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颞下颌关节是主要由咀嚼肌支配的颌面部左右联动关节,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之一。颞下颌关节紊乱是肌肉骨骼和神经肌肉疾病的异质组,涉及颞下颌关节复合体,以及周围的肌肉组织和骨质成分。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TBD 影响多达 40%-75% 的人群,在 20 至 40 岁时发病率最高。常见症状包括下颌疼痛或功能障碍,以及不同程度的耳痛、头痛和面部疼痛。在国内 TMD 可分为四大类:骨关节病类、关节结构紊乱疾病类、炎症疾病类和咀嚼肌紊乱疾病类疾病,其病因同样繁杂,包括生物学,环境,社会,情感和认知触发因素。 TMD 起病隐匿,多属功能紊乱,但随病变长期发展也可出现关节结构紊乱或破坏。关节结构紊乱病占 TMD 构成比中的 71.3% ,并且在我国其发病率具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临床上对于 TMD 的诊断通常基于病史和体格检查,当怀疑有咬合不正或关节内异常时,影像学检查对提高诊断准确率、保证治疗效果是极其重要的。

  • 标签: 锥形束 CT 核磁共振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磁共振成像检查(MRI)在宫颈癌分期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来我院接受磁共振成像检查的55例疑似宫颈癌病例资料,参照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评估MRI在宫颈癌临床诊断及病理分期上的应用价值。结果MRI检测真阳性45例,真阴性3例,假阳性2例,假阴性5例,MRI阳性预测值为95.7%,诊断符合率为87.3%(48/55),灵敏度为90.0%(45/50),特异性为60.0%(3/5)。宫颈癌MRI分期结果与临床手术病理分期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MRI扫描诊断宫颈癌准确率较高,灵敏度较好,可支持临床判断宫颈癌分期并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宫颈癌 手术病理分期 磁共振成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与CT诊断在腰椎间盘突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1月-2021年6月期间进行检查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30例,应用随机数字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给予患者CT诊断,研究组给予患者磁共振成像。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和对腰椎间盘突出相关征象的检出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检出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临床检测中应用磁共振成像,可提高患者的诊断的准确性,临床检出结果较理想,有利于准确把握患者病情,进行后期的治疗,可推广应用。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CT诊断 腰间盘突出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观察磁共振成像诊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我院收治于2022年1月~2022年12月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40例为研究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3D-FIESTA)、时间飞跃序列(3D-TOF)检查,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回顾分析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价值。结果 4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患侧、健康侧三叉神经最大长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三叉神经脑桥夹角、桥小南角池截面积、三叉神经横截面积较健康侧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3D-FIESTA+3D-TOF检查联合诊断神经血管压迫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均较高,漏诊率、误诊率均较低。3D-FIESTA+3D-TOF检查联合判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神经责任血管分布情况同手术结果无差异(P>0.05)。结论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诊断中采取磁共振3D-FIESTA、3D-TOF检查准确性较高,可以观察患者患侧具体病情,判断责任血管,建议广泛推广。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 时间飞跃序列 神经血管压迫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核磁共振成像对膝关节隐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检测出来。结果  62例患者中有隐性骨折105处,其中单处42例(67.74%)、多处20例(32.26%);合并关节腔积液43例(69.35%)、副韧带外侧伤合并软组织肿大30例(48.38%)、合并损伤半月板17例(27.41%)、合并损伤前交叉韧带3例(4.83%)、合并损伤副韧带内侧5例(8.06%);I型45例(72.58%)、Ⅱ型16例(25.81%)、Ⅲ型1例(1.61%)。结论   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使用核磁共振成像进行诊断,具有众多的优点如简单操作、高安全性、诊断准确率高等,值得推广。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 膝关节隐性骨折 骨折类型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鉴别诊断脑脓肿与脑肿瘤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60例脑脓肿与脑肿瘤坏死患者,根据病变类型不同,分为脑脓肿组(n=30)和脑肿瘤坏死组(n=30),所有患者均接受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两组患者液化区域表观弥散系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脑脓肿组脓腔为(0.35±0.09)×103mm2/s、病变区域为(0.41±0.13)×103mm2/s、脑脊液为(0.38±0.07)×103mm2/s、对侧脑实为(1.03±0.24)×103mm2/s,脑肿瘤坏死组脓腔为(2.33±0.65)×103mm2/s、病变区域为(0.00±0.00)×103mm2/s、脑脊液为(0.72±0.16)×103mm2/s、对侧脑实为(1.45±0.59)×103mm2/s,两组液化区域表观弥散系统情况比较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鉴别诊断 脑脓肿 脑肿瘤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成像对女性盆腔囊实性占位病变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1年9月本院收治的女性盆腔囊实性占位病变50例患者进行研究,均予以B 超检查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比较两者的诊断效果。结果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准确率为86.00%,高于B超检查的68.00%(x2为4.574,P为0.032

  • 标签: 女性盆腔囊实性占位病变 核磁共振成像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核磁共振成像对膝关节隐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检测出来。结果  62例患者中有隐性骨折105处,其中单处42例(67.74%)、多处20例(32.26%);合并关节腔积液43例(69.35%)、副韧带外侧伤合并软组织肿大30例(48.38%)、合并损伤半月板17例(27.41%)、合并损伤前交叉韧带3例(4.83%)、合并损伤副韧带内侧5例(8.06%);I型45例(72.58%)、Ⅱ型16例(25.81%)、Ⅲ型1例(1.61%)。结论   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使用核磁共振成像进行诊断,具有众多的优点如简单操作、高安全性、诊断准确率高等,值得推广。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 膝关节隐性骨折 骨折类型 发生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MRI对膝骨关节损伤的诊断效果。方法  从2021年3月-2022年3月经膝关节镜检查确诊的膝骨关节损伤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T(A组)、MRI(B组)检查,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结果  膝关节镜检查结果:关节腔积液38例(38.00%)、损伤韧带35例(35.00%)、骨质改变15例(15.00%)、损伤半月板12例(12.00%)。B组检出准确率为98.00%,其中检出关节腔积液37例(97.37%)、损伤韧带34例(97.14%)、骨质改变15例(100.00%)、损伤半月板12例(100.00%);A组检出准确率为91.00%,其中检出关节腔积液35例(92.11%)、损伤韧带31例(88.57%)、骨质改变14例(93.33%)、损伤半月板11例(91.67%),B组高于A组,组间对比(x2=4.713,p=0.029)。结论   对于膝骨关节损伤患者来说使用MRI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值得推广。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膝骨关节损伤 检出准确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脑损伤检测中的可视化分析》论文通过深入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脑损伤检测中的应用,揭示了其在可视化分析方面的独特价值。该技术不仅提供高分辨率的结构信息,还能准确反映水分子在脑组织中的弥散情况,为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和定量评估提供了重要支持。本文将详细介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着重分析其在脑损伤检测中的可视化分析方法及其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脑损伤,可视化分析,早期诊断,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影像检查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诊断中的效用价值。方法:此次实验共选取59例患者进行对比实验,均为半月板损伤病症,对其展开核磁共振影像学检查,并与关节镜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实际应用价值。结果:经实验结果表明,应用核磁共振影像检查中Ⅰ度、Ⅱ度、Ⅲ度检出率分别为11例(18.64%)、20例(33.90%)、28例(47.46%),与关节镜检查结果基本相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而言,应用核磁共振影像检查方式能够准确的诊断其实际损伤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较为精确的数据信息。

  • 标签: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核磁共振 影像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CT以及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PBL教学模式以及效果。方法:将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本院25名骨科实习生作为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另外选择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本院25名骨科实习生作为研究组,采取PBL教学模式,对比分析两组实习生考核成绩(理论知识和阅片技能)、综合能力评分(信息检索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影像诊断思维以及临床解决问题能力)、教学满意情况和学习压力、倦怠感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实习生教学后考核各项成绩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实习生教学活动结束后,综合能力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实习生满意度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学习压力以及学习倦怠感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数据比较,P<0.05。结论:在股骨头坏死的临床中实施CT、核磁共振诊断时,采取PBL教学模式,可显著提高骨科实习生综合成绩以及综合能力,减轻其学习压力以及学习倦怠感,获得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PBL教学模式 综合能力 股骨头坏死 诊断 CT 核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MSCT)、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缺血性脑卒中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间接收的疑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例,利用MSCT、MRA检查方法为这些患者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DSA检查结果相比较,综合对比MSCT、MRA以及MSCT联合MRA的准确度、灵敏度以及特异度。结果:MRA、联合检查方案在准确度、灵敏度方面的表现均好于MSCT(<0.05),但是二者与MSCT在特异度对比方面的表现无意义(P>0.05)。联合检查方案在灵敏度方面的表现好于MRA(P<0.05),其他指标对比结果无意义(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断过程中,联合应用MSCT、MRA的准确度高于单一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多层螺旋CT 磁共振血管成像 缺血性脑卒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针对影像学检查中进行增强扫描中出现造影剂外渗的患者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对患者实施的护理干预方法进行对比和探讨。方法:将在2021年1月-2021年5月期间来我院接受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的200位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分为甲组和乙组,这些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水疱等临床症状。甲组的100位患者接受以普通的常规性护理为基础的干预性护理措施,这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和并发症护理。乙组患者接受常规性护理。结果:甲组患者的总满意率(96%)要明显的高出乙组(88%)的总满意率,两组患者在数据对比中具有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 护理干预 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于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应用CT增强扫描和MRI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于我院疑似HCC患者中随机抽取65例,均接受MRI和CT动态扫描,并接受病理确诊,对比检查结果。结果:对比病理诊断结果,CT增强扫描诊断敏感度89.83%(53/59),特异度50.00%(3/6),符合率86.15%(56/65),和病理诊断结果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比病理诊断结果,MRI诊断敏感度96.61%(57/59),特异度83.33%(5/6),符合率95.38%(62/65),和病理诊断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MRI诊断的敏感度96.61%,符合率95.38%,显著高于CT动态扫描[敏感度89.83%,符合率86.15%]。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MRI诊断HCC患者准确率和敏感度更高,成像质量高,但CT增强扫描成本低,操作简单,患者接受度更高,临床上应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择检查手段。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MRI CT增强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预防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9~2021.9月于我院接受CT增强扫描的80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前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后者在此基础上采取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措施。比较两组造影剂外渗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造影剂外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减少CT增强扫描的造影剂外渗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CT增强扫描 造影剂外渗 预防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预防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9~2021.9月于我院接受CT增强扫描的80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前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后者在此基础上采取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措施。比较两组造影剂外渗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造影剂外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减少CT增强扫描的造影剂外渗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CT增强扫描 造影剂外渗 预防 护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