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大量研究表明,校园氛围对青少年学业成就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关于校园氛围起作用的中介和调节机制却少有研究涉及。本研究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了学校依恋在校园氛围与学业成就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该过程是否受到自控水平的调节。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广东省10所学校2758名初中生作为被试,匿名填写校园氛围问卷、学校依恋问卷、自控问卷、学业成就问卷。结果显示:(1)在控制了性别、年级、社会经济地位后,校园氛围对学业成就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学校依恋是校园氛围与学业成就之间的中介变量;(3)校园氛围通过学校依恋对学业成就的间接效应受到自控的调节,相对于自控水平高的青少年.间接效应对于自控水平低的青少年更显著。因此,校园氛围与学业成就之间既存在中介效应,又存在调节效应。
简介:采用攻击性问卷、关系攻击行为量表、结果预期量表、移情量表和自我控制能力问卷对72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了结果预期与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关系,以及自我控制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移情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结果预期与青少年的攻击性行为(外部攻击和关系攻击)存在显著负相关;(2)自我控制在结果预期与青少年攻击性行为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3)在结果预期对青少年外部攻击行为的预测中,移情发挥了调节作用。在高移情个体中,结果预期并不预测外部攻击行为,而在低移情个体中,结果预期显著地反向预测外部攻击行为;(4)自我控制在结果预期与青少年外部攻击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受到移情的调节,高水平的移情能力可以有效地缓解青少年因低自我控制而导致的高攻击性。
简介:本研究旨在考察青少年父母支持的特点,并探讨父母支持、情绪智力对社会适应的影响。采用《青少年父母社会支持问卷》、《青少年情绪智力问卷》和《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评估问卷》对262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青少年所获得的父母支持总体状况良好,且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女生在情感支持和陪伴支持方面显著高于男生,在肯定价值和工具性支持方面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父母支持的4个维度都表现出随年级增长而下降的趋势,高二年级的父母支持显著低于初一、初二年级。(2)父母支持、情绪智力和社会适应的简单相关分析发现,父母支持与积极社会适应显著正相关,与消极社会适应显著负相关;情绪智力与积极社会适应显著正相关,与消极社会适应显著负相关;父母支持与情绪智力显著正相关。(3)父母支持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典型相关分析表明,两者的整体相关显著,父母支持组变量可被典型变量解释的比例为5.85%,社会适应组变量可被典型变量解释的比例为28.5%,冗余指数分别为1.23、5.99。(4)情绪智力在中学生父母支持和社会适应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简介:通过对1275名初一青少年开展为期半年的追踪调查,考察了同伴团体对青少年早期个体学业成就的影响,及感知学校氛围对这种影响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在控制学校虚拟变量、年龄、性别、同伴团体规模及个体前期学业成就之后,所在班级前期的平均学业成就能显著预测个体后期学业成就;(2)同伴团体的学业成就能正向预测个体后期的学业成就变化,但班级相对于同伴团体的情境效应不显著。(3)在个体和同伴团体水平,感知学校氛围各维度不能显著预测个体后期学业成就,但同伴团体平均学业成就与该团体整体感知到的教师支持的交互项可以正向预测个体学业成就间隔半年后的变化。
简介:<正>一、问题提出以往关于成人文章记忆的研究一直没有得出一致的结果,有的研究发现回忆中有年龄差异,有的没有发现年龄差异(Cohen,1988;Hultsch&Dixon,1984;Zelinski&Gile-wski,1988)。为解决这些分歧而进行的一些研究表明,记忆操作有赖于个人、刺激和任务的交互作用,从而否定了把年老化(aging)与对文章记忆操作的减退相等同的看法(Hultsch&Dixon,1984;Jenkins,1979;Meyer.1985)。但是这些研究并没有考虑到中老年信息加工活动象儿童青少年一样,同样也具有适应意义。终生发展观提出(Labouvie-Vief,1985;Labouvie-Vief&Schell,1982),在不
简介:本研究以初一年级598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三年追踪设计,运用交叉滞后回归分析,控制变量的先前水平,旨在揭示青少年早期自尊与抑郁的相互影响,检验易感模型和创伤模型。结果发现,对于青少年样本总体来说,第一、二学年抑郁各自能显著负向预测第二、三学年自尊,支持创伤模型;同时第二学年自尊又能显著负向预测第三学年抑郁,支持易感模型。对于女生而言,其自尊与抑郁之间的关系与样本总体相同,既支持易感模型,又支持创伤模型;对于男生而言,仅发现其第二学年抑郁能显著负向预测第三学年自尊,支持创伤模型。这些结果表明青少年早期的自尊与抑郁存在双向的相互影响,易感模型和创伤模型同时起作用,而且这种影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简介:为探讨青少年公正世界信念的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公正世界信念量表(BJW)、友谊质量量表(FQ)和网络社会支持量表(OSS)对来自河南省某3所高中的518名高一学生进行两年追踪调查。结果发现:(1)青少年一般公正世界信念高于个人公正世界信念;(2)青少年一般公正世界信念呈逐步下滑趋势,而个人公正世界信念的发展趋势则相对平稳;(3)友谊质量和网络社会支持均能分别解释个人公正世界信念和一般公正世界信念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研究结果揭示了青少年公正世界信念发展的轨迹,为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积极的社会心态提供了有益建议。
简介:以160个家庭中的父亲和母亲为被试.采用问卷法.由父亲和母亲分别报告自己感知的婚姻质量、教养能力感、青少年的亲社会和问题行为,以探讨父母婚姻质量对青少年亲社会、问题行为的影响,并检验教养能力满意度和效能感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父亲和母亲报告的婚姻质量越好,青少年表现出的亲社会行为越多,问题行为越少;(2)父亲的教养能力满意度在父亲报告的婚姻质量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3)母亲的教养能力效能感在母亲婚姻质量对青少年亲社会、问题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另外.母亲的教养能力满意度在母亲婚姻质量和青少年问题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为边缘显著。
简介:采用同伴提名法获得215名早期青少年(5年级、7年级)的同伴地位(同伴拒绝、同伴接纳)分数,采用关系网络问卷(NRI)获得友谊支持分数,以学生期中考试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的班内标准分的三科平均分作为个体学业成绩的指标,分析同伴拒绝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以及同伴接纳和友谊支持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及其年级和性别差异。结果发现:(1)女生的学业成绩高于男生,同伴拒绝、同伴接纳、友谊支持水平均不存在性别差异;(2)同伴拒绝均显著负向预测5、7年级学生的学业成绩,且这种预测作用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在7年级,学生的同伴接纳可以调节同伴拒绝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尽管高同伴接纳并不能补偿高同伴拒绝给学业成绩带来的消极影响,但它也是个体获得良好学业成绩的必要条件;在5年级和7年级,友谊支持都不能调节同伴拒绝与学业成绩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