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通过对长顺绿壳蛋鸡原种场 100 套种鸡,采用 ELISA 方法检测禽白血病A/B 亚型和J 亚型抗体、P27 抗原,结合 品种选育, 淘汰阳性鸡,经 4 个世代净化,种鸡血清禽白血病 A/B 亚型阳性率 8. 88%、禽白血病 J 亚型阳性率 9. 17%,种蛋ALV - P27 阳性率 2.02%。

  • 标签: 长顺绿壳蛋鸡 禽白血病 原种场 净化
  • 简介:新型血管栓塞的研发一直是介入放射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自1985年我国学者首次将中药白及作为血管栓塞以来,中药栓塞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发展起来,目前相关的文献报道也较多,现将已报道的中药栓塞做一综述.

  • 标签: 栓塞 治疗性 中草药
  • 简介:目的:探讨头颈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比剂量优化与成像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将80例头颈部CTA随机分为A、B2组,各40例,分别采用常规剂量(65~90m1)与优化剂量(46~50m1)行16层螺旋CT动脉血管成像,利用原始图像、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组(MPR)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从而对cTA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A、B2组全程血管内浓度曲线波动甚微、形态基本一致,主观判断无明显差异,优化方案组能有效消除头臂静脉高密度伪影干扰,显著提高颈部动脉起始段及颅内动脉的显示能力,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远侧段图像质量,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颅内静脉显影淡、动脉显示质量高,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颈部16层螺旋CTA对比剂量优化方案,能够明显减少上腔静脉、颅内静脉伪影,提高图像质量,完全满足临床诊断需要。

  • 标签: 头颈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造影剂 诊断显像
  • 简介:目的:探讨64层MSCT主动脉血管成像中使用较低剂量对比的可行性。方法:主动脉血管成像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3组。A组为对比70mL+生理盐水30mL;B组为对比60mL+生理盐水40mL;C组为对比50mL+生理盐水50mL。注射速率均为5mL/s,扫描延迟时间采用自动触发技术。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后进行图像重组,测量升主动脉、T7及L2水平降主动脉、主动脉分叉处CT值。由主治医师及副主任医师各1名独立阅片,对血管强化程度、主要分支血管显示清晰度进行评价。结果:A、B2组4个解剖部位CT值及主要分支血管显示清晰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64层MSCT主动脉血管成像中,应用低剂量对比(对比60mL+生理盐水40mL),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要求。

  • 标签: 主动脉 造影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肿瘤微环境与正常组织相比存在显著差异,利用肿瘤组织的理化特性,研发肿瘤微环境响应型磁共振纳米造影,不仅能够提高肿瘤的成像效果,而且有望用于肿瘤治疗。

  • 标签: 肿瘤微环境 磁共振成像 分子影像
  • 简介:近年来,低辐射剂量扫描因其辐射损害较低,越来越多应用于CT检查,低浓度对比的低毒副作用优势也受到研究者关注,但将两种技术相结合的研究较少。本文就胸部CT增强扫描中低辐射剂量和低浓度对比的应用与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 标签: 低辐射剂量 低浓度对比剂 胸部CT增强扫描 体型特异性剂量评估
  • 简介:目的:探讨三维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adaptiveiterativedosereduction3D,AIDR3D)迭代重建技术结合低对比用量在肝脏病灶扫描中的应用。方法:前瞻性地将60例肝脏占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常规组)采用滤过反投影(filteredbackprojection,FBP)重建+常规对比用量(1.5mL/kg),B组(双低剂量组)采用AIDR3D重建+低对比用量(1.0mL/kg)。对两组图像主观噪声、总体质量及是否达到诊断要求,按1~5分(1分最差,5分最优)予以评分。定量计算两组图像的有效辐射剂量、图像噪声、信噪比(signal-to-noiseratio,SNR)、对比度噪声比(contrast-tonoiseratio,CNR)。计量资料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独立样本t检验及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test)。结果:B组有效剂量较A组降低约32.1%;主观评估中,B组图像质量评分与A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客观评估中,B组图像噪声低于A组,CNR与SNR高于A组(P〈0.05)。结论:低对比剂量结合AIDR3D重建技术,在降低CT辐射剂量及减少造影用量的条件下,仍可得到符合诊断标准的图像。

  • 标签: 对比剂 计算机断层扫描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 简介:目的:应用3.0TBOLD-fMRI评估灯盏花素对大鼠对比急性肾损害(CI-AKI)的抵制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灯盏花素组和对照组各30只,灯盏花素组于注射对比前后连续注射灯盏花素注射液7d(1次/d),对照组于注射对比前后连续注射生理盐水7d.2组于注射对比前及注射对比后20min、24h、48h、72h和7d共6个时间点行3.0TBOLD-fMRI扫描,测量大鼠肾脏外髓部R2*值,取大鼠肾脏病理检查,HE染色后评价外髓部肾小管损伤情况,分析比较2组R2*值及病理损伤变化.结果:灯盏花素组注射对比20min后R2*值持续升高至24h,48h回落直至7d时;对照组注射对比20min后R2*值升高,持续至72h,7d后回落至注射对比前.注射对比后48、72h灯盏花素组与对照组R2*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余时间点2组R2*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理结果表明,对照组注射对比后20min肾脏外髓部肾小管出现损伤,24~48h损伤减轻,72h损伤又加重,但低于20min时,7d后损伤加重,接近20min组;灯盏花素组注射对比后20min肾脏外髓部肾小管损伤严重,24~48h损伤减轻,渐低于对照组损伤程度,72h损伤又加重,但低于对照组,7d后损伤减轻.注射对比后,24h时2组损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时间点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3.0TBOLD-fMRI可评估CI-AKI引起的肾髓质氧含量的变化,提供定量的R2*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灯盏花素注射液对大鼠CI-AKI的早期保护作用.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灯盏花素 对比剂急性肾损害 大鼠
  • 简介:目的:探讨三维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adaptiveiterativedosereduction3D,AIDR3D)联合低管电压、低对比用量在上腹部CT扫描中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低剂量组两组(每组30例)。常规组管电压120kV,滤波反投影法(filteredbackprojection,FBP)重建,对比用量1.5mL/kg;低剂量组管电压100kV,AIDR3D重建,对比用量1.0mL/kg。测量两组图像肝实质、主动脉、右侧竖脊肌、前腹壁皮下脂肪的CT值及标准差,计算主动脉和肝实质的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ratio,CNR)、信噪比(signal-to-noiseratio,SNR),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CTdoseindex,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oselengthproduct,DLP),计算辐射有效辐射剂量(effectivedose,ED),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两组图像之间主动脉和肝实质CT值、CNR,SNR,图像噪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主观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CTDIvol及ED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上腹部CT检查中,AIDR3D技术联合低管电压(100kV)、低对比用量可在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用量的同时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

  • 标签: 计算机断层扫描 管电压 辐射剂量 对比剂 图像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receptor2,VEGFR2)微泡造影用于肿瘤血管生成的超声分子成像。方法:用生物素-亲和素桥接法制备靶向VEGFR2超声微泡,免疫荧光法检测微泡与抗体的结合。建立裸鼠HepG2肝癌皮下种植瘤模型,随机分成靶向组(n=5)和非靶向组(n=5),经尾静脉团注相同剂量靶向微泡或非靶向微泡,录像并绘制时间-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curve,TIC);注入造影5min后利用高声压爆破技术清除肿瘤内部微泡,比较爆破前后两组造影图像灰阶强度的下降,估计靶向微泡在体内与靶点的结合能力。结果:靶向造影和非靶向造影均表现为裸鼠皮下瘤的显著增强,但TIC显示两组间曲线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940.4±200.9)dB?svs.(2796.8±452.3)dB?s,P=0.001];微泡爆破后靶向组灰阶强度降低显著大于非靶向组[(7.61±2.20)dBvs.(3.74±1.40)dB,P=0.010]。结论:靶向VEGFR2微泡造影在体内能显著增强肿瘤血管成像,可作为监测肿瘤血管生成的较可靠分子影像学探针。

  • 标签: 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微泡 HepG2肝癌模型 肿瘤血管生成 超声分子成像
  • 简介:目的:制备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receptor2,VEGFR2)超声造影,评价其物理性质及对肿瘤细胞的寻靶能力。方法:利用生物素-亲和素桥接法将微米级超声造影USphere与VEGFR2抗体结合,制备靶向VEGFR2超声造影,检测其粒径分布;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不同细胞株(高转移肝肿瘤细胞MHCC-97H及正常肝细胞LO2)中VEGFR2表达强度,以及靶向与非靶向VEGFR2超声造影对MHCC-97H和LO2细胞的结合能力。结果:靶向VEGFR2超声造影微泡分布均匀,平均粒径(1012.67±78.59)nm,免疫荧光法显示VEGFR2抗体可特异性连接于微泡表面。标记荧光的VEGFR2抗体在MHCC-97H细胞高表达,在LO2细胞低表达。免疫荧光定量显示靶向VEGFR2造影在MHCC-97H细胞中的荧光强度比值(微泡荧光强度/细胞荧光强度)为0.75±0.32,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靶向VEGFR2超声造影,其大小稳定均一,可与高表达VEGFR2的MHCC-97H细胞特异性结合。

  • 标签: 靶向超声造影剂 生物素-亲和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超声分子成像 肿瘤血管生成
  • 简介:目的以高分子聚合物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为成膜材料制备携抗HER-2抗体空心纳米靶向超声造影,并考察其体外寻靶及显像效果。方法以樟脑为致孔,通过改进的双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PLGA纳米超声造影,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及激光粒度仪对其一般特性进行表征;并用碳二亚胺法将造影与抗HER-2抗体耦联制备携抗HER-2抗体的PLGA靶向纳米超声造影,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对其体外寻靶能力进行初步评估,考察其体外成像效果。结果PLGA纳米超声造影的平均粒径为(152.00±58.08)nm,粒子呈规则球形,大小均一,分散性好。体外寻靶实验显示,携抗HER-2抗体的PLGA靶向造影较多牢固地聚集到乳腺癌细胞表面。体外成像实验显示,PLGA靶向纳米超声造影显像呈细腻均匀的点状高回声,后方回声未见明显衰减。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携抗HER-2抗体的PLGA靶向纳米超声造影,其能与HER-2受体高表达的乳腺癌细胞体外特异性靶向结合,且体外显像效果较好。

  • 标签: 聚乳酸羟基乙酸 纳米粒子 靶向超声造影剂 抗HER-2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