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诊治膝关节不典型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膝关节不典型疼痛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对其均进行MRI、X射片和膝关节镜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治疗措施。结果膝关节不典型疼痛患者关节镜诊断结果为21例骨性关节炎患者,1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16例髌骨下脂肪垫肥厚患者,12例膝关节滑膜炎患者,9例关节游离体患者;术后对患者进行8周时间的随访,患者均无出现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患者VAS疼痛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关节镜对膝关节不典型疼痛患者有很好的诊断效果,能为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小针刀配合针灸辨证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在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间接诊的132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66例患者实施常规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B组66例患者实施小针刀配合针灸辩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其治疗有效率比较,B组96.97%明显高于A组77.27%;组间治疗后的疼痛程度、肿胀程度、活动度比较,B组患者明显优于A组患者(P<0.05)。结论临床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小针刀配合针灸辨证治疗,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症状,帮助患者恢复膝关节功能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 , PVNS)关节镜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了 2008年 06月~ 2018年 10月我院收治的 23例膝关节 PVN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 10例)采用传统切开治疗方法,研究组( 13例)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方法。结果 术前、术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手术相关指标以及 SAS评分、 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 PVNS实施关节镜手术的治疗效果显著,且可明显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MRI及CT应用于诊断膝关节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从2014年9月至2017年4月间收治的膝关节损伤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均确诊为膝关节损伤,并将其作为标准进行对比。对所有患者均行MRI诊断和CT诊断,将MRI诊断方案作为实验组,而CT诊断作为对照组,评价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34(85.00%),而对照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26(65.00%),实验组诊断准确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诊断和CT诊断均是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诊断方案,分别具有其优势和劣势。而较CT诊断来说,MRI诊断应用于膝关节损伤患者的诊断方案中,能够有效提高膝关节的诊断准确率,具有更为积极的应用意义;医师在临床对患者进行诊断时,应当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对方案进行选择,如果想要保证诊断准确率,则应当尽可能联合多种方案进行诊断,促进患者的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研究胫骨高位截骨结合关节镜治疗膝内侧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7年1月-2018年2月间收治的膝内侧骨关节炎患者中选择52例进行此次研究,所有患者均实施胫骨高位截骨以及关节镜联合治疗,固定方法采用Tomefix内固定。所有患者均进行为期24个月的随访。对治疗效果以及预后康复质量进行评估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治疗优良率为90.4%。治疗后均未见血管神经损伤、关节强直等并发症,仅有2例出现术后感染,3.8%。随访结果显示HSS评分为(79.5±6.4)分,明显高于术前(P<0.05)。对比FTA测量结果也提示明显低于术前(P<0.05)。结论胫骨高位截骨结合关节镜治疗膝内侧骨关节炎的效果显著,不会引发严重并发症,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值得加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创伤性踝关节炎应用踝关节融合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开展回顾性分析,筛选2016年1月份-2017年1月份收治的创伤性踝关节炎的患者71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研究组患者进行微创踝关节融合治疗,参照组进行开放踝关节融合治疗。对两组临床指标情况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关节融合时间),并对两组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包括疼痛评分以及Kofoed评价治疗优良率。结果参照组患者关节融合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操作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情况与研究组比较均存在不同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跟踪随访优良率达到65.79%,参照组优良率为54.55%,两组跟踪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踝关节融合治疗创伤性踝骨关节炎效果较好,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对患者后期功能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截骨结合关节镜清理并治疗膝内侧骨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我院接收的由于胫骨关节外畸形导致的膝内侧骨关节炎患者42例,均采用胫骨高位截骨结合关节镜清理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切口为Ⅰ期愈合,未发生感染、腓总神经损伤、筋膜间室综合征等并发症;术后1年患者的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术前,术后3年评分略有下降,但仍高于术前;术后1年、3年FTA明显低于术前;术后1年aLPTA低于术前,术后3年略有上升,但仍低于术前,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内侧骨关节炎患者应用胫骨高位截骨结合关节镜清理治疗,所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关节镜在膝关节损伤诊断治疗中的价值,为膝关节损伤诊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6月收治的7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采取MRI诊断的对照组、关节镜诊断并治疗的观察组。对比对照组、观察组膝关节损伤患者诊断情况、Lysholm评分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组间前/后交叉韧带、胫骨平台骨折、内/外侧副韧带、半月板损伤诊断方面,观察组半月板损伤诊断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Lysholm评分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关节损伤采取关节镜诊断、治疗,具有准确率高、膝关节功能改善明显、治疗效果显著等价值,具有推广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膝关节骨关节病患者给予关节镜治疗期间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行关节镜治疗的膝关节骨关节疾病患者90例,通过数字随机分组法包括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分别给予一般护理干预方法、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疼痛情况与膝关节功能指标做观察比较。结果术后7d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观察,在FMA评分与关节活动度改善方面观察组均有明显优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疼痛评分观察,NRS评分结果观察组(3.25±1.00)分,与对照组(6.20±0.50)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随访调查,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结果(81.50±2.50)分,与对照组(62.50±4.00)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骨关节病患者关节镜治疗过程中,配合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帮助患者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膝关节功能、缓解疼痛症状等有积极作用,应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补肾活血方对肾虚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肾虚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治疗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及西药组,给予西药组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在其基础上给予联合组补肾活血方,比较其治疗有效率、关节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并检测其治疗前后关节液中IL-β、TGF-β1水平。结果联合组治疗有效率为94.12%,显著高于西药组(P<0.05),且治疗前患者膝关节情况相应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其指数均有所降低,且联合组降低程度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其关节液中IL-β、TGF-β1水平基本一致(P>0.05),经过治疗后,IL-β水平有显著下降,而TGF-β1水平有显著提高,且其指标改善程度联合组均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采用补肾活血方治疗肾虚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症状的改善,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锁定钢板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或骨不连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0月到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84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或骨不连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42例,对照组应用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组应用锁定钢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的骨折愈合率是88.1%,治疗组是100.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SS评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是16.7%,治疗组是7.1%,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或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骨折愈合率,改善膝关节功能,且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行。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骨水泥和止血带对膝关节置换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从2015年4月—2017年3月来该院接受治疗的膝关节置换患者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比组,每组30例。在置换时,对比组行骨水泥止血,在对比组的基础上对实验组行止血带止血。观察两组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凝血酶时间的变化,并收集记录相关数据。结果骨水泥置入60min、120min时组内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值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的变化更为明显。骨水泥置入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骨水泥置入后在均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凝血酶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凝血酶时间均处于正常范围内。在180min时,两组基本恢复正常。相对于对比组,实验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更高、纤维蛋白原更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更短。结论骨水泥可提高膝关节置换患者凝血功能的状态,止血带可进一步加剧这种高凝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