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莫西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我院的18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来分析研究,共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9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接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通过对患者的皮肤、肠胃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骨骼肌肉和泌尿系统等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要比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好,差异显著(P<0.05)。两组的治疗效果对比为观察组优秀,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感染性疾病患者接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的安全性比阿莫西林高,应用价值高。

  • 标签: 阿莫西林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不良反应 对比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性疾病的检验指标中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0例健康体检正常者、50例病毒感染性疾病患者和50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检测其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对比其检测结果。结果三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健康组;三组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细菌感染组、健康组、病毒感染组。结论感染性疾病的检验指标中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对其的诊断价值较高,且血清降钙素原还对感染性疾病的类型有判定作用。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应用两种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进行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冠心病确诊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采用标准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低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用药前后常规血脂四项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用药后12个月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用药前、后常规血脂四项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用药后12个月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冠心病患者应用低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冠心病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手术老年患者行静脉和硬膜外镇痛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56例老年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镇痛方法的不同分为静脉组和硬膜外组,各28例。静脉组行静脉镇痛干预,硬膜外组行硬膜外镇痛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镇痛效果和应激反应。结果两组手术后0h的疼痛(VA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后6h以及24h硬膜外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静脉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硬膜外组的血清皮质醇、血浆内皮素以及白细胞介素-6等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手术患者行硬膜外镇痛方式,镇痛效果显著优于静脉镇痛方式,均能够减轻对于患者的应激反应,硬膜外镇痛方式效果更加显著。

  • 标签: 静脉 硬膜外镇痛 老年患者 术后镇痛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临床病例在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及药学分析。方法选择儿科患者80例,均为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并随机分组,阿奇霉素就口服(观察组,n=40)与行输液(对照组,n=40)治疗展开对比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用药后不良反应的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科患者在治疗期间使用阿奇霉素口服,可显著减少病程不良反应,保障临床安全。

  • 标签: 儿科 临床应用 阿奇霉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培门冬酶(PEG-ASP)应用于初治急性淋巴白血病患者(ALL)中,并对其不良反应发生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自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间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R-ABL阴性)的80例成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诱导化疗中培门冬酶的用药次数将其分为培门冬酶1次组(n=40)与培门冬酶2次组(n=40),对预后差组患者应用2次培门冬酶,对预后好组患者应用1次培门冬酶,观察并记录化疗后疗效,以及治疗期间培门冬酶的不良反应发生及严重程度。结果经VDCLP化疗后,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且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诱导化疗ALL患者的VDCLP方案之中,应用1次与2次培门冬酶治疗患者均具有治疗效果,但应用2次培门冬酶不良反应较为明显。

  • 标签: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培门冬酶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阿司匹林肠溶片与阿司匹林普通片剂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3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132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用药种类分为普通阿司匹林片组(60例)和阿司匹林肠溶片组(72例)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统计以及分析比较不良反应。结果两种药物在临床上的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刺激所致不良反应多见。阿司匹林肠溶片组出现腹胀以及上腹不适等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几率为2.78%,显著低于普通阿司匹林片组的1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长期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更安全性,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与普通阿司匹林片相比更少。

  • 标签: 阿司匹林肠溶片 普通阿司匹林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将血清C反应蛋白检验方法实行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中,分析临床意义。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本院收入以及予以诊断的3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收入实验组,并将同期本院收入并开展健康体检的30例健康者收入参照组,对参照组体检当天、实验组治疗之前及治疗之后的血清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计算2组受检者的C反应蛋白检测值、白细胞数目。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之前的C反应蛋白检测值、白细胞数目相较于参照组健康者数值,P<0.05,获得数据检验的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之后的C反应蛋白检测值、白细胞数目相较于治疗之前数值,P<0.05,获得数据检验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开展血清C反应蛋白检验呈现良好效果。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急性发作期 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应用手术室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焦虑症状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应用手术室护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焦虑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干预 乳腺癌手术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檢验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9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观察组,其中轻度组25例、中度组38例、重度组27例;同期选取9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给予药物治疗,用药方案在解痉平喘、祛痰止咳、静注抗生素、雾化吸入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60mL+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溶液250mL,1次/d,持续治疗2周。应用奥普UppergoldU2多功能全定量金标检测仪,采用免疫胶体金标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为(45.2±12.8)mg/L,对照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为(5.6±1.8)mg/L,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t=29.0639,P<0.05)。观察组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比较结果显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24.6±11.8)、(37.5±16.4)、(51.1±14.5)mg/L,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9.9±3.6)、(11.9±7.4)、(15.4±10.8)mg/L,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检验血清C反应蛋白对鉴别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及评估病情变化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血清C反应蛋白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原因和预防对策。方法本文主要将某医院收治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病例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百白破疫苗接种过程中,不良反应受免疫程度、季节和百白破疫苗种类的影响最为明显。结论在准确的了解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后,予以针对性措施干预对预防百白破的发生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百白破疫苗 预防接种 不良反应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右美托咪定降低老年患者全麻患者的副反应的效果。方法我院选取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这一期间收治的86例全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在全麻术后给予一定量的生理盐水,观察组在全麻术后等量的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全麻术后的老年患者,能有效缩短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并明显减轻其在术后产生的认知功能障碍,具有临床借鉴与推广价值。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老年患者 全麻手术 副反应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静脉滴注头孢哌酮/他唑巴坦的不良反应特点。方法选取我院50例经静脉滴注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对其不良反应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发应的多为女性,且年龄在60岁以上;而呼吸系统疾病为不良反应发生者主要原发病;患者用药后最快2min内即可发生不良反应,最慢为用药后3d,而30min内发生者为多数。50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后共有35种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水肿、疼痛、皮肤瘙痒、过敏性休克、皮疹、荨麻疹等,涉及9个器官与系统。结论采用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静脉滴注后患者发生不良发应的特点为多为女性,且年龄60岁以上,而呼吸系统疾病为患者主要原发病,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发生时间为用药30min以内。

  • 标签: 头孢哌酮/他唑巴坦 静脉滴注 不良反应 特点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至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24例,按不同入院时间将其分为研究组(n=65)及对比组(n=59),分别予以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与硝苯地平片治疗。比较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均显著优于的对比组(P<0.05)。结论将非洛地平缓释片应用于治疗高血压患者中具有显著优势,其在提升临床治疗的同时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故可广泛推广运用。

  • 标签: 高血压 非洛地平缓释片 硝苯地平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毒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96例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的治疗措施,对照组患者采用卡培他滨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以及毒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RR与TGCR分别为56.25%、72.9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58%、5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主要毒副反应为恶心呕吐、腹泻、骨髓抑制、周围神经毒性以及手足综合征,均比较轻微,多为I度-II度,均未影响后续的治疗;两组患者各毒副反应发生率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比较理想,药物的毒副反应轻微,值得进行临床的推广。

  • 标签: 卡培他滨 奥沙利铂 晚期胃癌 近期疗效 毒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与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为阿托伐他汀的合理应用提供借鉴和指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住院患者52例,对其在医院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阿托伐他汀引起的不良反应共计39例。在所致不良反应结果统计中,原发疾病涉及最多的为合并心脑血管系统疾病24例,占46.15%;其次是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及内分泌疾病12例,占23.08%;最少是合并呼吸系统疾病3例,占5.77%。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不良反应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联合用药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实施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59例患者进行观察调查分析,分析59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的不良反应类型、不同给药途径下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59例由于喹诺酮类药物产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不良反应类型主要包括全身性损害、皮肤、附件损害、神经系统损害等不同类型,其中实施不同给药途径及联合用药与单纯用药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应在确定患者不存在禁忌症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应用,选择适合的给药途径,注意药物配伍禁忌,降低耐药性事件的发生率,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耐药 联合用药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以人性化护理对门诊人流手术心理状况的影响展开调查讨论。方法选择本院中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间接受人流手术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焦虑症状,对比两种护理方案的有效性。结果经研究发现,实验组中严重心理问题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的评分和对照组的评分差异显著,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有效的人性化护理活动能显著减少患者的心理焦虑,帮助患者恢复良好的心理状态,降低患者发生心理障碍的状况,值得推崇运用。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人流手术 心理护理 情绪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足月新生儿给予袋鼠式护理干预后对其疼痛反应以及体格发育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8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6例足月新生儿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研究护理方式期间,对照组(53例)采用基础护理方式完成护理;观察组(53例)选择基础护理+袋鼠式护理方式完成护理;最终就两组足月新生儿疼痛反应情况以及体格发育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同对照组足月新生儿疼痛反应情况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改善(P<0.05);同对照组足月新生儿体格发育情况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改善(P<0.05)。结论护理人员对于足月新生儿选择袋鼠式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对于其疼痛反应的缓解以及体格发育的改善可以做出充分保证,从而证明袋鼠式护理临床应用可行性。

  • 标签: 袋鼠式护理 新生儿 疼痛反应 体格发育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成药制剂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发生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40例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患者,整理收集其使用中药制剂治疗时产生的不良反应,统计患者年龄、用药类型、给药途径等造成的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年龄、用药类型、给药途径与中成药制剂发生不良反应有联系。从年龄看,年龄在60岁以上患者有24例,占60.00%,因此老年人是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的集中人群。并且,使用静脉滴注给药方式的有24例,占60.00%,造成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方式,其余患者如外用有3例,占7.50%。从用药类型来说,使用银杏达莫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粉针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50%(P<0.05),口服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于其他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因素与患者年龄、用药类型、给药途径有关。

  • 标签: 中成药制剂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