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在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时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及对照组均为35人,观察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式。结果:观察组的35例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后,都能够下地行走;对照组的35例患者采用的传统治疗方式中,有几例患者由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还不能自行走动。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能够有效改善股骨假体的初始稳定性,提高手术效率,能够有效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术室整体护理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我院 2018年 8 月 -2019年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及对护理质量的评价。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将抽取自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共计从 2018年 4月至 2019年 2月间抽取出 60例参与到本文研究中来,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分成接受不同护理的两组,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 30例设为对照组,接受优质护理的 30例设为观察组,并分析这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显示( 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结果显示差异显著( 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及学意义。结论 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优质护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 【摘要】 目的:研究老年性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运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 2018年 1月 -2020年 1月间诊治的 1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的 90例老年性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实施 DHS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的 90例患者实施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文所选患者均未见神经血管损伤、切口感染。观察组患者有 3例出现髋内翻畸形,无断钉。对照组患者有 24例出现髋内翻急性, 9例出现断钉现象。术后患肢功能根据 Harris评分标准: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为 73.33%,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 93.3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老年性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运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操作简便,固定可靠,手术创伤小,引起的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等多个优点,是临床理想的内固定治疗方法。 【关键词】 股骨近端; 锁定钢板; 老年性股骨粗隆; 粉碎性骨折; 临床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桃红四物汤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早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自2018年1月开始,2020年1月结束,期间将70名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于研究期内完成手术治疗,采用计算机随机抽签法将70名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在围术期接受低分子肝素钙干预,后者在围术期接受桃红四物汤干预,比较不同干预措施下患者的血沉,红细胞压积指标变化情况以及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观察组患者血沉与红细胞压积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沉与红细胞压积指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10d开始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较大,术后20d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发生率比对照组患者低42%,两组对比(x2=13.2464,p=0.0002)。结论:桃红四物汤对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早期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效果明显,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股骨髓腔注射氨甲环酸(TXA)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术期失血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我院收治的10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54)。对照组在扩髓前静脉滴注TXA,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开髓后髓腔内注射TXA。比较两组手术中的输血量、输血率;隐性、显性及围术期总失血量;术前及术后5 d凝血指标;术后24 h引流量。结果两组均随访2~6个月,统计随访期间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术中输血量、输血率、术后24 h引流量、隐性、显性及围术期总失血量[(0.31±0.09)U、11.11%、(198±101)ml、(528±157)ml、(375±103)ml、(892±232)ml]均少于对照组[(0.49±0.13)U、29.63%、(495±123)ml、(843±237)ml、(469±144)ml、(1 309±372)ml](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5 d APTT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APTT水平[(32.64±5.96)s]低于对照组[(37.52±6.17)s](P<0.05);术后5 d对照组的PT水平[(12.87±2.32)s]较术前升高[(15.49±2.82)s],且观察组[(12.87±2.32)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3 d的I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发生肺栓塞。结论股骨髓腔注射TXA可有效减少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内固定术围手术期失血量,且不增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形成的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闭合复位PFNA术对股骨粗隆骨折(IF)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用“正反面抛掷硬币法”将我院从2019年10月~2020年3月收治的70例IF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PFNA术,其中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观察组采取闭合复位,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T=4.587、11.700,P=0.001),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卡方=5.185,P=0.023)。 结论:对IF患者使用闭合复位PFNA术可改善其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髓内及髓外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生物力学特征。方法:收集 2014年 2月至 2015年 1月我院就诊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82例,利用计算机随机分组,对照组 41例患者,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髓外固定治疗,观察组 41例患者,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出血量及 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股骨粗隆间骨折采取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术均可获得良好疗效,但髓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率相对较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解剖锁定钢板两种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0月国药同煤三医院骨科收治的7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男40例,女34例,年龄(58.14±3.28)岁,年龄范围为48~76岁。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解剖锁定钢板组和PFNA组,每组37例。解剖锁定钢板组采用解剖锁定钢板方式治疗。PFNA组采用PFNA方式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髋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个月PFNA组患者的疼痛[(38.04±3.07)分]、功能[(40.46±3.23)分]、关节活动度[(3.17±0.42)分]、肢体畸形[(3.20±0.38)分]及总分[(85.27±3.15)分]均高于解剖锁定钢板组[(33.53±2.64)分、(35.86±2.71)分、(2.38±0.36)分、(2.65±0.42)分、(77.32±3.47)分];治疗后3个月PFNA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90.61±3.65)分]显著高于解剖锁定钢板组[(82.72±4.08)分];PFN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62.76±12.98)min]、住院时间[(14.60±2.16)d]、负重时间[(7.25±0.62)周]、骨愈合时间[(11.36±1.47)周]均短于解剖锁定钢板组[(88.41±14.35)min、(17.57±2.72)d、(8.57±0.74)周、(13.58±1.63)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7%(1/37)]显著低于解剖锁定钢板组[21.6%(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解剖锁定钢板、PFNA治疗均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与解剖锁定钢板治疗方法比较,采用PFNA治疗能够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侧卧位无牵引床髓内钉固定在股骨粗隆下骨折治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11月—2018年7月五河县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34例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23~83(61.7±12.7)岁;SeinsheimerⅡA型5例、ⅡB型4例、ⅡC型7例、ⅢA型3例、ⅢB型5例、Ⅳ型6例、Ⅴ型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12(7.0±1.9)d。患者均在C臂X线机透视下,采用侧卧位无牵引床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记录患者术前体位摆放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骨折复位质量、术后并发症及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定期随访,记录并比较术后1、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末次随访根据Harris评分评价关节功能。结果患者体位摆放时间5~11(7.7±1.6)min,手术时间为29~82(60.3±10.9)min,术中失血量为45~350(212.3±57.8)mL,术中透视次数为18~53(33.8±7.3)次。术后即刻摄片,骨折复位质量获解剖复位13例,可接受的复位21例。术后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内固定失败。3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8(22.4±7.7)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4~12(5.8±1.7)个月。1例Seinsheimer Ⅳ型患者术后7个月仍未骨愈合,取自体髂骨植骨处理,二次术后3个月愈合。术后1、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者髋关节疼痛VAS评分依次为(4.76±0.96)、(1.91±0.79)和(0.97±0.63)分,Harris评分依次为(74.35±5.83)、(78.79±6.31)和(85.76±6.5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优11例、良20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达91.2%。结论侧卧位无牵引床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方法简便、微创,能够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适合在基层医院应用推广。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开放加闭合复位重建钉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并股骨多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10例股骨粗隆下骨折并股骨多段骨折患者, 均给予开放加闭合复位重建钉治疗, 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全部患者均骨性愈合, 骨性愈合时间 3~ 7个月, 平均愈合时间( 4.7±1.5)个月。治疗后, 患者优 48例, 良 49例, 差 13例, 优良率 88.2%。结论 采用开放加闭合复位重建钉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并股骨多段骨折, 患者骨性愈合时间短, 疗效好, 可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开放加闭合复位重建钉;股骨粗隆下骨折并股骨多段骨折;骨科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open and closed redu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nail in the treatment of subtrochanteric fracture and multiple femoral fractures. Methods 110 patients with subtrochanteric fracture and multi segment fracture of femur were treated with open and closed redu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nail. Results all the patients were healed. The healing time was 3-7 months, and the average healing time was (4.7 ± 1.5) months. After treatment, 48 cases were excellent, 49 cases were good and 13 cases were poor.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was 88.2%. Conclusion the open and closed redu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nail for the treatment of subtrochanteric fracture and multi segment fracture of femur has short bone healing time and good curative effect, which can be widely applied in clinic.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于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通过开展手术室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照组开展手术室常规护理 ,同期观察组则改为运用手术室整体护理。结果 观察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 P<0.05;观察组术后髋内翻、尿路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且 P<0.05。结论 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运用手术室整体护理 ,有利于优化围手术期指标并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从 2018 年 11 月 -2019 年 11 月本院收治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随机选择 10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治疗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 50 例骨折患者 。对照组骨折患者接受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 ,观察组骨折患者接受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对比两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患肢负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6%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18% ,两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患者的临床疗效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接受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的产生 ,值得临床 推广与 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苯溴马隆与别嘌呤醇治疗原发性痛 风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6月 ~2019年 4月收治的 40例原发性 痛 风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别嘌呤醇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苯溴马隆进行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尿酸、肌酐与尿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肌酐、尿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血尿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针对原发性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治疗,苯溴马隆和别嘌呤醇均有效果,但苯溴马隆的疗效更理性、应用安全性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 评析 股骨粗隆间骨折 护理中引进循证护理的 临床效果。 方法: 以 2017.04~2020.02 为研究时间段,以此时间段本科室收诊的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症患者为探究对象 , 共计 84 例,以分别抽样法对其展开分组,即 对照组 ( n=4 2 )和 实验组 ( n=4 2 ), 对照组予一般护理,实验组行循证护理,比对两组效果 。 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如压疮、感染及坠积性肺炎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减少 P < 0.05 ;实验组 住院及下床活动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明显缩短 P < 0.05 。 结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 护理中引进循证护理可进行并发症的大幅度降低,缩短住院时间,有助于减少护患纠纷,应用安全性强,值得深度推崇及运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心脉隆注射液对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的效果及药物经济学。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11月期间在全国27家综合医院诊断的HFrEF患者,采用实用性临床试验(PCTs)设计,应用前瞻性中心区组随机方法,按照3∶1的比例将HFrEF患者随机分配至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至少1个疗程(5天)的心脉隆注射液。本研究的评价指标包括随访3个月时的效果指标和经济学指标。效果指标包括3个月内不同随访点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存质量问卷(MLHFQ)评分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改善及病死率的降低,经济学指标包括3个月内人均治疗总成本及效用指标,以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评价效用指标,进行成本-效果分析(CEA)和成本-效用分析(CUA)。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 125例HFrEF患者,对照组253例,试验组872例。(1)治疗后不同随访点对照组和试验组的MLHFQ评分均较基线明显降低(P均<0.05),且试验组MLHF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3个月时试验组MLHFQ评分改善值为39.09±9.05,高于对照组的改善值33.51±12.29(P<0.05)。(2)对照组和试验组的LVEF水平均较基线明显提高(P均<0.05),且试验组LVE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3个月时试验组LVEF改善值为(8.38±5.94)%,高于对照组的改善值(3.80±4.72)%(P<0.05)。(3)3个月时试验组的累积病死率为0.69%,低于对照组的累积病死率2.37%(P<0.05)。(4)3个月时试验组患者的人均治疗总成本为(14505.86±5503.02)元,与对照组患者的(14148.96±6725.93)元差异无统一学意义(P>0.05)。(5)CEA结果显示,试验组MLHFQ评分改善值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63.96,低于对照组的成本效果比422.23;试验组LVEF水平改善值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77.92,也低于对照组的成本效果比3723.41;试验组减少病死率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21244.05。(6)CUA结果显示,3个月时试验组和对照组获得的QALYs分别为0.068和0.034,试验组的增量成本效用比为10497.06,低于对照组的成本效用比416145.88。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心脉隆注射液治疗可以改善HFrEF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功能,而且药物经济学分析结果优于对照组。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讨论 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 阻滞对老年患者 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 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挑选本院 99 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被随机分为两个 组:筋膜术后镇痛后在 超声引导下接连 髂筋膜 ( A组)。外周静脉镇痛组( B组)术后均行外周静脉镇痛。 然后记载手 术后 6h 、 12h 、 48h 和 72小时静息与运动状态视觉模拟评分法 ( VAS ) 和认知功能性 障碍(POCD)的 发生率,纪实手 术后的影响 ,局部 麻醉中毒,吐逆 等副作用。结果:术后 6 、 12、 48小时 VAS评分及 A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性的发生率显著 低于 B组,术后呕吐副作用的发生率也显着低于 B组( P <0.05)。超声引导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持久性肌筋膜神经阻滞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且副作用少。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责任制护理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和 VAS 评分影响情况。 方法 选取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3 月我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 70 例,根据术后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 35 例。参照组行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行责任制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护理前,两组 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护理后,观察组 VAS 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 P < 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 P < 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实施责任制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64排螺旋 CT三维重建检查在诊断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本院 2019年 1月 -2019年 10月时段内诊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共 60例,施行 64排螺旋 CT三维重建检查,再以术中探查定义为诊断结果,评估检查方式的准确性。结果:术中探查骨片数量为( 3.15±1.43)片、骨折断端稳定率为 13.33%、骨折处皮质断裂率为 98.33%,而 64排螺旋 CT三维重建检查分别为( 3.07±1.41)片、 20.00%、 93.33%,数据比较无意义( P> 0.05)。结论:针对股粗隆间骨折患者, 64排螺旋 CT三维重建检查能够有效评估骨片数量、骨折处皮质断裂和断端稳定情况,为后续治疗提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