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申霞艳谦虚并害羞地称自己的批评为“审稿意见”,认为这种批评会“让人笑话”。她之所以对“审稿意见”这个词比较敏感,是因为写“审稿意见”曾经是她的工作,是因为这种写作有随时变成“公文写作”的危险,像许多职业编辑那样,久而久之就陈词滥调、自我重复,进而厌恶写作。因此,“公文写作”是一种慢性自杀式的写作,是创造眭写作(包括批评)的死敌。更多的职业编辑,会将敏锐的艺术判断和撰写“审稿意见”,当做两件不相干的事情去做:一方面坚持自己对作品的判断,另一方面草草地提交“审稿公文”。他们将发稿与否的赌注,押在编务会议的口头陈述上。而口头陈述的权威,除了表述清晰、具有说服力之外,身份权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好的编辑如果要将自己准确的艺术判断实施到纸面上去,最好是尽快地当上主编,否则,口头陈述的权威会大打折扣。
简介:史学观念最终决定史撰的表现形态。中国翻译文学史的撰写长期以来得不到学科理论的支撑,虽有局部史料汇编的精彩,但总体缺乏有深度的理论提升。谢天振、查明建主编的《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1898-1949)》(2004)视翻译文学史为文学交流史、文学关系史、文学影响史,从而在以下三个方面创新独树:史撰内容上,涵盖作家、作品与事件三要素;体例编排上,承认并突出“披上中国外衣的外国作家”作为翻译文学史另一主体的地位;史学叙述上,彰显交流史、关系史与影响史脉络,史学分期重证据实。因此,这次史学实践定会给中国翻译文学史的理论深入和实践开拓带来新的刺激和推动,给后续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认识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