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落实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农村妇女进行“两癌”免费检查工作,提高农村妇女宫颈癌的早诊早治率,降低死亡率,了解农村已婚妇女宫颈癌发生情况。方法于2010年采用液基细胞学检测技术对1050例35-59岁农村已婚妇女进行免费筛查,将结果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050例中查出细菌性阴道炎患病率4.5%,滴虫性阴道炎患病率0.9%,霉菌性阴道炎患病率1.0%,上皮细胞异常(ASCUS级以上)患病率2.8%。结论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是预防和控制宫颈癌的主要手段,子宫颈癌的防治是一项长期连续的过程,需要各级政府和医疗卫生部门积极参与延续筛查工作,同时应扩大筛查的年龄范围,提高广大农村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水平。
简介:目的了解农村中老年高血压人群空腹血糖(fastingbloodglucose,FBG)水平的分布及其与体质指数(bodymassindex,BMI)、腰围(waistcircumference,WC)的关系。方法在连云港市随机抽取20个乡镇,筛查出45~75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生化检测。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19123人,平均FBG为(5.82±1.90)mmol/L,男女FBG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空腹血糖异常率及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14.05%和13.50%;在调整混杂因素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腰围增大,男女性空腹血糖异常的风险(男性:OR=1.012,95%CI:1.001~1.024;女性:OR=1.020,95%CI:1.011~1.030)和糖尿病患病风险(男性:OR=1.036,95%CI:1.023~1.050;女性:OR=1.034,95%CI:1.025~1.044)均增加;而BMI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并不明显。结论农村高血压人群空腹血糖水平较高,且腰围与血糖水平相关,提示腹型肥胖者易发生空腹血糖异常或糖尿病,应作为重点预防对象。
简介:目的:探讨互助小组健康教育模式对农村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农村糖尿病患者以村为单位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患者就近成立互助小组,由1名乡村医师进行指导,以光盘和图片作为主要宣传材料集中学习。对照组发放同样的糖尿病教育光盘和资料自学。两组均开通糖尿病咨询热线。观察教育前和教育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遵医行为有无变化。结果:试验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助小组健康教育模式对农村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有促进作用,是一种适用于农村糖尿病患者的教育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饮食与运动干预对农村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本乡镇卫生院收治的164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82例,两组均保持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干预组同时进行饮食与运动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饮食与运动干预后,干预组血压控制情况良好,生活质量有所提高,血压较干预前有了明显下降,下降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不同血压控制情况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农村高血压患者进行饮食及运动干预是很必要的,通过健康干预指导可以帮助患者改变不良行为及生活方式,有效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受教育程度和经济收入是否为农民就医行为产生差异的原因,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剑阁县某镇农民为调查对象,采取问卷逐户走访的形式进行实地调查。结果不同受教育程度农民和不同经济收入的农民就医行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是农民就医行为产生差异的重要因素。政府应加大对政策的宣传力度,促进农民的增收,以减少因受教育程度和经济收入的不同而产生的就医行为的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农村人口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普及情况,开展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及教育,提高广大农村人口的传染病防治知识。方法对开原市农村600名常住人口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问卷调查,并开展宣传教育及教育后问卷调查。结果调查显示通过宣传教育,调查人群对传染病防治知识有明显提高,干预前回答正确率为40%~80%,干预后回答正确率达90%以上,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广泛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人群的传染病防治知识,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了解实行护理综合干预后,对农村肺结核患者依从性的效果,为探讨在农村地区结核病防治工作中推行护理综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年的365例患者实施护理综合干预,并用2010年的完成疗程率、规律服药率与开展干预前的2009年进行对比,评价依从性的变化,对比采用四格表卡方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进行比较。结果开展护理干预前(2009年)总的完成疗程率为80.62%,干预后(2010年)总的完成疗程率为89.32%,两者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10.329,P<0.05);开展护理干预前(2009年)总的规律服药率为62.15%,干预后(2010年)总的规律服药率为81.10%,两者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30.715,P<0.05)。结论经过门诊的护理综合干预措施之后,结核患者依从性提高;在门诊接诊患者时根据患者病情不同,有针对性的进行不同程度护理干预教育,是提高患者依从性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农村地区结核病防治门诊全方面地推广护理干预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掌握寿光市农村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水平、死因构成及其变化趋势,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方法对寿光市疾病监测系统1993~2010年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3~2010年恶性肿瘤合计死亡10297例,年均死亡率为184.86/10万,标化死亡率为135.46/10万。人群粗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标化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年均死亡率,男性为232.75/10万,女性为135.79/10万(P<0.01);0~14岁为8.66/10万,15~44岁为24.44/10万,45~64岁为216.14/10万,65岁以上为1054.05/10万。年均死亡率居前4位的恶性肿瘤,全体居民和男性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女性为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结论寿光市1993~2009年农村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主要死因是肺癌、肝癌、胃癌和食管癌。
简介:目的探讨农村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与肥胖相关身体测量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连云港农村社区9991名45~75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测量血压,并计算身体测量指标,包括体质指数、腰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锥削度指数等。结果除了女性锥削度指数,舒张压在其他各项肥胖指标四分位数组的分布均呈逐渐升高趋势(均有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在调整了年龄、血糖、血脂、吸烟、饮酒等混杂因素后,体质指数、腰围身高比、腰臀比与男性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相关,其中体质指数影响最大(β=1.011,R^2=0.052,P=0.002);体质指数、腰围身高比、腰围与女性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相关,以体质指数影响最大(β=0.870,R^2=0.040,P〈0.001)。各肥胖指标对男女性舒张压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01),以体质指数影响最大(β=2.001,R^2=0.147,P〈0.001)。结论各项肥胖指标均能不同程度的反映农村社区中老年高血压人群的血压水平,其中体质指数与其血压水平关联更为密切。
简介:目的通过对农村生活饮用水的监测,完善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体系。为预防控制介水传染病和应对饮用水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1年临翔区辖内所有的农村集中式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1年共检测临翔区辖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04个监测点416份水样,饮用水水质平均总合格率为93.34%(7318/7840),各年合格率依次为91.72%(1684/1836)、93.98%(1857/1976)、92.66%(1831/1976)、94.83%(1946/2052),4年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微生物学指标3类项目的合格率分别为95.93%(5140/5358)、100.00%(1248/1248)、75.36%(930/1234),三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微生物学指标合格率最低。结论临翔区农村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指标超标严重,存在生活饮用水安全隐患,应加强饮用水的消毒,划定水源保护区,及时发现和消除污染隐患。
简介:目的提高项目地区县级医疗机构产儿科人员新生儿窒息复苏能力,在试点地区建立包括政策、规章、人员和资金支持在内的医疗机构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的长效机制。方法在中澳卫生与艾滋病项目确定的4个项目县开展项目活动。为实现项目目标,项目组计划实施了省级师资培训班、县级定期复训,建立院内新生儿窒息复苏领导小组制度,开展国家级和省级督导与评估,举办专家研讨会及经验交流会等22项子活动。项目结束后,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4个对照县进行调查并与干预县进行比较。结果①政策影响方面:干预县新生儿科医生参加高危分娩术前讨论、分娩现场等待分娩、参加新生儿窒息病例评审等制度建立率均在90%以上,对照县均低于55%。项目省将中澳项目所引进的知识、管理制度和经验扩展到全省范围,产生深远的影响。②能力建设方面:干预县和对照县医务人员新生儿复苏知识平均得分分别为(9.19±1.18)分和(8.40±1.52)分(t=3.922,P〈0.001),自信心平均得分分别为(57.33±2.50)分和(54.09±8.19)分(t=3.541,P=0.001);对照县医务人员"快速评估的四项内容"、"羊水污染且无活力是否需要立即气管内吸引胎粪"等核心知识的回答,正确率均低于70%,且均显著低于干预县。③临床效果方面:干预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由8.83%降至5.99%(χ2=11.300,P=0.001),因窒息死于分娩现场率由27.60/10万降至5.03/10万(χ2=3.142,P=0.076);对照县这两个率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澳项目在政策影响、能力建设和临床效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不仅提高了医务人员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技术能力和自信心水平,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死亡率,而且促成项目省出台了一系列降低新生儿死亡的政策、规章和制度,以项目为契机促进妇幼卫生工作的全面发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