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研究主要讨论中国美国的经济规模比较问题。本研究以1995年为基年,用生产法测算中美货币的双边购买力平价(PPP),并得到中国国际可比的GDP。本文把各研究者对中国国际可比GDP的测算结果外推到2004年,与其他估计相比较,本文对中国国际可比GDP可能提供了一个更合理的估计。在2004年,中国国际可比GDP接近于美国的1/3,而中国的经济规模也超过了日本。研究结果否定了所谓以1000美元为发展阶段划分的论断。在某一年份中国可能具有不同的以美元表示的人均GDP,如2458美元(2003年美元)、523美元(1964年美元)或1241美元(1980年美元)。

  • 标签: 经济规模 国际比较 生产法
  • 简介:影子银行通常是指位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影子银行在加速金融创新、推动金融发展的同时,对金融稳定也造成了一定的负向冲击效应。本文对比分析了金融稳定理事会等主要经济体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法律制度和监管范围,再从影子银行运行状况等角度分析了我国影子银行现阶段运行状况。借鉴国际经验并立足我国实际,提出了监管建议。

  • 标签: 影子银行体系 金融创新 国际监管
  • 简介:自1999年3月1日起,中国电信资费进行了过渡性调整。朱鎔基总理针对这一次调价说,"降得还不够,还要继续降价"。通过对电信资费的国际比较,可以得出结论,朱总理对这次电信资费调整的估价是完全正确的。这从以下的分析比较中可以看出。

  • 标签: 电信资费 人民币 国际比较 因特网 资费调整 资费水平
  • 简介:通货膨胀是价格持续上涨的过程,或者说,是货币价值持续下跌的过程。根据弗里希的观点,通货膨胀理论分为传统和现代两种类型。古典和新古典的,凯恩斯的,汉森的以及需求拉上和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理论属传统类型。由于传统的通货膨胀理论具有只注重解释物价水准,忽略通货膨胀是一个过程的缺陷,同时,传统的通货膨胀理论说不清短期的和长期的区别和联系,另外,它也没有展开对于通货膨胀预期的研究,未能利用菲利普斯曲线。所以现代通

  • 标签: 反通货膨胀政策 反通货膨胀措施 膨胀理论 通货膨胀率 抑制通货膨胀 收入政策
  • 简介:近年来,我国农业支持保护体系逐步健全,已经成为“三农”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支撑。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晰农业支持保护的概念和范畴,根据WTO测算方法和OECD测算方法分别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支持保护的水平,并进行了国际对比,得出可供参考的建设性结论。

  • 标签: 农业支持 农业保护 国际比较
  • 简介:<正>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最大主题。迅速发展本国的经济和科技,增强综合国力,是世界所有国家面临的头等任务,而资金缺乏却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和科技最主要的困难。因此,在各国都竞相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时,争取国外直接投资,便成为国际经济竞争的重要战场。在这种激烈竞争中,要想取胜,最关键的因素是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各对手之间的较量,在一定意义上说,实际上是在投资环境有利程度上

  • 标签: 对外直接投资 发展中国家 外国直接投资 吸引外资 国际直接投资 外商直接投资
  • 简介:英杰华集团是英国最大、世界第五大保险集团,业务遍及世界25个国家,有3000多万客户。它的主营业务是长期储蓄、基金管理和公众保险。该集团拥有近5万名雇员,330亿英镑的保费收入和投资销售额,可管理资产达到2730亿英镑。

  • 标签: 保险公司 治理模式 英杰华集团 资产管理 安盛集团 激励机制
  • 简介:住宅问题对世界上的一切国家来说都是一个曾经存在和正在存在的重大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为求得居民住宅问题的解决,世界各国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其中,不乏成功的典范。对各国住宅体制进行比较和研究,学习,借鉴它们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对于目前我国变动中的住宅体制的健康发展,真正解决我国住宅问题有着较重大的意

  • 标签: 住宅体制 住宅需求 房地产业 国际比较 住宅问题 房地产市场
  • 简介:员工持股计划是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企业制度安排,该计划不但在提高劳动生产率上表现非凡,而且还在改善公司治理、缓解劳资关系和社会矛盾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甚至还认为在抑制滞胀上有特别的功效,从而受到西方各国的普遍欢迎。

  • 标签: 员工持股计划 企业 所有权 利润分享制 美国 中国
  • 简介:安然公司事件之后.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引起了广泛关注。ACCA审计事务主管、IFAC道德委员会成员的技术顾问大卫·约克(DavidYork)专门撰文表示,ACCA全力支持建立全球通行的会计职业道德框架。

  • 标签: 会计职业道德 国际比较 总会计师 ACCA 会计行业 安然公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随着“互联网 +” 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发展,依托互联网平台诞生了一大批新的就业形式,打破了以往以典型雇佣关系为核心的传统就业形态。而关于新就业形态的概念,尚未出现官方解读,且这些新就业、新工作至今也未有明确的的分类所属。本文通过文献计量的方法,旨在梳理新就业形态产生发展至今其概念内涵的分析界定。同时关注不同国别组织对新就业形态的具体分类及其标准特征,综合利弊对其进行评析,为我国新就业形态的正式分类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加强对新就业形态影响以及适应和规制新就业形态发展政策体系的研究。

  • 标签: 新就业形态 概念演变 分类特征 国际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