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症的风险因素,并寻找早期识别该疾病的方法。方法:于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期间,对110例妊娠期高血压症患者进行了对比研究。收集了她们的临床资料,并分析了可能的风险因素,包括年龄、BMI指数、家族史、生活方式等。同时,还对早期识别妊娠期高血压症的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经过对比研究,发现年龄、BMI指数和家族史是妊娠期高血压症的重要风险因素。此外,还发现了一些可用于早期识别该疾病的方法,包括定期血压监测、生活方式干预等。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年龄、BMI指数和家族史是妊娠期高血压症的重要风险因素,可以作为早期识别该疾病的参考。此外,定期血压监测和生活方式干预也可以帮助早期发现和干预妊娠期高血压症,降低其发病率和对母婴的不良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信发送心电图对提高护士识别STEMI心电图的效果。 方法以40例心血管内科教学学生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20年4月-2020年11月,分为参照组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急诊分诊中实施早期识别和干预措施的护理效果,以期优化分诊流程,提高急诊医疗服务的整体效率。方法:研究选取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就诊于我院急诊科的患者10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0例。干预组实施了包括快速评估系统、专业培训和多学科团队合作的综合早期识别和干预措施。对照组则接受常规急诊分诊流程。观察指标包括患者满意度、治疗效率、医疗质量和安全性。结果:干预组在治疗效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平均治疗时间缩短了约7分钟(P < 0.001)。医疗质量和安全性方面,干预组的治愈率、好转率和再入院率均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护理满意度方面,干预组的非常满意比例为380例对280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结论:急诊分诊中实施早期识别和干预措施能有效提升护理效果,改善患者满意度,并提高治疗效率和医疗质量。这些发现为急诊护理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推动急诊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
简介:目的通过性病门诊就诊者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counsellingandtest,VCT)的临床资料探讨实行VCT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98例性病门诊就诊者艾滋病VCT的临床资料,包括咨询的主要原因、危险因素评估、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及关心的主要问题等。结果为498例咨询者提供VCT服务,其中477例(95.9%)接受了艾滋病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抗体检测,9例(1.8%)初筛阳性;咨询主要原因:非婚性接触339例(66.5%),自觉有艾滋病或其他性病症状187例(37.6%),配偶性病感染史23例(4.6%),拒绝报告原因15例(3%),怀疑被室友传染4例(0.8%);危险因素评估:合并其他性病感染201例(40.4%),多性伴358例(71.9%),肛交史66例(13.3%),男男同性恋45例(9.0%);大部分咨询者对艾滋病基本知识有所了解,对HIV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达到85%以上,但仍存在着不少误区;咨询者关心的问题有艾滋病的传播途径(98.2%)、预防知识(98.0%)、临床表现(73.3%)。结论性病门诊是艾滋病高危人群集中的场所,医护人员认真履行VCT服务,做好咨询者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行为干预等综合关怀工作,对艾滋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肝硬化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早期识别护理的意义。方法:从 2018年 08月 -2019年 08月期间在我院肝硬化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随机选取 106人,随机分成两组后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早期识别护理,比较分析两组研究对象停止出血时间、输血治疗率、再出血率以及死亡率的差异,进而分析早期识别护理的应用价值。结果:常规护理组和早期识别护理组研究对象停止出血时间分别为( 10.87±6.85)天和( 7.15±5.19)天,早期识别护理组研究对象较早的停止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常规护理组研究对象输血治疗、再出血、死亡分别有 22例、 7例和 6例,分别占比 41.51%、 13.21%和 11.32%,早期识别护理组研究对象输血治疗、再出血、死亡分别有 14例、 4例和 2例,分别占比 26.42%、 7.55%和 3.77%,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相比常规护理,对肝硬化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早期识别护理有效加快患者康复进程,降低患者输血治疗率、再出血率和死亡率,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足显微外科临床护理风险的识别,并根据相关风险明确预防警示措施。方法:2021年6月进行研究在此期间对研究样本进行合理的选择,主要对象为本院中手足显微外科收治的患者,共选取100例,使用计算机录入患者的相关资料,同时应用软件进行治疗的整理和分析,并合理地进行分组,即护理中采用风险管理的研究组(n=50例)、常规护理管理的参照组(n=50例)。研究期间详细了解护理工作所产生的相关数据,统计后分析和比较。研究与2022年6月截止。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及管理后统计满意度和风险发生率,研究组满意度(94.0%)、风险发生率(4.0%)比参照组满意度(72.0%)、风险发生率(16.0%),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明显的差异。结论:在手足纤维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较多风险,对相关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采用针对性预防警示措施,能够有效地规避风险的发生,并促进护理质量和满意度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 :对急性主动脉夹层高危因素进行早期识别,进而采取对应护理模式进行干预,以探求该模式的护理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于 2017 年 11 月— 2018 年 12 月收治的 68 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展开研究,采取随机分组法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则通过高危因素的早期识别之后开展有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就治愈率而言,研究组为 76.47% ,对照组仅为 55.88% ;就死亡率而言,两组患者分别为 29.41% (对照组) vs 8.82% (研究组),可见以上两组数据中研究组均占据显著优势,组别间数据差异均展现出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急性主动脉夹层高危因素的早期识别以及护理干预可产生良好的运行价值,可推动患者死亡率有效降低,治愈率由此提升,值得进行借鉴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