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课程思政是对我国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本研究探讨了课程思政融入军队医学院校英语视听说教学的策略与反思。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框架下,根据"三同步"教学原则,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主题定制式、词汇嵌入式、情境思辨式和专业叙事式教学策略,将思政育人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3个阶段。经过1个学期的教学实践,课程思政融入英语视听说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培养军队医学生"救死扶伤、保家卫国"的职业精神,提高其甄别意识、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具有一定的作用,有助于实现军队医学院校"立德树人、为战育人"的目标。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医学院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的现状并识别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黑龙江省某医学院校的311名任课教师进行网络问卷调研。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识别其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影响因素。结果311名教师中,197名(63.3%)教师能够在每次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时间(Wald χ2=12.962,P<0.05,OR<1)和教研室重视程度(Wald χ2=15.471,P<0.05,OR<1)是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保护因素。结论医学院校教师将思政教育融入医学课程较为普遍。开展时间越早和所在教研室的重视程度越高,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次数越多。
简介:摘要科研文献阅读是医学生需要尽早掌握的一项必备技能,也是培养其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以课程形式指导低年级本科生阅读科研文献,有助于学生掌握系统、科学的文献阅读方法,为其日后学习和深造奠定扎实基础。本研究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教学团队为北京大学医学部各专业二年级和三年级本科生开设的校级通识选修课程"科研文献学习与交流"为例,阐述了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并通过课程考核和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显示,选修过本课程的137名学生中,99.3%(136/137)的学生均能够顺利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并通过考核。对2020至2021年选修本课程的72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以课程形式指导低年级本科生阅读科研文献能够提升学生的文献阅读能力[88.9%(64/72)]和口头报告能力[66.7%(48/72)],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51.4%(37/72)],并使学生从同伴学习中获益[63.9%(46/72)]。本课程初步建立了一套以独立课程为形式,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早期科研训练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科研素养,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不同培养类型研究生医学统计学课程线上教学的差异性。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首都医科大学2020—2021学年240名研究生就线上医学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学手段、教学内容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对单选题结果进行分析,采用logit联接函数的广义估计方程对每个多选题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对多选题的每个选项进行分析。结果从学习状况看,相比于统招研究生,在职研究生按时听课难度大(OR=2.931,95%CI:1.435~5.986),课后复习时间长(OR=2.077,95%CI:1.249~3.454)。从学习过程看,博士研究生比硕士研究生对课后作业的整体要求更高(OR=1.792,95%CI:1.345~2.388),在职研究生比统招研究生希望有更多的教学环节(OR=1.501,95%CI:1.126~2.001)。从学习收获看,博士研究生各方面收获更大(OR=3.936,95%CI:2.150~7.205)。对于线上教学所占比例,在职研究生更倾向于线上部分占有更大的比例(OR=2.994,95%CI:1.727~5.021)。上述各种比较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同培养类型的研究生在学习时间分配、对课后作业的要求、线上线下组合比例的需求以及学习后的收获等方面存在差异。在进行研究生医学统计学课程线上教学以及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时,应该针对不同培养类型研究生的特点,进行教学环节设计,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基础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思维训练课程教学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2017年4月至2019年6月,选取北京大学八年制基础医学专业2014~2016级16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量表评估学生科研能力,以问卷调查方法评估教学效果。以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独立样本Mann-Whitney检验和配对样本Wilcoxon检验分析学生科研能力变化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课程后学生科研能力自评评分高于课程前[(107.9±11.3)分比(102.0±12.5)分],科研活动活跃组学生无论课程前[(107.2±12.2)分比(96.6±12.1)分]还是课程后[(111.6±11.1)分比(104.2±12.2)分]的科研能力自评评分均高于非活跃组学生。相关性分析显示,学生参与的科研活动经历(ρ=0.243)、学生对课程的态度评分(ρ=0.299)和评教分数(ρ=0.264)均与课程后科研能力自评评分呈正相关。对自身科研能力提高发挥促进作用的因素中,带教教师指导(加权比例61.7%)高于课程其他环节。结论科研思维训练课程对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有促进作用,带教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态度均有助于提高课程实施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以生为本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目标(obejctive)、课前准备(preparation)、教学视频(instructive video)、视频回顾(review)、知识测试(test)、活动探究(activity)以及总结提升(summary),简称"O-PIRTAS"]引入医学人文英语课堂是否有助于课程学习和提升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方法以厦门医学院临床和护理本科二年级118名学生为对照组,122名学生为试验组,围绕5个模块展开8周的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试验组依托超星平台使用O-PIRTAS展开翻转教学。教学结束后通过课程测试和发放问卷调查,比较两组学生在人文关怀能力、共情能力、情绪智力能力和支持性沟通能力等医学人文素养重要指标方面的教学效果。数据采用SPSS 22.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试验组学生课程平均成绩(83.61±2.13)分高于对照组(78.03±2.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P<0.001)。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在共情能力、情绪智力能力和支持性沟通能力方面评价均高于对照组(t=-3.20,P=0.002;t=-3.93,P<0.001;t=-4.00,P<0.001)。结论将O-PIRTAS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医学人文英语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课程学习和医学人文素养,提升课堂的有效性,更好地发挥课程育人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将混合式教学(B-learning)应用于《医学统计学》课程,对学生学习认知、态度和行为(knowledge,attitude and practice,KAP)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本研究以本科生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并通过问卷的信度、效度评价,采用SAS 9.3统计学软件分别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t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线上学习的评价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学生认知状况中网络视频作用(P=0.012 9)、是否上交作业(P=0.040 7)、是否参与讨论(P=0.009 4)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学习态度方面,B-learning教学过程作用(P=0.027 1)与线上学习的兴趣(P=0.013 7)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学习行为方面主要表现在线上学习时间(P=0.002 4)、每周线上学习次数(P=0.015 4)、解决困难途径(P=0.004 5)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learning教学应用于《医学统计学》课程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在KAP方面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健康中国建设,以"健康人文"理念为引导,构建我国医学生生命教育课程内容。方法本研究运用共词分析法、德尔菲法构建了我国医学生生命教育课程内容;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课程内容的权重。结果2轮专家咨询问卷回收率为50.0%(21/42)、85.7%(18/21),专家权威系数为0.89、0.88,各级条目权重相对准确,一级条目"认识和尊重生命""理解和维护生命""珍爱和超越生命"的权重值分别为0.329、0.329、0.342,构建了包括3个一级条目、10个二级条目、33个三级条目的我国医学生生命教育课程内容体系。结论医学生生命教育课程内容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权重设置得当,可作为构建我国医学生生命教育课程内容的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学早临床长学制医学生开展临床课程的可行性,为后续课程改革提供依据。方法纳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长学制儿科学医学生90人,包括早临床组(G1,二年级第三学期,n=47)和临床见习组(G2,四年级第七学期,n=43)。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从临床兴趣、学习方法、学习能力进行对比。两组分别抽取24名、20名学生参与一次临床课程教学,对比组间形成性评价和随堂测试得分,以了解两组学习表现和学习效果的差异。运用SPSS 22.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不满足卡方检验条件时采用Fisher精确检验。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正态分布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两组学生临床兴趣及早临床兴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2、1.000)。学习方法有部分差异:G1组课后学习时间更长(Z=-2.36,P=0.018),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更多(Z=2.53,P=0.011),学习方式更依赖于作业(P=0.020),预习率更高(Z=-5.07,P<0.001)。学习能力有部分差异:G2组文献检索能力更强(χ2=10.57,P=0.001),G2课堂及延展课堂表现得分更高(t=-3.18,P=0.004;t=-10.14,P<0.001)。学习效果方面,G2仅一道多选题正确率高于G1(t=-2.46,P=0.022)。结论儿科学早临床长学制医学生有一定的兴趣和能力接受临床课程。充分的课前准备和恰当的课程设计有助于学生临床思维的早期培养。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微课程与翻转课堂,融合网络微信群与教学视频的运用,构建新的教学框架,寻求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在医学生气管插管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2015级与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实习学生共82名作为研究对象,完成实习(为期2周)。教改组(n=44)采用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传统组(n=38)采用传统教学。由本科教研室统一组织,记录实习学生2周麻醉专科实习期间气管插管操作例数与评分优秀例数,分析两组学生气管插管操作例数、评分优秀例数的变化特点。在轮转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自评气管插管操作的掌握程度及对科室安排的教学培训的满意情况。采用SPSS 23.0进行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结果教改组学生气管插管优秀例数高于传统组,女生气管插管优秀例数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改组学生对气管插管操作的掌握程度自评与临床实践培训满意度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教学,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在医学生气管插管临床技能培训中更具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对公费与非公费医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方法的态度进行调查,以检验其有效性。方法对162名学生(98名公费医学生、64名非公费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所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AU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公费与非公费医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其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方法的评价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其对各个教学环节所起作用的态度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公费医学生的英语水平显著低于非公费医学生;他们对第一、第二与第四模块的态度一致,对第三与第五模块的态度不同,但只对第五模块的态度存在显著差异。与非公费医学生相比,公费医学生明显对个别教学环节的作用持更肯定的态度。结论根据产出导向法对目前的教学模块做出调整,具体的教学环节也将根据两类学生的实际需求做出调整或删减。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基于微视频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应用于医学机能实验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方法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选取齐齐哈尔医学院2014级和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777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4级389名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2015级388名学生为试验组,采用基于微视频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讨论成绩、实验报告和实验设计成绩、理论+技能操作考试成绩及期末成绩,同时对试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课堂表现和讨论成绩[(27.6±1.7)分比(39.3±1.5)分,P<0.01]、实验报告和实验设计成绩[(33.4±1.3)分比(38.0±2.4)分,P<0.01]和期末成绩[(76.5±5.0)分比(83.3±5.1)分,P<0.01]较低,但理论和技能操作考试成绩[(16.8±3.4)分比(15.2±3.5)分,P<0.01]较高,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5个方面认可的试验组学生比例分别为93.61%、91.49%、91.49%、89.36%和82.97%,与不认可的学生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微视频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应用于医学机能实验学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成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实验成功率,减少操作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