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9 个结果
  • 简介:在各种戏曲艺术类型中,青海弦戏以它独有的地方方言,及由地方语音生发出的独特的音乐旋律,使得青海弦打有清晰的地域文化印痕,具有其他任何艺术所无法替代的感情力量和艺术魅力,是青海地方历史文化信息的活态博物馆。青海弦戏脱胎于青海弦曲艺,于1958年搬上舞台,成为青海地区独有的地方剧种,也是唯一形成专业剧团的青海地方剧种。青海弦戏的前身,

  • 标签: 青海地区 艺术类型 传承与保护 历史文化信息 地方剧种
  • 简介:日本文学进入90年代后,反映东亚地区生活的小说突然受到欢迎,《长春五马路》也是此类作品中的一部。这部在1968年10月出版的小说,当时售出很少,在文坛上也没产生什么影响,作者木山捷也未能看到它的出版,因为他于1968年8月就去世了。进入90年代这部小说开始

  • 标签: 五马路 木山捷平 路木山
  • 简介:“董寿先生秉持深厚国学传统,浸润于中国书画艺术七十余年.穷根源,究法度,探理趣,创新风,独于众人皆崇向西学之时,坚持研究中国书画之精神.以明贤为基础,上溯宋元,阐幽勾玄,极尽其妙.故而董老书画中一派雍容大雅气象,有古贤人淡泊宁静之德.惟其挥毫落墨之时,心存万象,物我交融,神出趣外,韵自天成.画外之功,长生之力,合而成一家者.道因一而成万,万法归而化一,董老虽归道山,然而薪火相续,今日愈见其高迈.有董老艺术在,乃民族之幸,国家之幸.”

  • 标签: 书画艺术 艺术价值 赏析 中国书画
  • 简介:凹于1952年2月21日出生,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人,在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现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美文》杂志主编。贾凹的作品主要通过特殊的视角去展现20世纪末

  • 标签: 小说浮躁 浅谈贾平凹 浮躁谚语
  • 简介:<正>俞伯先生已于今年10月15日享九十一高龄谢世。他是位著作等身的学者、诗人、“红学家”,成就是多方面的。身前已结集的各门类的集子有《论诗词曲杂著》(1983年10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俞伯论红楼梦》上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88年3月联合出版)、《俞伯散文杂论编》(1990

  • 标签: 红楼梦研究 俞平伯 香港 出版社 文化大革命 古籍出版
  • 简介:《红楼梦》第三十回中出现了“负荆请罪”的成语,通晓“负荆请罪”的内涵对于理解宝黛钗三人的情感纠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伊藤漱《红楼梦》日译本对“负荆请罪”一词的翻译作为案例,分析其在译入语语境下的结构保留和信息传递功能,从而对翻译的得失进行辨析。

  • 标签: 《红楼梦》伊藤漱平 日译 负荆请罪
  • 简介:在聒噪的当代文坛这个林子里,新锐批评家谢有顺可说是一只引人注目、特别喜欢唱赞歌的鸟儿。尽管有人惊呼"广东出了个谢有顺","谢有顺的出现,为文学批评带来了新的气象和光荣",但我却要说,发出这种呼声的诸君未免也太大惊小怪了,仿佛有了谢有顺,中国的作家们就有了指路的明灯,从此可以一路奔向通往诺贝尔文学奖的康庄大道。

  • 标签: 贾平凹 文学批评 当代文坛 诺贝尔文学奖 批评家 于坚
  • 简介:一位年轻朋友近期含泪向我推荐了贾凹先生的几篇散文,包括《哭婶娘》《我不是一个好儿子》《祭父》《写给母亲》等等、这位朋友告诉我,这些文章有的进了教材,有的成为高考中考阅读题,有的还出现在《朗读者》电视节目,并使朗渎者和主持人感动得抱头痛哭哩。

  • 标签: 贾平凹 真实性问题 散文 《写给母亲》 《朗读者》 电视节目
  • 简介:赵乐际给贾凹的信贾凹同志:欣闻你创作的长篇小说《秦腔》荣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我谨代表中共陕西省委、省政府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你表示衷心的祝贺!

  • 标签: 贾平凹 战书 作品 陕西 民族文化记忆 文学艺术
  • 简介:<正>那个矮小孱弱的商州客,就是我的乡党——一个崭露头角的青年作家盛夏。1979年盛夏的一天。酷暑、炎阳,如蒸如燎。西北大学校园内的一座平房教室里,中文系近二百名师生沐着淋漓的热汗,倾听着又一次报告。

  • 标签: 贾平凹 作品 中文系 作家 泉水 风俗小说
  • 简介:凹是中国的一名主要民族作家,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其中很多都是有关民族文学的探讨,因此是一位具有民族意识的作家..本文将以贾凹的小说创作为基本主线,对其小说创作对现代文学创作的启示进行解读。

  • 标签: 贾平凹 文学创作 现代启示
  • 简介:白茂,男,生于1977年,阿坝州茂县入。于1999年7月毕业于四川省威州民族师范学校美术专业。现工作于茂县东风本田励志小学(原凤仪小学)。自幼因受父亲的熏陶酷爱绘画和书法艺术。因自身生活在阿坝州茂县羌族核心地,对羌族这遍故土有着深厚的情感,因此不由自主的拿起手中的画笔用简单而粗犷的线条描绘羌寨的山山水水和一草一木。

  • 标签: 羌寨 钢笔画 欣赏 民族师范学校 美术专业 书法艺术
  • 简介:一、沉默的孤独泽沉默的诗人气质,在朋友当中一直是令我难忘的。如今,他的新诗集摆在我的面前,我细细品读,深感一种生命的欢欣。这种欢欣,不是他的诗歌中洋溢着多少乐观的元素,而是他的诗歌格外真诚,唯有真诚的事物,能够逾越那些隔绝彼此的藩篱,跨入我们心间,如清晨微露,渗进心田。

  • 标签: 新诗集 住室 孤独者 微露 诗人气质 欲说还休
  • 简介:作为文学的一种样式与种类,世界乡土文学最早出现于19世纪二三十年代。整个19世纪到20世纪初,乡土小说已经用“地方色彩”和“风俗画面”奠定了各国乡土小说创作的基本风格和最基本要求。“这种基本的风格和要求,虽没有成为世界性的理论经典,但已成为各国乡土小说自觉和不自觉的约定俗成的理论精义,它不能不影响着中国自‘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的20世纪乡土小说的理论与创作实践。[1]”自现代乡土文学诞生起,地方色彩和乡俗风情便成为乡土文学最重要的特征。地方色彩就是“某个特定地区”对于“人物”的影响,是某一地域内特殊的自然景观、风俗习惯、人文精神的整合,是乡土文学的核心内蕴。美国小说家赫姆林.加兰对乡土小说有着伟大的理论建树。他1894年写就的理论著作《破碎的偶像》强调了“地方色彩”对于文学的重要性。他说:“显然,艺术的地方色彩是文学生命力的源泉,是文学一向独具的特点。地方色彩可以比做一个人无穷地、不断地涌现出来的魅力。我们首先对差别发生兴趣;雷同从来不能吸引我们,不能像差别那样有刺激性,那样令人鼓舞。如果文学只是或主要是雷同,文学就要毁灭了。”[2]沈从文、贾凹是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的重要代表,更是地域风情的描摹高手,对湘...

  • 标签: 乡土文学地域 地域风情 沈从文贾平凹
  • 简介:王立,男,满族,著名作曲家。1941年出生。吉林省长春市人。1965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1973年在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开始从事专业作曲;1979年调入北京电影乐团(现今的中国电影乐团)从事电影电视音乐作曲,后担任中国电影乐团团长;1985年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担任主席;

  • 标签: 王立平 满族人 中国当代 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 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 中央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