微末,而非取效。但哲学应有实践意蕴。这也就构成了价值难题。即便面临这个难题,仍有诸多方式可以关联游戏哲学。

  • 标签: 元哲学 游戏 休茨 内在价值 工具价值 游乐之心
  • 简介:所谓“中止说理”,种是强制中止.另种是自愿中止。所谓“实践智慧”主要不指前者,而指后者。当然,实际情况往往居于二者之间。概略地说,问题包括三个层面:第个层面是论理哲学活动模式,通过辩论、讨论、对话方式进行,其中说理在原则上是不被中止;第二个层面是意识形态活动模式,通过博弈方式进行,其中说理是被强制中止;第三个层面是实践哲学活动模式,通过协商方式进行。其中说理是被自愿中止。这里包含两种情况,种是弱自愿中止,就是搀杂强制中止要件自愿中止,以谈判(讨价还价)为模型;另种是强自愿中止,就是纯粹自愿中止,以协商(求同存异)为模型。

  • 标签: 中止说理 强制中止 自愿中止(弱自愿中止 强自愿中止) 实践智慧(实践哲学)
  • 简介:卢梭同时代人对追求幸福解释往往幸福界定为减轻不幸或者通过娱乐回避不幸。数学家莫佩尔蒂试图用数学方法计算出人类生活幸福痛苦,从而主张追求幸福只会增加欲望满足之间间隔,进而用斯多葛式节制欲望方法来追求幸福;霍布斯认为没有完全满足欲望,幸福是从欲望到欲望权力欲求。卢梭则主张用当下享受来代替追求幸福,用新关注我们自身方式来代替娱乐并分散我们注意力,他认为,延迟满足而不是追求满足才能经常增加幸福,从而为追求幸福提供种新可能性。

  • 标签: 追求幸福 消遣 卢梭
  • 简介:本体论是关于普遍性存在哲学。在西方哲学史上存在三条本体论研究路径,我们不应当用其中某条研究路径去排斥或否定其他研究路径。本体论包括本原论,但不能归结为本原论,因为,要确定世界本原,必须以判明有哪些存在领域为前提,所以,存在领域分割方式才是哲学最高范式。在西方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哲学都具有自然哲学性质,自然哲学也有其本体论层次,唯物主义本体论学说也经历个不断自我超越发展历程。在解决存在领域划分问题时,语言逻辑分析方法具有很大局限性,我们还有必要在逻辑结论和现实世界可能领域之间进行对应性分析。信息和载体(信息和物质)具有内在融合、相互生成和相互规定不可分离性关系。

  • 标签: 信息 本体论 存在 自然哲学 载体
  • 简介:近现代科学以及科学文化在成为主流文化过程中,反抗、破坏乃至摧毁着其他文化传统。不仅如此。科学主义成为霸权文化,造成了学文化对人文文化僭越以及科学对人文僭越。而且,就现代科学文化内涵分析,是存在科学的人为“祛文化”现象。如科学对性别、种族等价值中立;二是负荷不恰当社会文化,如消费主义、人类中心主义文化等。鉴此,必须明确科学以及科学文化文化地位,针对其“文化缺失”,进行“文化回复”,使其回归人文和自然。这包括:反对科学霸权,消除科学主义文化负面影响;认清科学人为“祛文化”状况,明确科学蕴含文化内涵及其意义:改变科学以及科学文化不恰当社会文化负荷.引导科学健康发展等。这是“文化科学”主要内涵。

  • 标签: 科学 科学文化 人文文化 科学主义 人文 文化科学
  • 简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逻辑和现代人类文明发展历史逻辑辩证统,是人类社会实现现代化“中国特色”与人类共有价值辩证统,是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人类探索21世纪世界治理方案,实现共生、共担、共建、共享伟大实践智慧,是人类逐渐实现从“虚幻共同体”向“自由人联合体”历史跨越战略策略.“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理论上克服了资本主义“修昔底德陷阱”,在战略上为解决世界难题提供“中国方案”,在实践上为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创造现实条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正确处理自觉坚持自我发展关系、民族主体与人类主体关系、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关系.

  • 标签: 马克思 人类命运共同 体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 简介:“具体形上学”是杨国荣先生对自己三部著作及其思想概括,据撰写先后顺序依次为:《伦理存在——道德哲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存在之维——后形而上学时代形上学》(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2009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再版时作者改为《道论》);《成己成物——意义世界生成》(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 标签: 当代中国哲学 形上学 杨国荣 上海人民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
  • 简介:我们今天生活在个处于全球化进程中多元文化世界。我们不是""而是"多"。应该用"全球地域化"这样个新词来替代根植于地域"全球"概念。哲学或"世界哲学"目标是反思世界现实性。"横贯性"("transversality"或"trans(uni)versality")这新概念试图克服或超出西方现代性——尤其是西方"启蒙精神",其知识形态是西方借普遍性名义在哲学上数百年统治地位共生。横贯性反对任何形态种族中心主义,它涵盖了跨文化、跨种类、跨学科诸多现象,这些现象超出了人性自然、身心、东方西方分立。横贯性世界是差异无尽之旅,其语言中散布着"inter-"、"con-"、"trans-"之类前缀,它从被现代主义者黑格尔奉为其辩证法之政治"目的"主权民族国家中获得重生。横贯性世界诸多勾连和混杂现象无限融合在起,走向种世界大同。

  • 标签: 横贯性 全球化 现代性 普遍性 差异
  • 简介:在对阿伦特(HannaArendt)政治思想阐释中,不少学者较关注她具有鲜明政治哲学色彩作品--《人境况》,也有学者主张从《极权主义起源》出发去追溯阿伦特思想发展轨迹,而阿伦特早期传记作品《拉尔·凡哈根--个犹太女人生》则很少被关注。在笔者看来,阿伦特于1930年开始写作这部传记是理解其思想发展历程重要环,缺少它会造成对阿伦特解读不完整。首先,阿伦特早年研究重心是神学,德国纳粹主义兴起使她更多地开始关注现实政治。写于这时期《拉尔·凡哈根》书正是她对现实回应;①其次,无论是朋友还是阿伦特本人,都认为她与其笔下拉尔遭遇有诸多相似性;②更为重要是,阿伦特对于浪漫主义研究和批判,与她此后理论有着密切关联。本文将探讨,即是阿伦特对浪漫主义思考和批判及其背后理论旨趣。

  • 标签: 浪漫主义 阿伦特 批判 《极权主义的起源》 传记作品 思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