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阮荣春先生不仅是一位享誉海内外的美术史论研究专家,同时也是一位具有独特风格面貌的山水画家,理论与创作并重是阮荣春先生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因素。美术史论的研究能够开阔创作的视野,遍取诸家,格调自高;艺术创作体验能够拓展美术史论研究的厚度与深度,以作品为对象,言不虚发。对于阮荣春先生的艺术成就,黄格胜认为:"在当代,他是画家里面最有学问的,也是学者里面画画得最好的。"这种评价是公允的。
简介:俞樾生于道光元年(1821),卒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道光二十四年举人,三十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土。咸丰二年,散馆授编修,1855年八月出任河南学政,两年后被劾罢职,辞官后侨居苏州。此后,因“东南遭赭寇之乱”,颠沛流离于德清、上虞、上海、北京等地约十年,直到同治四年俞樾与李鸿章在金陵相识,才应李鸿章之邀出任苏州紫阳书院山长,同治六年又转赴杭州“诂经精舍”,从此足迹不出江浙,在此讲学达三十余年之久。
简介:“俏不争春——北京画院院藏20世纪工笔花鸟画展”于2010年1月27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20世纪北京地区著名工笔花鸟画家于非蔺、田世光、俞致贞、马晋、汪慎生、屈贞等人的精品五十余幅。
简介:对在中国水彩画艺术领域扮演重要角色的董喜春而言,他以自我真诚又真情的视觉描述,并以一个艺术家敏感又细腻的心灵,对激变的社会、激变的现实作出洞察性的表达,也折射出中国社会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时期发生的变化,揭示出都市化进程中人们的真实处境和生存实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董喜春以其独有的视觉感知方式和个性风貌的视觉描述,在当代中国水彩艺术界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董喜春是一个有定力的人。他一直在坚持做
简介:通过儿童的美术教育,我们希望孩子最终能形成以美术的语言与方法、形式与手段等来表达自我的艺术构想和思想情感,这种表达要求最大可能地以艺术的方式进行,就美术来说,就是要在艺术观念与思想的指导下自由地“说”话,且”说”的话是美的图像与形式结构。针对孩子而言,富有观念与思想的”说话方式“并非每一种的“语式”都是可行的,而必须切合他们特定年龄的心理与认知特点,使其能充分接受、理解、生成并发散。因此,从教学的层面来说,教师必须努力地把观念的传授融入生动的内容、过程和教学形式中,使孩子自然融入,感性理解,活泼参与。
简介:新形式下如何构建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将各相关专业学科课程跨界、融合,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及创新创业中所体现出来的动手能力、工作能力及思维能力是当下我们学校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面对科技飞速发展和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发生变化,作为组织教学的具体单位,也要审时度势,应该站在学校整体办学的平台上,将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统筹考虑。
简介:天津美术学院已经走过了一百年的光辉历程,我们有幸站在这所百年高校的历史交接点上,沉浸在百年庆典的喜悦之中,分享着几代天美人积累和创造的艺术文化成果,分外骄傲和自豪。
简介:人们总以为历史很公正,很公平,因为历史总和时间混为一气,所以觉得世间最公正,其实,历史也好,时间也罢,有时会出现一些宽窄不一的夹缝和错位,让许多人、许多事掉落其中,最终被历史所遗忘。已故著名花鸟画家张书就是这样一位被历史遗忘的重要人物,只不过他的被遗忘显得有些特别,因为他是被一个时代所遗忘,是一个集体性遗忘。20世纪三四十年代,张书的名字是经常和徐悲鸿、张大千、傅抱石、黄君璧、陈之佛等画坛巨匠相提并论的,他的名字和他的艺术在当时可说是名扬海内,肇领时代之先河。
简介:薛源:徐老师您好!首先感谢您能接受我的访谈。我为今天访谈所拟的题目是“江南飞翠雨,东海起长风”,这两句诗是我在《读书长风堂》一书中看到的。我现在还不知道这两句诗的出处,但我觉得这两句诗特别能体现和概括徐老师的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所达到的高度。这样拟题是不是妥当?
简介:当代语境下的中国水彩画要走向更高层次,步入健康、稳步的的发展道路,应该从重视传统文化、向大师学习、融入世界几个方面下功夫,突破狭隘的民族主义,努力融入世界文化,才能与世界水彩画拉近距离,才能影响世界文化。
简介:在中国历史上,能被称为大师的,绝非以技论高下,没有一个是单纯的书家或画家,他们首先是一个文化巨子。自宋元以降,艺术的自律性更加明确,诗、书、画、印形成了中国文化人游艺的规则与法式。从苏东坡、宋徽宗到赵孟(兆页)、董其昌、石涛、八大,以及近代四大家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等,无不是艺术的全才,仅单方面的成就足让人高山仰止。
简介:日本浮世绘诞生于江户时代,被誉为是大众文化之花。江户时代在文化上承袭了中世文化中的"雅",亦开启了近世文化中的"俗",被誉为"雅俗融合"的时代。作为美术领域中的浮世绘版画,在漫长的江户时代的历史过程中,如何体现从上方文化到大众文化的过渡?本文以锦绘时期的铃木春信、黄金期的喜多川歌磨、末期的歌川国贞三者的美人画为素材,探讨美人画人物形象的变迁与"雅俗"关系的转变。
简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平面、立体和色彩“三大构成”教学体系在经历落地、生根、发展等几个过程后,被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界奉为经典。据此设计出来的作品,依然是包豪斯的遗风——“少就是多”,这种国际风格以简洁、理性而又冷峻示人,少了些许人文情怀。
简介:张大千先生为中国现代著名画家,山水、花卉、人物无所不擅。大千为其法号,其原名为正权,后改名爰,四川内江人。9岁即在母亲指导下学习国画花鸟草虫。青年时随其兄去日本,专攻绘画并研习染织工艺。回国后曾从李瑞清与曾熙习诗文书画,后忽耽于佛学,一度为僧。特喜四僧作品,早期曾下过苦功积累了丰富的传统笔墨技巧,三十年代即与齐白石并称“南张北齐”。曾去敦煌临摹壁画和雕塑三年,画风为之一变,晚年栖身巴西,又创泼墨、泼彩画法,从而成为这一画风的代表人物。
简介:由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系主办的“路径与方法”系列学术讲座,旨在通过艺术家个人的创作脉络、发展线索为演讲主题,突出艺术个案不可替代的意义;通过各个阶段的创作,较为全面地呈现艺术家的创作轨迹与心路历程,尤其是个人的创作之路与中国的文化情景、美术史上下文、艺术体制之间的复杂关系。活动由两部分活动组成:艺术家的主题演讲和演讲嘉宾与批评家、川美师生的学术讨论。本期《当代美术家》为读者呈现“路径与方法”系列学术讲座的第一讲:“缪晓春——1987—2017三十年回望”的学术讨论。
丘壑内营 笔墨氤氲——阮荣春先生的山水画艺术
花落春仍在——试析俞樾“篆求”书法的耳法与特色
俏不争春——北京画院院藏20世纪工笔花鸟画展
现实的叙述者——记中国水彩画家董喜春
融观念的表达于因缘的优秀中)——儿童美术课堂实录与启示(一)
融·可喜更有惊喜——服装与染织专业毕业设计创新教学实践与探索
情意相融 百年精彩——天津美术学院百年庆典徽标设计札记
写来满纸总是春——评已故著名花鸟画家张书先生
江南飞翠雨 东海起长风——对话美术史论大家、著名画家徐建融先生
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互生共融——当代语境下中国水彩画的走向探析
不薄今人爱古人 信手拈来便成春——谈张建京的书画艺术
日本浮世绘美人画的人物形象变迁——以春信、歌磨、国贞美人画为中心
锲而不舍,融俗于雅——坚持数十年将民族民间艺术融入现代设计教学体系
造型似而尚气韵 融色墨而重笔意——从《蓬莱山水图》看张大千泼彩泼墨的艺术特征
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工作方式与创作方法论 缪晓春——1987—2017三十年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