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9 个结果
  • 简介:近日路过潮鸣寺巷,见巷口北侧墙上新嵌了一组有关该巷历史的刻石——这是背街小巷整治后的成果,潮鸣寺巷也由此更具文化味了。然而,三方刻石中一方所镌“野水”诗的作者却误为高宗赵构,白璧微瑕,可惜了上好的石材。

  • 标签: 宋高宗 赵构 作者 刻石
  • 简介:作为一名载入南朝正史的豪强人物,程灵洗在南宋以降的徽州社会一直是颇具影响力的神祗。当地对程灵洗的崇拜,从到元经历了形式上的变化。从南宋最初的露天社祭到世忠庙的营建,从元代程元谭一程灵洗世系关联的建立到元末各地世忠行祠的兴建,崇拜形式变化的过程也是地方神祗正统化的过程,其中地方士大夫是主导力量。随着程灵洗在明初洪武礼制中祀典地位的确立,以及明代中叶徽州商人力量的勃兴,在地方社会组建宗族的潮流之下,程灵洗崇拜不仅逐渐呈现由商人主导的态势,同时也具有了明显的宗族化的倾向。原先各地流行的世忠行祠最终演变成了各地的程氏宗祠,徽州早期的豪强人物程灵洗由此逐渐进入各个支派的程氏谱牒,成为了他们共同的祖先。

  • 标签: 徽州 程灵洗 宗族
  • 简介:<正>“人无精神,虽生犹死;国无精神,虽存犹亡.有精神,万事进步;无精神,万事退步.”这是爱国工商实业家则久的座右铭.对则久来说,这种精神即“不息则久”的爱国精神和艰苦创业的实干精神.则久以爱国精神来指导自己的创业之路,又以创业来贯彻自己的爱国精神,二者相辅相成,贯注则久的一生.

  • 标签: 爱国情怀 爱国精神 国货 天津 “实业救国” 冯玉祥
  • 简介:南北宋之交,理学新文化在文人圈子中传播,不少文人在诗词中记录下理学发展过程中的蛛丝马迹,为后世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思想史信息。这些生动的历史细节,既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把握理学史的进程,还极大地深化了我们对文学与理学复杂关系的认识。将文学史与思想史进行交叉研究,必能推动各专门之学的沟通、互动。

  • 标签: 两宋之际 文人 伊川学 理学新文化
  • 简介:载是浙江建德县人,他于清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始任大邑县令。在此之前,他曾在四川璧山、东乡(今宣汉)、新都、长寿等县任职。此人每到一地,克忠尽职,总是努力有所建树。他说:“知一邑事者,曰知县。县之有令,非徒供厥职而已。循名责实,将以副耳目之寄也。”认为非常了解县情

  • 标签: 《大邑县志》 清代 文史资料 地方志
  • 简介:“从现存的有关宋代历史的资料来看,《会要》无疑是最原始、最全面、最丰富、最翔实的一部。”(陈智超语)宋代十四朝编有十二部《会要》,流传下来的,只有嘉泰末、开禧初四川崇庆人张从祖编的《总类国朝会要》,以及端平中四川井研人李心传的《续总类国朝会要》,并刻于蜀中。此即是明初按韵分抄之《永乐大典》所收《会要》底本.至清嘉庆年间,徐松从《永乐大典》抄出,并有整理;光绪年间,张之洞邀请缪荃孙、屠寄等复又校勘部分,而成广雅书局稿本;民国年间,刘承干又请刘富曾等删并,并用《玉海》《通考》《宋史》等补入部分内容,且又舍去了一些徐松抄本的内容,而成嘉业堂清抄本。上世纪三十年代,北平图书馆用已经刘富曾等删并之徐松原稿,约请傅增湘、陈垣等整理,名曰《会要辑稿》;五十年代,中华书局合并缩印之,遂成为今天通行之本。然历经传抄,辗转流传,成於众手,断以己意,已非《会要》原貌矣。兹按其顺序,分为错简、脱漏二部分,各举典型之例。

  • 标签: 宋会要辑稿 错简 脱漏 析例
  • 简介:东晋时期,皇权暗弱,门阀士族为国家政权的实际掌控者。门阀政治社会中强调尊卑秩序,等级森严,士庶之别几是无可逾越的天堑鸿沟。直到晋之际,刘裕以次等士族造宋代晋,门阀政治始告终结,不过退出权力中央的门阀士族仍在诸多方面存在极大的影响力,并以此作为继续维护门阀政治时代政治秩序的有力资本。南朝皇权为清除和瓦解门阀政治余响,重建皇权政治下的新秩序,借助寒人集团的力量来抑制门阀势力。不过,皇权与门阀的争夺,破坏了东晋以来的政治均势,南朝政局亦因此陷入动荡不安的困境之中,终致积重难返。

  • 标签: 晋宋之际 皇权 门阀
  • 简介:丁耀亢《西湖扇》历来都被学界认为是由曹尔堪与娟的一段事实敷衍而成。但曹尔堪的挚友王士禄《宫闺氏籍艺文考略》对此记载异常简略,余怀《板桥杂记》及陈维崧的《妇人集》等均不记载娟,可见娟并不存在。不少论者认为《西湖扇》的“历史真实”曾影响了《桃花扇》的创作,既然曹、之事属子虚乌有,则《西湖扇》对于《桃花扇》之影响亦需重新评价。

  • 标签: 丁耀亢 西湖扇 曹尔堪 宋娟 桃花扇
  • 简介:将《全宋词》、《全宋诗》、《全文》三书进行对读研究,发现并归纳出七个方面的疏失:作家名号误;作家官名误;作家籍贯和地名误;作家生卒年限误;皇帝年号误;引用作家出处误;作品题目和内容误。然后对“七误”进行多方面的考证,确定其正确的形式,从而做好三书的规范工作。

  • 标签: 全宋词 全宋诗 全宋文 考证
  • 简介:2010年秋,蒙山东枣庄市博物馆石敬东先生赐示枣庄徐楼村墓葬新出青铜器照片,盛情极值感谢。由这批器物的形制纹饰等方面看,其时代在春秋中期、晚期之间。其中钟、鼎、盘等多件有铭文,属于同一器主。现取最清晰的一件鼎铭为例,计有文字五行二十八字:

  • 标签: 枣庄市 2010年 春秋中期 青铜器 博物馆
  • 简介:开寅三年(970)进士张确,南剑州沙县人。开宝三年(一作八年)登进士第。《嘉靖延平府志》卷一四《选举志·进士》,明《八闽通志》卷五二《选举·科第·延乎府》。顾案:张确为开实八年南唐进士,开宝三年说误。见开实八年张确条。

  • 标签: 进士 登科记 订补 选举
  • 简介:宋代陈襄《古灵先生文集》,今存绍兴年间赣州本和末元初福州本两种刻本。但各家书目多将后者误作前者,且在版本鉴定,描述版本特征,引用原书资料,判定《四库》底本及陈襄与陈辉、陈晔之关系方面存在诸多欠妥之处。本文对此逐一加以考辨。赣州本为现存最早、最善之本;福州本与《四库》本未为善本。

  • 标签: 陈襄 古灵先生集 版本
  • 简介:南宋时期,纯属医政机构的有翰林医官院、尚药局、御药院、太平惠民局、惠民和剂局、惠民(药)局、施药局及其他保健慈善医药机构等。药局制定的一系列财政、保卫、营业法规,在医疗保健和灭绝疫疾等方面,都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南宋医政机构的设置不仅可与北方诸省相媲美,而且大大逾越其右,成为当时中国医政机构建置最为稠密、完善之地,也是中国医政机构建置史上的巅峰时期,并对我国医药学事业的发展贡献非凡。

  • 标签: 宋代 医药 管理
  • 简介:"從現存的有關宋代歷史的資料來看,《會要》無疑是最原始、最全面、最豊富、最翔實的一部。"(陳智超語)宋代十四朝編有十二部《會要》,流傳下來的,只有嘉泰末、開禧初四川崇慶人張從祖編的《總類國朝會要》,以及端平中四川井研人李心傳的《續總類國朝會要》》,并刻于蜀中。此即是明初按韻分抄之《永樂大典》所收《會要》底本。至清嘉慶年間,徐松從《永樂大典》抄出,並有整理;光緒年間,張之洞邀請繆荃孫、屠寄等復又校勘部分,而成廣雅書局稿本;民國年間,劉承幹又請劉富曾等删併,並用《玉海》《通考》《宋史》等補入部分内容,且又捨去了一些徐松抄本的内容,而成嘉業堂清抄本。上世紀三十年代,北平圖書館用已經劉富曾等删併之徐松原稿,約請傅增湘、陳垣等整理,名曰《會要輯稿》;五十年代,中華書局合併縮印之,遂成爲今天通行之本。然歷經傳抄,輾轉流傳,成於衆手,斷以己意,已非《會要》原貌矣。兹按其順序,分爲錯筒、脱漏二部分,各舉典型之例。

  • 标签: 宋會要輯稿 錯簡 脱漏 析例
  • 简介:《大典》卷九百一十八引章敦(惇)《玉堂集》诗一首。诗中自注有云:“景佑中,预礼部考官。”朱弁《曲洧旧闻》卷三谓章惇生乙亥,嘉佑二年进士及第。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二《四亥四丑》条亦谓惇“乙亥年生”。惇卒於徽宗初,见(宋史》卷四百七十一《章传》。据此,知乙亥乃仁宗景佑二年(1035)。诗非惇作。

  • 标签: 《永乐大典》 中国 宋朝 历史研究 《玉堂集》 《宋史艺文志》
  • 简介:本文以北京大学所藏的北宋福州束禅寺等觉禅院雕造的《崇宁万寿大藏经》残卷和北宋末南宋初福州开元寺雕造的《毗卢大藏经》残卷为基础,在知见的范围内,对这两部大藏经残卷在海内外的收藏情况和监定得失、两部大藏经雕造的时间起讫、经过、收经的数量、版式行格、字体刀法、纸墨装订、刻工印工以及雨部大藏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新的研究。总结了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纠正了一些流传已久的和近年通行的误说,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和结论.

  • 标签: 古籍研究 大藏经 崇宁藏 毗卢藏 宋版书
  • 简介:2006年,江西铅山县稼轩乡出土了辛弃疾孙子辛键的墓志,明确记载了其祖父母、父母等的详尽资料,第一次以出土文献的形式验证了在此之前发现的《菱湖辛氏族谱》所载辛弃疾家世后裔数据的可靠,成为新世纪辛弃疾研究新的重大发现。

  • 标签: 辛弃疾 辛稏 辛键
  • 简介:岭南自汉代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就成为域外佛教的重要传播地。唐代海南已有佛寺的点状分布,宋元至明,佛寺建立逐步扩散到城乡各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信众。海南民众围绕佛寺开展的祭拜活动已成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佛教在海南的世俗化演变,与宋代以来王朝政策、海洋贸易、谪官等因素密切相关,是官绅民共同合作互动的结果。明佛教在海岛和内陆的传播与世俗化过程表明我国古代陆海开发同步进行。

  • 标签: 古代 佛教 海南 世俗化
  • 简介:释赞宁《高僧传》承继梁代释慧皎《高僧传》、唐代释道宣《续高僧传》而作,是记载唐初至北宋初三百多年间佛教僧人精英的总传。要了解佛教在中国的生存发展情况离不开佛教史籍,同时佛教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所以《传》成为研究唐代至初中国佛教史、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历史学等方面的重要资料。

  • 标签: 《宋高僧传》 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