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肠道淋巴瘤临床表现多样性、诊断技巧及治疗方案的认识。方法对我院一粒肠道弥漫性淋巴瘤致回肠-升结肠型肠套叠特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为肠道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诊治过程肠镜活检呈现假阴性,疾病发展到后期肠道出现不全性肠梗阻行手术治疗切除后活检得以确诊,该病诊断困难,往往发展到后期引起其他相关症状后才发现,延误治疗最佳时机;活检钳选择、活检技术、标本选择、NBI的使用以及特殊染色方法都成为提高活检阳性率的关键。结论肠道淋巴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预后差异大,提高活检率可为治疗争取时间,目前美罗华与CHOP联治疗方案明显提高了患者生存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22全细胞性抗原致敏DC前后DC所分泌的IL-12、IL-2、IFN-γ、TNF-α的变化情况,进而揭示H22全细胞性抗原激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机制。方法从小鼠骨髓细胞中分离出DC及其前体,再联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介素-4(IL-4)进行体外培养,在DC培养过程中加入小鼠肝癌细胞(H22细胞)全细胞性抗原以致敏DC,测定致敏前后DC细胞因子IL-12、IL-2、IFN-γ、TNF-α的分泌。结果DC致敏前上清液中IL-12、IL-2、IFN-γ、TNF-α的浓度分别为19.39±0.98pg/ml、11.19±1.18pg/ml、1.03±0.19pg/ml、2.02±0.33pg/ml;DC致敏后上清液中IL-12、IL-2、IFN-γ、TNF-α浓度分别为80.39±1.33pg/ml、95.27±6.52pg/ml、29.59±3.15pg/ml、75.12±7.07pg/ml;DC致敏前后,上清液中IL-12、IL-2、IFN-γ、TNF-α的浓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22细胞致敏DC后,DC分泌IL-12、IL-2、IFN-γ、TNF-α增加,增加的分泌因子可能与H22细胞致敏后的DC激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科因素导致的子宫切除术的发生原因,寻求有效地控制其相关危险因素的方法和措施。方法对本医院46例产科因素进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产科子宫切除是抢救围生期急症危重出血,降低孕产妇病死率的重要措施。在进行子宫切除的患者中有3例发生意外死亡,其中1例为母婴死亡,另外2例婴儿死亡,死亡的原因分别是子宫破裂和早产婴儿发生重度窒息,在经过抢救无效之后死亡。结论胎盘因素是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主要手术指征,加强计划生育管理与监督、积极地做好避孕措施的指导,对高危孕产妇人群进行及时与科学的监测,及时的发现和有效的避免产科子宫切除高危因素,对剖宫产指征进行科学与严格的控制,是减少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重要环节。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出血致子宫切除危险因素,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2年内妇产科接诊分娩孕妇2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产后出血组与产后出血子宫切除组(n=55)。回顾性分析孕妇一般临床资料,探讨孕妇病史、出血量、致子宫切除原因、子宫切除术后及预后效果,总结产后出血致子宫切除的危险因素。选取同阶段住院90例胎盘正常产妇作为对照组,对前置胎盘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胎盘前置、巨大儿、瘢痕妊娠、羊水过多、胎盘早剥、多胎妊娠是产后出血致子宫切除的高危因素。讨论关注孕妇围产期整体情况对判断孕妇病情具有重要作用,防止产后出血,并做好抢救措施,可减少产后出血致子宫切除的发生率,有助于保证产妇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报道一例术中气管插管致气管裂伤,本症发生少,易漏诊。本例气管裂伤较大,及时发现,予以气管裂伤修补,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