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朝鲜诗人金尚宪的《雪窖集》,以“丙子胡乱”后朝鲜文臣入质盛京为背景,再现了作为人质的朝鲜文臣群体于特定历史语境下的生存状态和清初辽东地域风貌,是沈馆宗藩外交时期朝鲜汉诗的代表性作品。《雪窖集》蕴含了三重情感内涵,即乡关望断之离愁:对亲情血缘的认同,使人在分离情境中产生强烈的心灵感应和心理诉求;壮志难酬之悲慨:诗人对韶华遁逝、请缨无门的郁结之情,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基础;乐天知命之旷达:作品渗透出强烈的生命意识,隐逸、游仙与雅趣构成豁达心境的外化形式。探讨《雪窖集》成书始末、情感内涵与价值,对全面了解十七世纪前中期朝鲜汉诗与士人心态,促进中朝(韩)文化交流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简介:卡罗·金兹堡的“微观史”实践含有强烈的史学理论指向。他针对小人物心智的细致考察拓展了历史学“自下而上”的视野,发现小人物也有大智慧。这对精英史观的片面预设形成质疑,但史料匮乏使关于大众意识的历史影响的分析难以进一步深入。金兹堡强调关于小人物的意识研究应深入到文化意义上的个性化阐释,反对只关注意识共性的心态史取径,然而他将个别小人物的心智特性比附为大众群体共有的文化属性的策略有以偏概全之嫌。金兹堡批评计量方法的局限,认为基于口述材料的阐释性叙事在呈现大众文化史方面更为有效。他的论说揭示了叙事在交代细节和还原情境方面的特殊作用,明确了计量和叙事在长、短时段研究中的各自优势。总体看来,金兹堡的论说使一种多元主义的历史认识论变得较之以往更为令人信服,即历史本身是一种多相性且异质性的存在,因而不可能期待凭借单一的视角、模式、方法就彻底地对其进行解读。就此而言,历史学不应再追求自然科学式的自我整合,而是应该思考如何合理地利用更多元化的研究模式和解释工具,使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历史事实得到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