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检验科采血室小儿静脉采血中开展无痛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中病例筛选为我科检验科采血室接收的小儿静脉采血患儿8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开展无痛护理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采血依从性以及家属配合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提高,患儿的采血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以及采血不良反应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检验科采血室小儿静脉采血中开展无痛护理管理模式,可使临床护理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增强患儿的采血依从性和家属配合度,减轻患儿采血疼痛程度,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和采血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检验科 采血室 小儿静脉采血 无痛护理管理模式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翻译10条目简易心理烊性量表(10-itemConnor-DavidsonResilienceScale,CD-RISC-10)并进行信效度检验,确定其截断值.[方法]对汉化后的CD-RISC-10量表各条目进行鉴别系数的判定以删除鉴别力不强的条目,采用临界比率值(CR)及项目通俗性(PL)测定,用鉴别力指数(D)来衡量项目间的鉴别力.对中文版CD-RISC-10量表进行结构效度检验,选择303名肿瘤患儿父母随机分为探索性因子分析组(EFA组)148人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组(CFA组)155人进行因子分析,用Kessler症状评分量表以及医学应对量表进行聚合效度的检测,并确定肿瘤患儿父母心理烊性的截断值.[结果]修订后中文版CD-RISC-10量表仍保留10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了2个因子,分别为适应性及軔性,累积方差解释量为61.859%,CD-RISC-10总的Cronbach、a为0.873,分半信度为0.786,各维度重测信度为0.844-0.932.肿瘤患儿父母心理烊性的截断值为25.5分.[结论]修订后的中文版CD-RISC-10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且使用方便,适合临床科室作为肿瘤患儿父母高危心理的初步筛查工具.

  • 标签: 心理烊性 肿瘤患儿 父母亲 10条目简易心理烊性量表 信度 效度
  • 简介:摘要:目的:本项研究的宗旨是深入分析持续质量提升的护理干预措施在血常规检测前样本采集质量管理上的影响,目的在于增强检测成果的精确度与信赖度,进而促进临床诊疗工作的效能。方法:实施一种随机分配实验方案选取自2023年3月起至2024年1月为止,在本医疗机构接受诊疗并需要进行全血细胞计数的60位病人,以随机方法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取了一连串不断的质量提升的看护行动涵盖了从对抽血工作人员的教育、抽血过程的标准化到抽血场所的改善等各个方面,尽管这些措施并非穷尽所有可能。相比之下对照组仍然保持了标准的抽血程序。两批次的抽血样本的品质监管状况通过衡量样本污染频率、血液细胞损坏比例等主要参数来进行评价。结果:经过为期近一年的实施和观察,观察组的采血标本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明确地讲观察组中的样本污染程度与血液细胞损坏比率都显著低于对照组,这一差别在统计上是显著的(P值低于0.05)。结论:不断的品质优化护理措施可以显著增强血液常规分析前样本的质量监管降低样本在检验前受到污染和细胞损伤的风险,从而促进分析成果的精确度和信赖度。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护理干预 血常规检验 质量控制 采血标本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末梢血C反应蛋白(CRP)+血常规检验在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2.10月至2023.10月于我院就诊的50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以及同期于我院体检的50例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行血常规和末梢血CRP检验,分析诊断价值。结果:细菌感染性疾病组患儿的CRP及白细胞计数高于健康体检组(P<0.05);末梢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单一检验(P<0.05)。结论:末梢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联合检验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值得应用。

  • 标签: 儿童 细菌感染性疾病 血常规检验 末梢血CRP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末梢血C反应蛋白(CRP)+血常规检验在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2.10月至2023.10月于我院就诊的50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以及同期于我院体检的50例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行血常规和末梢血CRP检验,分析诊断价值。结果:细菌感染性疾病组患儿的CRP及白细胞计数高于健康体检组(P<0.05);末梢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单一检验(P<0.05)。结论:末梢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联合检验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值得应用。

  • 标签: 儿童 细菌感染性疾病 血常规检验 末梢血CRP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检验科临床微生物培养质量的相关因素及病原菌的耐药程度。方法:采取回顾式分析方法,对我院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检验科临床微生物培养的上万份样本进行相关因素的检测,探讨影响微生物培养质量的具体原因,了解病原菌的耐药程度。结果:本次研究认为影响临床微生物培养质量的相关因素,包含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人员因素,具体培养的准确率达到82.08%,符合质量规范的相关要求。在所有样本的类型当中,痰液样本受到的影响最少准确率最高,病原菌耐药程度按照类型来进行划分。结论:开展综合质量监测,做好规范性存储,提高采集的精准程度,可以减少外部和内部环境,对于检验科临床微生物培养质量造成的负面影响,未来需要着重提升操作人员的规范化技术水平,以改善科室管理的质量。

  • 标签: 微生物培养 病原菌耐药 科室建设
  • 简介:目的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理论(failuremodeandeffectsanalysis,FMEA)提高三级医院细菌培养标本检验前的质量管理。方法成立院级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小组,对标本检验前质量控制中存在的失效模式进行风险评估,通过FMEA分析法确定5项影响质量的失效因子为高风险因子,制定改进措施,比较FMEA实施前后风险优先指数值(riskprioritynumber,RPN)及标本不合格率。结果FMEA实施后,标本检验前质量管理5项失效模式的RPN值均显著下降;标本不合格率由0.085%降低到0.046%。结论将FMEA应用于标本采集与收送流程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可以有效地提高标本检验前合格率,确保检验分析质量,提高医院风险管理水平。

  • 标签: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三级医院 标本检验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血常规结合凝血6项指标检验在不同孕期孕产妇临床妊娠期间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2023年曾在本院系统进行孕前检查的孕妇中随机选择了400例,在将他们平均分为四组的基础上,对比他们的检验结果。结果 血常规检查的几项指标中,RBC、WBC及RDW的数据呈现递增态势,PLT数据呈现递减态势。在凝血6项检查的几项指标中,FIB、D-D的数据呈现递增态势,APTT、AT-III、TT的数据呈现递减态势。结论 对于孕间相关异常病症的诊断而言及时进行血常规结合凝血6项指标检验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更好地确保孕妇及胎儿的安全。

  • 标签: 常规结合凝血6项指标检验 不同孕期 孕产妇 高凝血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中免疫球蛋白G(IgG)、IgA、IgM水平在肝衰竭诊断中的影响,并通过对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的50例肝衰竭患者进行分析。收集了临床特征和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数据,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gG、IgA和IgM水平与肝衰竭的严重程度呈现一定的关联。高或低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可能与肝脏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异常有关。血清免疫球蛋白作为辅助诊断指标具备潜力,但仍需进一步大样本量、长期随访等研究来验证其准确性和可行性。本研究结果对于提高肝衰竭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血清免疫球蛋白 肝衰竭 免疫球蛋白G IgG 免疫球蛋白A IgA 免疫球蛋白M IgM肝功能 免疫异常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本研究分析了血常规检验在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的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收集了60例病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血常规指标可用于区分这两种贫血类型。例如,在缺铁性贫血患者中,血红蛋白水平和红细胞计数降低;而地中海贫血患者可能有异常的血红蛋白电泳图谱。此外,血常规指标与其他临床指标有一定关联性,支持其在诊断鉴别中的应用价值。研究结果强调了血常规检验提高这两种贫血诊断准确率和诊断价值的重要性。然而,研究还存在数据样本限制和未考虑其他影响诊断因素的局限性。进一步研究应探索优化血常规检验方法,并结合其他生化指标和遗传学分析等技术,以提高对这两种贫血的准确诊断能力,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并推动早期干预和管理策略的发展。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缺铁性贫血 地中海贫血 诊断准确率 诊断价值 应用效果分析 生化指标 早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