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锁定加压空心钉方法与经皮加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4月至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锁定加压空心钉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经皮加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发生骨不连、股骨头坏死的情况。结果随访18个月后观察组骨折愈合率为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特别是骨无菌性坏死的发生率1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5%。结论加压空心钉锁定确能有效降低骨无菌性坏死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愈合率,通过良好的内固定方法减少骨不连的发生进而减少骨无菌性坏死的发生是治疗此症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连续3年对高中毕业生口腔检查记录,分析恒牙龋病发生情况,为塔城市龋病预防提供明确针对的基础资料。方法参照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对2012年至2014年连续三年高中毕业生口腔检查记录。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由2名口腔科医师对新疆塔城市1500名18周岁高中毕业生龋病情况进行检查并记录,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对检查结果进行χ2检验与t检验。结果塔城市18岁青年恒牙龋病发病率高,连续3年发病率成上升趋势。男女患龋情况存在统计学差异,女生患龋情况比男生患龋情况严重。结论塔城市18岁青年患龋程度高,充填率低。提高龋齿充填率和加强口腔卫生保健宣传力度是口腔工作的重点。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超声技术探讨中青年冠心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情况,分析其临床特点。方法选择中青年冠心病患者60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中青年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检查所有患者双下肢动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PAD检出率分别为31.67%、5.00%,观察组PAD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男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以斑块形成检出率最高,其次为狭窄,闭塞检出率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形成常见于股动脉和腘动脉,而狭窄和闭塞主要发生在胫动脉。结论中青年冠心病患者也具有较高的下肢动脉病变发生率,应重视对其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给予积极的干预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西宁地区中青年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发生情况及与血清hs-CRP、Hcy关系。方法收集世居西宁地区124例中青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汉族患者,根据目前脑血管病指南治疗,登记所有患者入院时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有关临床资料,入院后及发病15天给予血清hs-CRP、Hcy化验。入院后及发病15天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评分)评定,通过参考《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躯体疾病所致心境障碍(293.83)的标准,将患者分为PSD组和非PSD组,计算西宁地区中青年卒中急性期抑郁的发生率、比较两组血清hs-CRP、Hcy水平。结果西宁地区中青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发病15天时PSD的发生率为34.68%,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D组入院时血清hs-CRP、Hcy水平与非PS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15天血清hs-CRP、Hcy水平高于非PS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宁地区中青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抑郁发生率较高,女性较男性高发,卒中后抑郁发生与血清hs-CRP、Hcy水平增高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钢板前置与上置内固定治疗青年锁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来我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64例开展研究,分为A组和B组,每组32例。A组采用切开复位锁骨前置钢板内固定术,B组采用上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本研究中,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但术中出血量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25%,B组发生率为25%,A组与B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青年锁骨骨折临床治疗中,前置钢板内固定术相比上置拥有良好的效果,同时还可以避免钢板顶压皮肤而产生的不适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青年左、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期差异。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4年11月期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149例40岁以下青年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部位分为左半结肠癌组74例,右半结肠癌75例。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点,同时对比分析两组生存期。结果左半结肠癌组≤35岁约占63.51%,右半结肠癌组占比44.00%,左半结肠癌组发病年龄较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两组在男女比例及是否含有粘液细胞癌成分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左半结肠癌组相对于右半结肠癌分期更晚,左、右半结肠癌组III-IV期所占比例分别为57.05%和48%(P=0.044),淋巴结转移者比例分别为63.51%vs.43.67%(P=0.011)。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期比较中右半结肠癌组生存期较左半结肠癌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结论青年左半结肠癌组患者发病年龄小,淋巴结转移早,病期晚,总生存期较右半结肠癌短。
简介:摘要目的跟踪观察青年女性因不良情绪所致甲状腺损害的超声影像变化。方法随机选择近五年来我院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的15~30岁女性,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DS)及抑郁自评量表(SAS),筛选出评分均≥40分但甲状腺各项检查指标均正常者50例,每间隔半年重复进行甲状腺彩超及甲状腺激素检查,共计复查5~6次,详细收集每次甲状腺超声影像及甲状腺激素检测资料,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50例受检者中,追踪结果出现甲状腺超声影像改变及甲状腺激素异常的30例,有血清学改变而无超声改变的5例,各项指标未见异常的15例。结论青年女性不良情绪对甲状腺有显著损害,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胃癌与中青年胃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并加以对比分析。方法连续性纳入江苏省海安县肿瘤医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新收治的经胃镜、影像学及手术确诊的胃癌患者94例,其中老年患者(≥60岁)48例,中青年患者(<60岁)46例,收集全部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老年组胃癌患者男性比例、吞咽困难发生率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0.05),肿瘤浸润深度、TMN分期显著低于中青年组(P<0.05),两组间其它临床及病理特征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胃癌与中青年胃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存在部分差异,老年胃癌患者肿瘤浸润深度及TMN分期相对较低,预后更好。
简介:摘要目的近年来,心肌梗死发病率越来越高,患者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这一变化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为了更进一步了解青年人群心肌梗死的血脂特点及预后,我们通过收集、分析小于45岁的青年心肌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及1年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血脂特点。为青年心肌梗死患者的调脂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的100例<45岁的青年患者作为病例组,100例>65岁的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入院24h内的血脂水平、出院后半年复查的血脂水平、1年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血脂水平,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青年组入院24小时内血脂水平明显高于老年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他汀类调脂治疗后半年随访患者,青年组血脂水平降低幅度大于老年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一年内再发心血管事件青年组低于老年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青年组再发心血管事件时TC、LDL-C较初发时降低,TG较初发时升高;老年组再发心血管事件时血脂异常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青年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时血脂水平高于老年组。青年组血脂异常主要表现为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升高,老年组血脂异常主要表现为胆固醇升高。(2)经他汀类调脂治疗后,青年组血脂水平下降明显,疗效优于老年组。(3)青年组一年内再发心血管事件低于老年组。青年组再发心血管事件与高TG有关。老年组再发心血管事件与血脂异常、糖尿病、身体机能等多因素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