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析200例新生儿溶血病检测分析与防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患有新生儿溶血病200例患儿为研究资料,通过对溶血患儿的血型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简要阐明RH和ABO溶血和患儿出现黄疸天数间的关系,新生儿血病血清学检测阳性率和血液标本采集时间的关系。结果RH溶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BO溶血的发生率(P<0.05);相比>7日采集时间,1至7日采集时间的检测阳性率相对较高(P<0.05);ABO溶血相比RH溶血出现黄疸天数相对较晚(P<0.05)。结论对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予以血清学检测,具有较高的阳性检测率,而且,相比ABO血溶,RH溶血患儿伴黄疸天数相对较早,能防止误诊或者漏诊现象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妈富隆防治人工流产后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收治的人工流产患者共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妈富隆治疗,后将两组患者的焦虑等情况进行观察,并且随访14个月,观察比较月经不调的改善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随访3个月生活质量指标PF(71.4±11.2)、RP(74.2±12.9)、RE(76.1±14.9),6个月的生活质量指标PF(83.2±11.9)、RP(86.2±11.8)、RE(83.9±13.8),对照组的随访3个月生活质量指标PF(57.9±11.4)、RP(55.7±13.1)、RE(55.2±14.8),6个月的生活质量指标PF(61.4±11.8)、RP(64.7±12.1)、RE(64.8±13.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妈富隆对人工流产后患者的不良症状有明显的改善,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戊酸镁在预防治疗躁狂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躁狂症患者是我院在2015.06到2017.05月时间段内收治的患者,以对照实验要求为依据,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设置40例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碳酸锂口服,观察组给予丙戊酸镁口服。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分别为92.5%和75.0%,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BRMS评分相当,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治疗1周、3周、5周和出院时的BRMS评分,观察组患者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5%和45.0%,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丙戊酸镁治疗躁狂症疗效确切,对患者的BRMS评分改善作用十分显著,且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饮食干预治疗在糖尿病防治中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观察组63例,分别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给予观察组常规治疗及饮食干预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相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空腹血糖值、餐后2h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值均有所下降,但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饮食干预治疗的对照组较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两组结果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饮食干预治疗对于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咪替丁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的防治。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对应用西咪替丁治疗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发生不良反应40例,临床资料及防治方法进行分析。结果40例发生不良反应患者,其中消化系统反应12例,血液系统反应3例,③中枢神经系统反应10例,心血管系统反应8例,泌尿-生殖系统反应1例,内分泌系统反应3例,皮肤反应1例,肌肉骨骼反应2例。均经停药或相应处理好转。结论西咪替丁抑制药物氧化代谢作用的起始和终止都很迅速,对肝功能不全病人的抑制作用较强,并且有剂量依赖性。西咪替丁作用持续时间较短,在体内分布广泛,药理作用复杂,故不良反应较多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流产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采用人流手术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在人工流产术中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类型和发生率,以及所采取的防治措施。结果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显著多于子宫出血、子宫穿孔和人流不全等并发症(P<0.05);初次妊娠者的人工流产综合症发病率低于两次或两次以上妊娠者(P<0.05);妊娠时间>2月妊娠者的人流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妊娠时间<2月的妊娠者(P<0.05)。结论人工流产综合症为人流术后发病率最高并发症,其发病率与妊娠次数和手术时的妊娠时间有关,妊娠次数多或者手术时妊娠时间>2月的并发症发病率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骨折术后下肢DVT形成的防治作用。方法随机抽取医院骨科循证护理干预实施前(2014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60例骨折术后病人为对照组,另随机抽取医院骨科循证护理干预实施后(2015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60例骨折术后病人为干预组,比较两组病人术后的下肢DVT形成发生率与护理满意率。结果循证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的下肢DVT发生率为5%,明显比对照组的30%低,经统计检验发现P值为0.000,明显小于0.05;干预组病人的护理满意率98.33%,明显比对照组的85%高,经统计检验发现P值为0.023,小于0.05。结论对骨折术后病人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术后下肢DVT的形成,提高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