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研究分析疏肝通瘀汤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100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口服消心痛片治疗,实验组服用疏肝通瘀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相较于治疗前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时间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验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时间减少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应用疏肝通瘀汤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简介:目的研究丹参联合运动对老年血瘀症大鼠模型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交互作用。方法D-半乳糖皮下注射,建立老年血瘀大鼠模型。采用3×3析因设计分组,将模型动物随机分为9组,分别给予丹参(0、1.5、3g·kg^-1)及游泳(0、20、40min)处理。持续7周后,采用激光散斑血流监测视频系统检测大鼠下肢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变化,测定下肢压力后反应性充血(PORH)。腹主动脉采血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取血清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结果丹参与运动均可提高模型大鼠下肢微循环灌注量(P〈0.01,P〈0.05),且二者有交互作用(P〈0.05)。丹参可显著提高模型大鼠下肢充血速率(P〈0.01)。丹参与运动均可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率(P〈0.05,P〈0.05),且均可降低模型大鼠FIB含量(P〈0.01,P〈0.01),且二者有交互作用(P〈0.01)。运动可显著提高模型大鼠血清中SOD的含量(P〈0.05)。丹参和运动均可降低模型大鼠血清中MDA含量(P〈0.05,P〈0.01)。结论丹参联合适当运动可降低血小板聚集率、FIB、MDA,并提高SOD,从而提高老年血瘀大鼠微循环灌注量,改善微循环障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了解益气活血组方对于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4例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纳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西药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使用益气活血方。结果:单一使用常规西药方案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中无效,有效,显效以及见效率数据分别为6(14.29%),22(52.38%),14(33.33%),85.71%,增加使用益气活血方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对应数据分别为2(4.76%),18(42.86%),22(52.38%),95.24%(P<0.05)。结论:对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联合基础用药方案使用益气活血方能够辅助放大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了解益气活血组方对于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4例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纳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西药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使用益气活血方。结果:单一使用常规西药方案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中无效、有效、显效以及见效率数据分别为6(14.29%)、22(52.38%)、14(33.33%)、85.71%,增加使用益气活血方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对应数据分别为2(4.76%)、18(42.86%)、22(52.38%)、95.24%(P<0.05)。结论:对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联合基础用药方案使用益气活血方能够辅助放大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穴位敷贴治疗气虚血瘀型心律失常的护理对策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到我院接受气虚血瘀型心律失常护理的患者,共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的方式,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中医护理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心功能指标。结果:经护理干预后对比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心功能指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穴位敷贴治疗气虚血瘀型心律失常的患者采用中医护理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血瘀证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血瘀证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数字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采用桃红四物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四项水平、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聚集率(PAG)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凝血四项检查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DD、FDP、PLT、PCT、PAG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血瘀证患者应用桃红四物汤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同时减少了肿瘤的复发及转移,值得被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化瘀”“祛痰”以及“化瘀祛痰”治法对高脂血症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高脂饮食复制高脂血症动物模型,以“丹参饮”“二陈汤”“丹参饮合二陈汤”为模式药物,通过检测血脂水平和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来探讨“化瘀祛痰”对高脂血症的治疗效果。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浆中的CHO、TG、HDL-C含量显著性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辛伐他汀组小鼠血浆中CHO含量显著降低(P<0.05),TG、LDL-C、HDL-C含量有所降低;丹高组小鼠血浆中CHO、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丹低组小鼠血浆中TG水平显著降低(P<0.05);二陈汤低剂量组小鼠血浆中的TG含量显著降低(P<0.05);二陈汤高剂量组中小鼠血浆中的CHO、TG含量显著降低(P<0.05),HDL-C含量显著性降低(P<0.05)。丹参饮合二陈汤组的CHO、TG、LDL-C含量呈现显著下降(P<0.05),HDL-C含量则呈现显著上升(P<0.05)。各给药组小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均有显著改善。结论:“丹参饮”“二陈汤”“丹参饮合二陈汤”对高脂血症模型动物血脂水平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脾虚湿毒蕴结型慢性宫颈炎合并HPV感染患者实施益气化湿解毒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入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脾虚湿毒蕴结型慢性宫颈炎合并HPV感染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33例。参照组行辛复宁治疗,研究组行益气化湿解毒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中医症候分数及临床特征分数。结果①研究组总有效率84.85%高于参照组63.63%,组间对比P<0.05。②治疗之后,研究组的中医症候及临床特征分数均低于参照组,对比P<0.05。结论益气化湿解毒汤加减辅助治疗对于脾虚湿毒蕴结型慢性宫颈炎合并HPV感染患者而言,能缓解临床症状,副作用小,值得推广和应用。
简介:目的:评价头孢呋辛钠与疏风解毒胶囊对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呋辛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风解毒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体温复常时间、咽痛消失时间,以及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体温复常时间、咽痛消失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头孢呋辛钠与疏风解毒胶囊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症状与体温复常时间快。
简介:目的探讨扶正化瘀方提取物对大鼠脂肪性肝炎与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以CCl4皮下注射加高脂低蛋白饮食复合因素造模3-6w,药物组自造模之日起,给与10ml/kg大鼠体重的扶正化瘀方提取液,相当于含生药扶正化瘀方1.5以g,每日1次,分别灌胃3w和6w。观察肝组织脂肪变性与炎症变化、胶原沉积;测定血清肝功能和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含量;肝组织匀浆测定TG、TC、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γ-谷氨酰转肽酶(GGT)活性、羟脯氨酸(Hyp)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westem印迹法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部位与水平。结果扶正化瘀方提取物用药3w可改善模型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与炎症;血清TBil含量,模型大鼠为(33.8±14.5)μmol/L,药物组为(24.1±12.5)μmol/L(P〈0.05);血清白蛋白含量模型大鼠为(25.9±0.7)g/L。药物组为(28.3±1.5)g/L(P〈0.05)。降低模型肝组织Hyp、TG与MDA含量(P〈0.05)。提高SOD活性(P〈0.05)。扶正化瘀方提取物用药6w可减轻模型大鼠肝纤维化;降低血清ALT、AST水平(P〈0.05);降低肝组织Hyp、TG与MDA含量和GGT活性(P〈0.05),提高SOD活性。扶正化瘀方提取物用药3w与6w均可明显减少模型大鼠肝组织的α-SMA高表达(P〈0.05),且6w作用较3w更为明显。结论扶正化瘀方提取物可显著改善大鼠脂肪性肝炎、抑制脂肪性肝纤维化,其作用机制与抗肝组织脂质过氧化、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70例我院2018年8月至2020年6月的气虚血瘀型中风患者进行研究,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分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采取补阳还五汤治疗,实验组采取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NIHSS评分、FMA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对气虚血瘀型中风患者采取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运动功能,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