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腹腔淀粉酶、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与临床相关胰瘘的关系,探讨其是否可作为胰瘘发生的早期预测指标及其准确性,为术后早期胰瘘的鉴别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寿光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21年12月诊断为胃癌并接受胃切除术的3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90例,女性182例,年龄28~83岁,平均年龄(63.5±10.6)岁。对胃癌术后第1天腹腔淀粉酶、第3天血清CRP和降钙素原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采用ROC曲线确定最佳截断值,计算最佳临界值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度。对影响胃癌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胃癌术后临床相关胰瘘发病率5.37%(20/372),包括B级胰瘘18例,C级胰瘘2例。胃癌术后预测临床相关胰瘘发生术后第1天淀粉酶临界值为2036 U/L,血清CRP临界值为18 mg/dL,降钙素原临界值为0.85 μg/L。单因素分析发现体重指数、胃癌术后第1天腹腔淀粉酶、术后第3天血清CRP及降钙素原均是胃癌术后胰瘘发生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体重指数>25 kg/m2、术后第1天腹腔淀粉酶>2036 U/L和术后第3天血清CRP>18 mg/dL是预测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胃癌术后第1天腹腔淀粉酶和第3天血清CRP联合预测临床相关胰瘘发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7.6%和90.4%。结论胃癌根治术后第1天腹腔淀粉酶和第3天CRP联合预测临床相关胰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胃癌术后第3天的降钙素原预测临床相关胰瘘的准确度有限,不推荐其作为胃癌术后胰瘘的早期预测指标。

  • 标签: 胃肿瘤 淀粉酶类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胰瘘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前后血气及C反应蛋白(CRP)变化。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7月经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中、重度OSAHS成年患者50例作为病例组,其中男40例,女10例,年龄30~65(47.24±10.28)岁,体质量指数(BMI)为(27.94±3.43)kg/m2;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7名,女13名,年龄29~69(51.28±10.58)岁,BMI为(26.98±2.70)kg/m2。监测病例组CPAP治疗前、治疗15 d后及对照组治疗前血气[pH值、动脉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 S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dioxide,PaCO2)、动脉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及CRP的变化。将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病例组治疗前pH值、PaO2、SaO2均低于对照组[7.34±0.03比7.37±0.04,(75.93±9.08)mmHg比(80.07±10.94)mmHg,(89.71±6.09)mmHg比(93.29±5.36)mmHg,1 mmHg=0.133 kPa,P值均<0.05];PaCO2、CRP均高于对照组[(43.02±8.43)mmHg比(39.26±8.20)mmHg,1.28[0.27,5.83]mg/L(中位数[25分位数,75分位数],下同)比0.44[0.21,3.40]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病例组CPAP治疗后pH值(7.36±0.04)、PaO2[(80.28±9.96)mmHg]、SaO2[(92.94±4.01)mmHg]均较治疗前升高,PaCO2[(39.46±8.36)mmHg]、CRP(0.44[0.21,3.40]mg/L)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血气、CRP变化是评估OSAHS患者CPAP治疗前后病情的重要指标。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血气分析 C反应蛋白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RP、TGF-β1与pSS的联系。方法选择90例pSS患者(观察组)及30名健康人群(对照组),观察组按病情严重不同分为重度17例、中度43例、轻度30例,观察组中未发生肺间质改变(ILD)54例、合并ILD 36例(其中Ⅰ期患者15例、Ⅱ期患者13例、Ⅲ期患者8例)。ELISA测定患者和健康人血清中CRP、TGF-β1水平,并探讨其和pSS严重程度及ILD不同分期的联系。统计方法使用方差分析,SNK-q检验或t检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等。结果观察组血清CRP、TGF-β1水平分别为[(13.5±7.8)mg/L],[(61 ±14)μg/L],高于对照组[(3.5±1.1)mg/L]和[(28±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80,P<0.01;t=12.086,P<0.01)。在观察组内,病情中、重度的患者其血清CRP浓度分别为[(14.6±2.1)mg/L]和[(16.5±3.3)mg/L],比轻度患者[(11.3±3.2)mg/L]高,病情中、重度的患者其血清TGF-β1浓度分别为[(61±13)μg/L]和[(76±18)μg/L],比轻度患者[(51±14)μg/L]高,而且重度患者的水平提高的更显著(F=3.634,P<0.01;F=4.661,P<0.01);血清CRP、TGF-β1浓度和病情严重度呈正相关[r=0.786,P<0.01;r=0.516,P<0.01]。观察组内患者合并有ILD的患者,其血清CRP、TGF-β1浓度分别为[(15.5±3.2)mg/L]和[(74±19)μg/L],比无合并ILD的患者[(10.5±2.2)mg/L]和[52±14)μg/L)]高(t=8.791,P<0.01;t=6.321,P<0.01)。观察组内,ILD Ⅱ、Ⅲ期的患者,其血清CRP浓度分别为[(16.3±8.2)mg/L]和[(19.1±10.1)mg/L],比Ⅰ期患者[(13.4±7.3)mg/L]高,TGF-β1浓度分别为[(74±19)μg/L]和[(85±21)μg/L],比Ⅰ期患者[(63±15)μg/L]高,Ⅲ期的患者水平高的更显著(F=4.640,P<0.01;F=5.673,P<0.01);pSS患者血清CRP、TGF-β1的浓度和ILD的分期都呈正相关关系(r=0.718,P<0.01;r=0.809,P<0.01)。结论pSS患者血清CRP、TGF-β1浓度都较健康人升高,这2种因子很可能和pSS病情活动以及合并的ILD的转归有联系。

  • 标签: 干燥综合征 肺疾病,间质性 C反应蛋白质 转化生长因子β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腺肽α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重症肺炎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浆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TL-1)的影响。方法选择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11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胸腺肽α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 d。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血气分析及血浆PCT、hs-CRP和sFTL-1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53%)高于对照组(74.58%)(χ2=6.020,P<0.05);观察组治疗后APACHE Ⅱ评分[(13.24±1.87)分],低于对照组[(18.95±2.12)分](t=15.515,P<0.05);观察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75.46±3.28)mmHg]和氧合指数(PaO2/FiO2)[(258.49±13.08)mmHg]均高于对照组[(67.83±3.54)mmHg和(225.41±16.57)mmHg](t=12.144、12.036,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PCT[(4.23±0.78)μg/L]、hs-CRP[(17.32±3.25)mg/L]和sFTL-1[(324.15±26.41)ng/L]均低于对照组[(7.59±1.42)μg/L、(32.14±7.28)mg/L和(394.21±24.09)ng/L](t=15.930、14.278、15.054,均P<0.05)。结论胸腺肽α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重症肺炎效果明显,可降低患者血浆PCT、hs-CRP和sFTL-1水平。

  • 标签: 肺炎 血气分析 C反应蛋白质 降钙素 超敏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胸腺肽α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复方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后C反应蛋白对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胃癌根治术后严重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收治的298例进展期胃癌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胃癌根治术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53例,女45例;中位年龄为60岁,年龄范围为24~86岁。298例病人中,275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23例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观察指标:(1)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2)影响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胃癌根治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3)预测指标效能评价。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判定和比较诊断标准的准确性,约登指数确定最佳截断值。结果(1)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298例病人中,23例出现≥Ⅲa级并发症。其中Ⅲa级并发症10例,Ⅲb级7例,Ⅳa级4例,Ⅳb级1例,Ⅴ级1例。(2)影响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胃癌根治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术后第1天C反应蛋白、术后第1天中性粒细胞计数、术后第3天C反应蛋白、术后第3天白细胞计数、术后第3天中性粒细胞计数、术后第3天血小板计数、病理学分期是影响进展期胃癌病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胃癌根治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相关因素(χ2=7.671,4.504,5.045,48.293,9.575,15.436,13.731,9.537,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250 min、术后第3天C反应蛋白≥16.65 mg/dL、术后第3天中性粒细胞计数≥8.167×109/L、术后第3天血小板计数≥218×109/L、病理学分期为Ⅱ期和Ⅲ期是影响进展期胃癌病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胃癌根治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3.721,16.084,6.056,6.893,12.455;95%可信区间为1.032~13.421,4.657~55.547,1.073~34.163,1.798~26.423,1.338~115.930,P<0.05)。(3)预测指标效能评价。术后第3天C反应蛋白AUC为0.851(95%可信区间为0.780~0.921,P<0.05),为高效能预测指标。术后第3天中性粒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AUC分别为0.659(95%可信区间为0.570~0.748,P<0.05)和0.666(95%可信区间为0.581~0.750,P<0.05),为低预测效能指标。结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胃癌根治术后第3天C反应蛋白≥16.65 mg/dL是预测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高效能指标。

  • 标签: 胃肿瘤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 C反应蛋白 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术后D-二聚体、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预后之间的关系,以评估术后血栓、炎症和胆固醇风险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于阜外医院接受急诊PCI并且基线资料完整的AMI患者,按术后D-二聚体、hs-CRP和LDL-C水平的四分位界值进行分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三者与预后之间的关系,并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刻画上述标志物与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研究的主要观察终点为全因死亡。结果共纳入3 614例患者,年龄(59.2±12.0)岁,男性2 845例(78.7%),其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3 161例(87.5%)。随访时间为652(414,1 880)d。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AMI患者PCI术后D-二聚体和hs-CRP水平与全因死亡显著相关(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与D-二聚体<220 μg/L患者比较,≥580 μg/L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HR=2.03,95%CI 1.22~3.38,P=0.006);样条回归显示D-二聚体达到500 μg/L后全因死亡风险维持在较高水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与hs-CRP 2.74~7.18 mg/L组比较,hs-CRP<2.74 mg/L组(HR=1.86,95%CI 1.10~3.15,P=0.020)和hs-CRP≥11.99 mg/L组(HR=2.14,95%CI 1.35~3.40,P=0.001)的全因死亡风险均明显上升;样条回归显示远期全因死亡风险与hs-CRP水平呈J形关系,hs-CRP水平<2 mg/L或≥10 mg/L的患者死亡风险均明显升高。LDL-C水平与远期预后无显著关联(P均>0.05)。结论AMI患者在PCI术后的D-二聚体水平升高增加全因死亡风险,hs-CRP水平过低或过高患者不良预后增加。对于高血栓风险以及炎症风险极高或极低的患者需要优化抗栓和抗炎治疗。

  • 标签: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敏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预后
  • 简介:摘要腱糖蛋白C是一种细胞外基质糖蛋白,在胚胎发育早期短暂表达,广泛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组织修复等过程。腱糖蛋白C的表达受到机械应力、多种信号通路及转录因子的调控,并通过诱导血管平滑肌增殖、介导炎症细胞浸润等机制促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疾病的活动程度、危险度分层和预后密切相关。该文综述了腱糖蛋白C在心脏、主动脉与冠状动脉发育中的表达模式,以及其在儿童急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马方综合征、川崎病及肺动脉高压等儿童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治与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腱糖蛋白C 糖蛋白 儿童 心脏 川崎病
  • 简介:摘要目的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HCA)与早产及新生儿不良结局有关。我们评估了早产儿C反应蛋白(CRP)升高作为HCA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预测指标。方法连续入选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在都柏林国立妇产医院出生、胎龄<32周或出生体重<1.5 kg的早产儿。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分为母源性炎症反应、胎源性炎症反应和非HCA。结果共入选了518例早产儿,平均胎龄28.5±2.8周,出生体重1.1±0.3 kg,男性占53.5%。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比例为25.4%。当CRP>5 mg/L时,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为93.7%,CRP在1~5 mg/L时为65.2%,CRP<1 mg/L时为19.4%。未成熟与总中性粒细胞比(IT值)>0.2,CRP>1 mg/L时,HCA的阳性预测值为92.5%,阴性预测值为84.9%。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与复苏和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增加密切相关(P<0.001)。CRP>10 mg/L与胎儿炎症反应和早发型败血症增加有关。结论早期CRP升高是HCA的替代预测因子,并与HCA的严重程度相关。CRP升高和HCA与不良的早期预后相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CD64)、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联合检测在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儿12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临床症状及诊断项目结果,患儿均为细菌感染(感染组),另选同期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n=61),分别对两组受试者PCT、CRP、CD64、IP-10水平进行检测,同时对各指标之间相关性以及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和感染组PCT分别为(0.55±0.13)μg/L、(10.81±1.25)μg/L,CRP分别为(1.85±1.07)mg/L、(15.18±5.05)mg/L,CD64指数分别为(4.37±0.51)、(9.91±1.62),IP-10分别为(0.08±0.01)μg/L、(0.70±0.20)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847、20.362、26.040、24.163,均P<0.001)。与对照组比较,感染组的PCT、CRP、CD64、IP-10均显著升高(均P<0.05);治疗后,感染组PCT、CRP、CD64、IP-10水平均下降(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PCT与CRP、PCT与CD64、PCT与IP-10、CRP与CD64、CRP与IP-10、CD64与IP-10之间均呈正相关(均P<0.05);采用ROC曲线进行细菌感染性诊断价值分析,PCT、CRP、CD64、IP-10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98.36%、特异度为97.52%,均高于单指标。结论PCT、CRP、CD64、IP-10联合检测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可作为诊断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早期细菌感染的指标。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细菌感染 C反应蛋白质 中性白细胞浸润 干扰素类 诊断 敏感性与特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联合益生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及对患儿细胞免疫功能、总胆红素、转铁蛋白(TRF)和C反应蛋白(CRP)影响。方法选择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于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3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两组连续治疗5 d后评价疗效及各项指标变化。比较两组治疗疗效、胎便排空时间、大便次数、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总胆红素、TRF和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91.05%)(χ2=4.362,P<0.05);观察组胎便排空时间[(38.49±5.42)h]快于对照组的(64.37±7.81)h,且大便次数[(6.58±1.32)次/d]多于对照组的(3.82±1.08)次/d(t=22.384、13.246,均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CD3+[(65.42±1.72)%]、CD4+[(39.83±2.63)%]和CD4+/CD8+[(1.46±0.10)]均高于对照组的(62.19±1.54)%、(34.25±1.98)%和(1.27±0.13)(t=11.452、13.874、9.482,均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总胆红素[(62.73±13.25)μmol/L]和CRP[(8.97±1.56)mg/L]均低于对照组的(117.48±22.39)μmol/L和(12.64±2.10)mg/L,而TRF[(1.89±0.21)g/L]高于对照组[(1.59±0.16)g/L](t=17.225、9.301、11.483,均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明显,可改善患儿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总胆红素和CRP水平,提高TRF水平。

  • 标签: 黄疸,新生儿 免疫 胆红素 转铁蛋白 C反应蛋白质 疗效比较研究 茵栀黄口服液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
  • 简介:摘要非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myocardial injury after noncardiac surgery, MINS)与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短期病死率等密切相关,但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常规检查敏感度或特异性不高,易延迟诊断甚至误诊,早期诊断MINS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文章通过介绍MINS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提高对MINS的重视,尽早发现和诊断MINS,从而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文章对MINS的研究进展和超敏肌钙蛋白T (high-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 T, hs-cTnT)在MINS的诊断及其预后预测价值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hs-cTnT在MINS诊断及其预后预测价值将被进一步关注及研究,并将为临床医师提供更为及时、可靠、可信的检测结果,为减少非心脏手术的心血管并发症及病死率提供更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非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 心肌梗死 超敏肌钙蛋白T 治疗转归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万古霉素致儿童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IHS)的临床特点。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截至2020年5月31日),收集万古霉素致儿童DIHS的病例报告类文献,提取患儿相关信息(性别、年龄、原发病、DIHS发生时间、主要症状、累及器官系统、血液学改变、RegiSCAR评分、治疗及转归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到万古霉素相关DIHS患儿12例,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22个月~17岁,中位年龄14岁。万古霉素暴露至出现DIHS的时间为5~35 d,中位时间为17 d。12例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12例,100.0%)、皮疹(12例,100.0%)、淋巴结肿大(8例,66.7%)和黏膜损伤(5例,41.7%);合并肝损伤者9例(75.0%),肾损伤者4例(33.3%),肺损伤者2例(16.7%),脾损伤和心肌损伤者各1例(各8.3%)。11例(91.7%)患儿血常规检查显示嗜酸粒细胞增多,5例(41.7%)非典型淋巴细胞增多。诊断DIHS后12例患儿均停用万古霉素,经治疗(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丙种球蛋白等,1例行肝移植)后,11例患儿(91.7%)好转,1例(8.3%)死亡。结论万古霉素致儿童DIHS的临床表现典型,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受损器官主要是肝脏,其次为肾脏;多数预后较好,少数可出现严重器官功能损伤导致死亡。

  • 标签: 万古霉素 药物超敏反应 病例报告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甲硝唑联合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宫腔配合抗菌药物对产褥感染产妇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产褥感染产妇12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静脉滴注青霉素和口服氨苄西林的常规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甲硝唑联合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宫腔。分别检测两组观察对象全血WBC计数和血清CRP与PCT水平。结果产后1 d两组产妇全血WBC计数、血清CRP和PC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产后3 d和5 d,观察组患者WBC计数分别为(9.39 ± 1.79)× 109/L和(6.93 ± 1.23)× 109/L,显著低于对照组[(12.05 ± 2.33)× 109/L和(9.93 ± 1.94)× 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7.03、P < 0.001,t = 10.05、P < 0.001);观察组产妇血清CRP水平分别为(22.97 ± 10.57)mg/L和(15.42 ± 8.82)mg/L,显著低于对照组[(31.67 ± 12.59)mg/L和(20.86 ± 10.83)]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3.92、P < 0.001,t = 2.98、P = 0.01);观察组产妇血清PCT水平分别为(2.87 ± 1.47)μg/L和(0.81 ± 0.50)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3.78 ± 1.90)μg/L和(1.68 ± 0.9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96、P = 0.01,t = 5.92、P < 0.001)。观察组产妇治疗后整体有效率为98.33%(59/6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4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0.44、P < 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OR = 0.35、95%CI:0.15~0.87、P < 0.01)为影响产褥感染临床疗效的保护因素,而孕期阴道炎病史(OR = 3.49、95%CI:1.12~1.89、P = 0.01)和年龄(OR = 1.12、95%CI:1.02~1.19、P = 0.01)均为影响产褥感染临床疗效的危险因素;第2产程延长并非产褥感染临床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OR = 2.15、95%CI:1.01~5.11、P = 0.08)。结论产妇发生产褥感染时,及时有效的抗感染干预措施是必需的,是影响产褥感染临床疗效的保护因素。采用甲硝唑联合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宫腔配合抗菌药物的治疗方式对已发生产褥感染者疗效较好。

  • 标签: 产褥感染 抗感染 白细胞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前列地尔对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择武装警察部队海警总队医院2017年8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心绞痛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10 μg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20 μg前列地尔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P、TNF-α、IL-6变化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CRP、TNF-α、IL-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TNF-α、IL-6分别为(4.63±0.62)mg/L、(0.46±0.08)μg/L、(46.59±4.72)n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18±0.74)mg/L、(1.19±0.28)μg/L、(58.62±5.07)ng/L(t=12.437、19.418、13.452,均P<0.05);观察组高切、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4.27±0.46)mPa/s、(8.07±0.18)mPa/s、(1.03±0.25)mPa/s、(37.42±1.05)%,均低于对照组的(5.14±0.588)mPa/s、(10.43±0.42)mPa/s、(2.01±0.46)mPa/s、(40.19±1.86)%(t=9.103、40.006、14.499、10.046,均P<0.05)。结论常规剂量(20 μg)前列地尔治疗心绞痛的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的CRP、TNF-α、IL-6并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 标签: 心绞痛 前列地尔 剂量效应关系,药物 C反应蛋白质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血液流变学 对比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蛋白C -1641A/-1654C单倍型与中国汉族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紊乱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脓毒症患者蛋白C -1641A>G (rs1799809)和-1654C>T(rs1799808)位点的基因型,分析其单倍型并根据单倍型分为两组,-1641A/-1654C(简称AC)单倍型携带者和非AC单倍型携带者。同时,采用非配对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分析,比较两组间凝血/纤溶参数,包括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和D -二聚体等,以及APC水平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74例脓毒症患者,其中60例为AC单倍型携带者,114例为非AC单倍型携带者。与非AC单倍型携带者相比,AC单倍型携带者的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明显延长,蛋白C活化显著降低,而其他凝血/纤溶参数包括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和D -二聚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发现蛋白C -1641A/-1654C单倍型导致脓毒症患者循环中的活化蛋白C水平降低、血小板计数减少,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延长。该结果表明,脓毒症患者蛋白C -1641A/-1654C单倍型可能直接影响活化蛋白C水平,进而导致脓毒症凝血功能紊乱。

  • 标签: 脓毒症 活化蛋白C 直接测序 单倍型 相关性分析 凝血功能紊乱 血小板计数 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
  • 简介:摘要儿童脓毒症发病率高,是儿童临床危重症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多种炎症途径参与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过程。腱糖蛋白C(TNC)作为一种细胞外基质蛋白,不仅在炎症反应中高度表达,而且可通过Toll样受体4(TLR4)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影响炎症因子的释放,共同参与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过程。但目前其在脓毒症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深入探究TNC在脓毒症中的特异性表达及疾病发生机制研究,可能为儿童脓毒症的早期发现提供生物标志物,以及为脓毒症干预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 标签: 腱糖蛋白C 脓毒症 Toll样受体4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青年缺血性卒中因其病因的多样性而受到越来越多关注。虽然动脉粥样硬化是青年卒中的最常见病因,但其他或不明病因也并不少见。文中报道1例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病例,以提高临床医师对青年卒中的病因诊断的认识。患者为22岁男性,急性起病,根据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头颅磁共振成像明确诊断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经积极查找病因,实验室及基因检测发现患者有遗传性易栓症(蛋白C蛋白S缺乏),心脏磁共振成像检查发现患者心肌致密化不全。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心肌 成年人(19-44) 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典型蛋白激酶C(PKC)对低氧诱导的小鼠远端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增殖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Dynal MPC-1磁分离器分离含铁粉的远端肺小动脉,原代培养并鉴定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应用PKC激动剂(PMA)、PKCα抑制剂(safingol)、PKCβⅠ抑制剂(Go6976)、PKCβⅡ抑制剂(LY333531)分别干预细胞。在常氧和低氧条件下,采用免疫印迹法观察cPKC亚型蛋白表达变化以及ERK1/2、Akt磷酸化水平变化。应用PKCα、PKCβ的慢病毒载体,通过病毒转染技术特异性敲减目标基因活性,采用免疫印迹法观察低氧诱导小鼠PASMC中cPKC亚型蛋白表达变化,以及ERK1/2、Akt磷酸化水平变化。结果采用Brdu法,检测到用safingol、Go6976、LY333531分别抑制cPKCα、βⅠ和βⅡ时,低氧诱导的PASMC增殖能力受到明显抑制,与低氧对照组相比,Brdu阳性细胞率分别为(7.35±0.26)% vs(11.28±0.43)%,(3.76±0.25)% vs(7.98±0.28)%和(4.12±0.46)% vs(7.78±0.53)%;且PMA在常氧条件下可显著促进PASMC的增殖能力,与常氧对照组相比,Brdu阳性细胞率分别为(9.65±0.47)% vs(6.34±0.52)%,(9.34±0.38)% vs(5.42±0.21)%和(7.78±0.53)% vs(4.12±0.46)%;此外经过PKCα、PKCβ的慢病毒载体转染细胞后,也发现低氧转染组的PASMC增殖能力较空载对照组显著下降,Brdu阳性细胞率分别为(3.58±0.54)% vs(5.97±0.63)%。用safingol、Go6976、LY333531分别抑制cPKCα、βⅠ和βⅡ表达后,低氧诱导的PASMC中ERK1/2、Akt的磷酸化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使用safingol之后,ERK1/2、Akt的磷酸化水平分别为:0.56±0.07 vs 1.08±0.13和0.49±0.04 vs 0.97±0.08,使用Go6976之后,ERK1/2、Akt的磷酸化水平分别为:0.41±0.09 vs 0.79±0.10和0.48±0.09 vs 0.82±0.16,使用LY333531之后,ERK1/2、Akt的磷酸化水平分别为:0.42±0.03 vs 0.87±0.06和0.34±0.07 vs 0.78±0.05;PMA可使常氧条件下PASMC中ERK1/2、Akt的磷酸化水平增高,分别为1.25±0.12 vs 0.41±0.07和0.98±0.06 vs 0.37±0.08;利用病毒转染技术对cPKCα、β的表达进行特异性敲底,发现在低氧条件下,转染细胞后均可使细胞中ERK1/2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其磷酸化水平为0.29±0.06 vs 0.76±0.05,而Akt磷酸化水平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激动剂及抑制剂干预或病毒转染可使PASMC中cPKCα、βⅠ和βⅡ表达下降,可显著抑制低氧诱导的小鼠远端PASMC异常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cPKCα、βⅠ和βⅡ蛋白表达上调有关。低氧可能通过上调cPKCα、βⅠ和βⅡ的蛋白表达,使得ERK1/2磷酸化水平增高,最终引起小鼠远端PASMC的异常增殖,参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过程。

  • 标签: 高血压,肺性 增殖 低氧 蛋白激酶C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