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指纹”作为证据之首,有其稳定性和唯一性的特点,因而倍受司法鉴定部门的青睐.由我局与公安部第二研究所共同承担的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微机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研究,完成了系统的安装与调试.该系统目前已完成6万人卡建库,现场指纹库,案件信息库以及指纹文档库都已建成,并为南昌地区查破了一些久侦未破的积案和本年度现案共22起,挽回经济损失达80余万元.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对“系统”有如下体会:1.操作简便、灵活、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系统采用全中文用户界面,功能操作由汉字和图标提示,键盘和鼠标双重操作方式.学习1天即可上机操作,一周内便可熟练地使用系统.
简介:由美国哈佛大学"人道主义政策与冲突研究"项目负责起草的《空战和导弹战国际人道法手册》形成了第三个版本即2008年1月草案及评注,并着手与美国、中国、法国、比利时、俄罗斯、英国等国家的作战、武器和法律专家进行"双边/地区磋商",以增强"手册"的现实性和适用性。磋商中,专家们发现"手册"草案存在不少问题:如"手册"草案"定位不准";一些原则性问题未能解决好,如习惯规则、创新与重述之间的关系等;一些"立法"技术问题遗漏较多,如某些重要概念内涵的变化、援引文献的权威性等,"手册"是否适用于"非国际性武装冲突"和"外层空间军事活动",以及对"平民直接/实际参加敌对行动"的判定标准等重要问题,有待专家组进一步研究解决。
简介:防空识别区(AirDefenceIdentificationZone,即ADIZ),是指从一个国家的陆地或水域表面向上延伸的划定空域,在该空域内,为了国家安全,要求对航空器能立即识别、定位和管制。1950年和1951年,美国和加拿大先后建立防空识别区,向大西洋和太平洋延伸几百海里。凡进入防空识别区的航空器,必须报告身份,以便地面国识别、定位和管制。现近20个国家或地区建立了这类区域。今年4月,发生在我国南海上空的中、美撞机事件,引起了世界的普遍关注,也引发了国内法学界的思考,有学者即曾提出了设立我国的防空识别区的建议。本文最早刊登在《哈佛国际法俱乐部公告》上,后重载于1964年的《阿尔贝达法律评论》第3卷第2期。文章对美、加两国设立防空识别区的法律依据等相关问题作了详尽的阐述。虽时间久远,但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现经作者同意,译成中文,特此刊发,以期有助于我国的理论及实务部门对这一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