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对心力衰竭患者开展心衰容量管理在改善心功能与自我护理行为方面的作用。方法:在2021年9月-2022年5月的时间选取就诊于本院的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奇偶数法将85例患者分成对照组(n=43,开展常规护理)与试验组(n=42,开展心衰容量管理)两个组别,进行比较的主要为两组心功能及自我护理行为变化。结果:在进行LVEDD、LVESD比较时,试验组更低于对照组;在进行LVEF、自我护理行为评分比较时,试验组更高于对照组;以上各项差异均可用P<0.05表示。结论:实施心衰容量管理既有利于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又有利于提高其自我护理行为,适合在临床中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老年期痴呆精神行为表现与生活质量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2022年2月1日—2023年1月31日于我院就诊及本区部分养老机构老年期痴呆患者中的3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使用Hachinski缺血量表、痴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生命质量-AD(QOL-AD)评分量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量表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估调查。。结果:BPSD的发生率为89.6%,其中以行为紊乱(66.23%)、攻击行为(53.25%)、日夜节律紊乱(51.95%)、偏执和妄想(50.65%)为多见。而情感障碍(20.78%)、焦虑和恐惧(11.69%)、幻觉(12.99%)偏少;中度BPSD患者ADL评分、QOL-AD评分均显著低于轻度,且显著高于重度患者,呈逐层递减的趋势(P<0.05)。结论:老年期痴呆不仅影响患者认知功能,还会导致一系列行为表现,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并评估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期间在某三甲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200名GERD患者,随机分为CBT组和常规治疗组(CT组),每组100名患者。CBT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12周的CBT,CT组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了均衡性比较。研究采用GERD症状评分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36项短期健康调查问卷(SF-36)作为观察指标。结果:基线资料比较显示两组间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干预后,CBT组在GERD症状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以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上均显著优于C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结论: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常规药物治疗对GERD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有显著改善作用,并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为GERD患者的综合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延续护理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心理行为、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从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直肠癌患者中抽取80例进行讨论,依据其护理方式分组,40例接受常规护理(对照组),另40例接受延续护理(研究组),观察比较护理效果。结果比较ESCA评分、SCL-90评分,治疗前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可将延续护理应用于直肠癌患者术后,可明显提升其自护能力,改善心理行为,值的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认知行为干预在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给予实验组患者认知行为干预,研究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相关疾病知识掌握率、不良生活方式改善率和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结果 研究结束后,实验组患者经过认知干预护理后康复知识、疾病知识掌握率和不良生活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分数无明显差异,护理后,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均有所下降且实验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采用认知行为干预可以增加患者对相关疾病知识的掌握,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从而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在实际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饮食行为问题对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抽取2022年2月至2023年4月我院保健科门诊查体的学龄前儿童(1000例),对其看护人进行儿童饮食行为问卷调查,探讨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与儿童生长发育的关系。结果: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最主要为吃饭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家长关心过渡以及吃饭的地点不固定,饮食行为和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呈正相关(P<0.05)。结论:吃饭注意力不集中、看护人过度关心、吃饭地点不固定等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在儿童中发生较普遍,且容易导致儿童消瘦,超重和肥胖的发生,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会对学龄前儿童成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及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本院55例有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组,时间2020年04月-2021年04月,令选取同期55例无攻击行为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危险因素,制定有效护理措施。结果 与对照组的猜疑评分、敌对性评分、兴奋评分和幻觉评分相比,观察组均明显偏高(P<0.05);与对照组的既往有攻击史、不合作、医务人员强制手段、易激惹和治疗依从性差占比相比,观察组均明显偏高(P<0.05)。结论 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既往有攻击史、不合作、医务人员强制手段、易激惹和治疗依从性差等,制订实施有效护理措施具有积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 基于血管性痴呆患者分析和探讨非药物性护理干预对其激越行为的抑制作用。方法 随机从某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接收的血管性痴呆病例中筛选符合条件的90例用于实证研究,按照45例/组的标准随机分组,并根据拟定方案实施差异化的护理,即对照组采用一般性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本研究提出的非药物性护理,并对两组在不同护理方案下的日常生活表现、精神变化以及激越问卷评分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通过组间精神状态对比来看,观察组的表现显然更优;从组间的日常生活表现与激越得分来看,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0.05)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血管性痴呆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非药物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提升自理生活能力,减少激越行为的发生,减轻照护者负担,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