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几年前,一位女性朋友结婚,在婚礼前的单身派对上,她眼中闪耀着无限憧憬的光芒对大家说:“我终于找到了宁愿放弃全世界也要和他在一起的男人。”在场的朋友都为她的话感动,觉得她遇见了对的人,可是,我心里却“咯噔”一下,总感到哪儿不对劲。事实证明,她的爱情确实是一个放弃全世界的过程:丈夫不喜欢她在工作上投入太多精力,她便申请了闲差,安心做个以家庭为中心的妻子;丈夫不愿意家里有其他人,她便放弃保姆和家人的援助,在女儿出生后当了相夫教女的全职太太:丈夫不喜欢她身边那些精气神特别足的女性朋友,担心她被她们带得心野了,她便慢慢逐一失联,把自己小世界的领地越缩越小,直到电话本里只剩下不到20个名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智能结构光注册技术在机器人辅助神经外科手术中的精准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基于3D智能结构光注册定位的神经外科机器人辅助手术;其中,70例行立体定向活组织检查术,1例行囊肿穿刺Ommaya囊置入术,1例行立体脑电图(SEEG)电极置入术,5例行神经导航辅助颅内病变切除术。通过将术后头颅CT与术前手术规划影像融合,分析注册误差、入颅点误差等评价其定位精准性,并比较基于CT注册与基于MRI注册的误差是否存在差异。观察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77例患者均在2 min内完成结构光注册,27例以CT为基准的患者注册误差为(0.18±0.03)mm(0.13~0.23 mm),50例以MRI为基准的患者注册误差为(0.38±0.09)mm(0.15~0.52 mm),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MRI为基准的入颅点误差为(1.30±0.78)mm(0.19~3.28 mm),以CT为基准的入颅点误差为(1.62±1.05)mm(0.29~3.27 mm),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其中,1例SEEG手术的6个入颅点误差为(0.98±0.51)mm(0.32~1.74 mm)。术后无死亡病例,无手术相关出血事件、颅内感染、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等情况发生。结论初步研究发现,将3D智能结构光注册定位技术应用于神经外科机器人手术具有注册时间短、定位误差小、安全性好的优势;与基于MRI注册者比较,基于CT的注册误差更小,但入颅点误差相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智能结构光注册技术在机器人辅助神经外科手术中的精准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基于3D智能结构光注册定位的神经外科机器人辅助手术;其中,70例行立体定向活组织检查术,1例行囊肿穿刺Ommaya囊置入术,1例行立体脑电图(SEEG)电极置入术,5例行神经导航辅助颅内病变切除术。通过将术后头颅CT与术前手术规划影像融合,分析注册误差、入颅点误差等评价其定位精准性,并比较基于CT注册与基于MRI注册的误差是否存在差异。观察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77例患者均在2 min内完成结构光注册,27例以CT为基准的患者注册误差为(0.18±0.03)mm(0.13~0.23 mm),50例以MRI为基准的患者注册误差为(0.38±0.09)mm(0.15~0.52 mm),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MRI为基准的入颅点误差为(1.30±0.78)mm(0.19~3.28 mm),以CT为基准的入颅点误差为(1.62±1.05)mm(0.29~3.27 mm),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其中,1例SEEG手术的6个入颅点误差为(0.98±0.51)mm(0.32~1.74 mm)。术后无死亡病例,无手术相关出血事件、颅内感染、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等情况发生。结论初步研究发现,将3D智能结构光注册定位技术应用于神经外科机器人手术具有注册时间短、定位误差小、安全性好的优势;与基于MRI注册者比较,基于CT的注册误差更小,但入颅点误差相似。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人与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临床不同特点。方法对老年组与青年组AMI的发生性别、发病因素、发病特点、主要并发症及转归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性别:青年组男:女=32:1,老年组男:女=4:1(P<0.01)。紧张、激动、劳累、过量吸烟、酗酒是青年组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与老年组比较,P<0.01。典型胸痛、首发心肌梗死型(myocardialinfarction,MI)和继发MI型,青年组分别为90.6%、81.3%和18.7%,老年组分别为42.5%、20.0%和80.0%(P<0.05、P<0.01、P<0.01)。严重心律失常和心衰,老年组分别为40.0%和25,0%,青年组为18.7%和6.2%(P<0.05,P<0.01)。老年组病死率10.0%,青年组无死亡病例。结论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高,AMI发病率增加;青年人发生AMI多有明确的发病因素。老年人典型AMI发生率高,且并发症多,预后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