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对妇科肿瘤化疗患者在实施心理干预护理的同时,进行延续护理,对其焦虑心理的效果和影响。采用的方法:在我院妇科在2019年6月-2021年7月期间收治的全部肿瘤化疗患者中,选择70例作为本次实验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所有实验对象分成两个小组,每组人数相同,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心理干预联合延续护理。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在化疗前后对患者分别进行焦虑评分,根据评分结果,比较两种不同的护理方式对患者的情绪状态的影响。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情绪状态没有太大的差异。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情绪状态明显好于对照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明显(P<0.05)。结论:妇科肿瘤化疗患者在疾病的折磨下,身心都受到了巨大的损伤,通过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联合延续性护理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使其能够正视自己的病情,缓解不良情绪,积极配合后续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透析患者接受个性化心理管理干预的实际价值进行研究。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20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共计100例,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个性化心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F-36得分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初产妇分娩实施产前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初产妇260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130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另外13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产前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将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以及分娩方式的情况进行探讨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显著比对照组患者焦虑评分低,观察组患者抑郁评分情况显著比对照组患者抑郁评分情况低,差异显然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自然分娩率显著比对照组患者自然分娩率高,对照组患者剖宫产率显然比观察组剖宫产率要高,差异显然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实施产前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改善产妇负面情绪,在临床上之的应用与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心理特征以及及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方法:选择我院重症监护室自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患者,按照此次临床研究目标的要求,将所有患者进行随机且平均的分组,每组患者的数量均保持为40例,同时确保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并无异样,将其中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的40例患者纳入至对照组中,剩余40例患者均全部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并详细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及住院情况三项数据结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5%、平均住院时间为(16.58±3.42)天、平均住院费用为(16352.69±132.64)元;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平均住院时间为(10.52±2.48)天、平均住院费用为(11546.84±124.21)元,综合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上述数据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重症监护室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为了强化患者的护理效果,须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确保患者的心情舒畅,从而提升其临床护理工作的配合度,并促使其主动、积极参与到各项临床护理工作中。
简介:摘 要:目的 探讨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与心理护理效果。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3月,抽取医院该阶段收治的40例血液透析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的血液透析治疗时间将患者分为3组,初次确诊并确定要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为早期组(20例),已经接受血液透析治疗1~3个月患者为中期组(10例),已经接受血液透析治疗3个月以上患者为晚期组(10例),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估,结合患者评估结果制定并实施心理护理后,获取三组患者的评估结果并进行对比。结果 护理前,早期组HAMA评分、HAMD评分与晚期组比较无差异(P>0.05);早期组、晚期组HAMA评分、HAMD评分均高于中期组(P0.05);早期组、中期组HAMA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晚期组(P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职业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于我院收治的慢性职业病患者中随机抽取37例,调查患者存在的负面心理问题。针对患者展开心理干预,对比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生活质量以及负性情绪。结果:本组37例患者中,主要存在焦虑29例(78.38%),抑郁14例(37.84%),悲观34例(91.89%),易怒16例(43.24%),怨恨18例(48.65%),回避5例(13.51%),获益8例(21.62%)。护理前SAS(52.67±5.43)分,SDS(51.25±6.38)分,PSQI(8.72±0.54)分,SF-36(84.32±6.75)分。护理后SAS(43.94±5.26)分,SDS(41.80±5.76)分,PSQI(5.10±1.12)分,SF-36(90.42±3.24)分。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慢性职业病患者普遍存在一定负面心理问题,对患者采取心理护理有利于改善其负面情绪,进而提高生活和睡眠质量,对于患者治疗和回归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