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家庭影响因素。方法 将2021年3月到2022年12月的1000例存在自伤行为的青少年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其中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人数和所占比,并通过与自杀性自伤行为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青少年的家庭影响因素。结果 ①经过统计1000例存在自伤行为的青少年中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人数为260例,占比为26.00%;②经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可得独生子女、监护人文化程度偏低、家庭教育过于溺爱和放任是导致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发生的家庭独立危险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与青少年家庭有必然的联系,其中独生子女、监护人文化程度和家教原因是主要原因,提示我们要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临床护士患者隐私保护的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8年3—4月在全国范围抽取三级医院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中文版患者隐私保护量表(PPS),通过问卷星电子问卷开展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 043份,有效回收率为100%。结果1 043名临床护士PPS总分为(124.86±12.16)分。得分最高的条目为"您会在必要时使用屏风、隔帘、被单等保护患者隐私"(4.89±0.39)分,得分最低的条目为"您进入患者病房前会先敲门,征求患者同意后再进入"(4.11±1.14)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教育程度、科室是护士对患者隐私保护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临床护士的患者隐私保护行为总体处于较好水平,但个别行为仍有提升空间。建议教学医院应加强承担教学任务高学历护士及手术监护科室护士的患者隐私保护相关教育,制订具体相关带教流程及细则。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亲密关系暴力中精神施暴行为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900例18~65岁有过婚恋经历的人,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简版冲突策略量表(the conflicts tactics scale-2,CTS-2)、觉察压力量表(perceived stress scale,PSS)、人格诊断问卷(personality diagnosis questionnaire-4+,PDQ-4+)进行调查。应用SPSS 17.0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精神施暴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觉察压力量表得分为(21.46±6.38)分,人格诊断问卷得分为(42.48±18.91)分,简版冲突策略量表精神施暴行为维度得分为(3.05±0.62)分。在过去一年中,精神施暴行为中辱骂伴侣行为的发生率为41.67%(375/900),精神施暴行为中冷暴力行为的发生率为33.44%(301/900),精神施暴行为中毁坏对方物品和威胁要打对方的发生率为8.44%(76/900),综合3个条目的得分,精神施暴行为发生率为55.44%(499/9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29岁(β=0.57,OR=2.53,95%CI=1.11~5.99)、男性(β=0.64,OR=3.68,95%CI=1.22~4.56)、农村(β=0.12,OR=2.49,95%CI=1.17~5.36)、中/重度饮酒(β=0.33,OR=2.87,95%CI=2.57~6.63)、觉察压力水平高(β=0.51,OR=1.05,95%CI=1.03~1.09)、人格偏离(β=0.43,OR=2.26,95%CI=2.13~2.39)、婚恋满意度低(β=0.18,OR=2.05,95%CI=1.03~8.76)、对伴侣行为控制(β=0.16,OR=2.55,95%CI=1.68~3.69)和经济控制(β=0.19,OR=1.36,95%CI=1.28~1.55)是亲密关系暴力中精神施暴行为的危险因素,而个体对暴力持反对态度(β=0.29,OR=0.88,95%CI=0.80~0.94)是亲密关系暴力中精神施暴行为的保护因素。结论精神施暴行为年发生率较高。因此,需重点关注低龄、男性、农村、人格偏离的人群,可以通过降低个体的觉察压力水平、饮酒程度、对伴侣的行为控制和经济控制以及采取相应举措提升婚恋满意度、加强个体对暴力的反对态度来降低精神施暴行为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口腔门诊护士医护合作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6—7月从我国7个地区抽取18个省、市、自治区的18所三甲口腔专科医院的1 374名门诊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医护合作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口腔门诊护士医护合作行为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 374份,回收有效问卷1 321份,有效回收率为96.1%(1 321/1 374)。结果1 321名口腔门诊护士医护合作量表总分为(84.20±13.27)分,患者信息的交流维度得分为(33.20±4.77)分,共同参与治疗或护理的决策过程维度得分为(38.88±7.80)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历、职称、是否参与四手配合是口腔门诊护士医护合作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口腔门诊护士医护合作行为整体状况较好,但在医护共同参与口腔治疗或护理决策方面仍有待改善。医院管理者应积极开展继续教育,加强四手操作培训和专业内涵培养,提高口腔门诊护士的职业认同感和医护合作行为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护理服务。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预防相关自我管理行为的现状,分析其中的影响因素并制定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提高跌倒预防综合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老年患者122例,对患者的跌倒预防相关自我管理行为状况进行评估,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同时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干预护理,对干预前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状况评估结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122例老年住院患者整体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为(131.62±21.38)分。年龄越高、文化程度越低、非独居、有家属陪护、有1种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住院患者,其跌倒预防相关自我管理行为总分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陪护情况是影响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预防相关自我管理行为水平的主要因素(P<0.05);研究对象干预后的各项跌倒预防相关自我管理行为评分结果和总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预防相关自我管理行为能力不佳,年龄、文化程度、陪护情况是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预防相关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提升跌倒预防的综合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住院肿瘤患者参与用药安全行为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0—11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502例恶性肿瘤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住院患者参与用药安全行为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多重逐步回归法分析肿瘤住院患者参与用药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502例肿瘤患者参与用药安全行为的总得分为(88.86±16.79)分;3个维度得分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决策性参与、照护性参与、诉求性参与。多重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自觉参与用药安全的重要性,对疾病相关知识、给药流程及参与方式的了解程度是肿瘤住院患者参与用药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肿瘤患者参与用药安全行为有待进一步提高,提示应改善患者参与用药安全的认知及探索可行的患者参与方式,以改善患者参与用药安全行为,进一步促进患者用药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男童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患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并评估OAB对男童心理行为的影响。方法横断面研究。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某县6所中小学校中2 800名6~15岁男童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匿名调查问卷的方式对OAB进行流行病学情况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下尿路症状、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OABSS)、儿童睡眠调查表(PSQ)及长处和困难问卷(SDQ)。评估OAB与居住地、体质量指数(BMI)、夜间遗尿症(NE)、过度使用尿不湿情况、尿路感染史、大便异常及合并包茎、包皮过长、隐匿性阴茎的关系。使用χ2检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t检验对该疾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收回有效问卷2 333份,男童OAB总体患病率为6.0%(141/2 333例)。NE、尿路感染史、大便异常、过度使用尿不湿及合并包茎、包皮过长、隐匿性阴茎是男童OAB的危险因素(OR>1,P<0.05),BMI不是危险因素(OR<1,P>0.05)。OAB组的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症状、同伴交往问题、困难总分和PSQ总分[(7.64±2.03)分、(8.14±1.62)分、(5.64±2.27)分、(7.16±1.63)分、(30.26±6.48)分、(5.36±3.00)分]明显高于非OAB组[(6.51±2.53)分、(7.31±1.88)分、(4.98±2.03)分、(6.59±1.60)分、(27.69±6.44)分、(3.94±2.5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17、-5.005、-3.310、-4.056、-4.553、-5.006,均P<0.05)。结论男童OAB常见,且影响患儿心理健康及睡眠质量,同时NE、尿路感染史、大便异常、过度使用尿不湿及合并包茎、包皮过长、隐匿性阴茎是男童OAB发生的危险因素。
简介:目的分析未婚人工流产(人流)女性避孕行为的影响因素,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深圳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80例未婚人流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临床资料,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未婚人流女性避孕行为及影响因素。结果1180例未婚人流女性在本次受孕周期都未做到每次性行为均采取避孕措施,其中有155例(86.11%)采用过避孕措施,但其中仅有6例(3.33%)能够坚持每次使用,而在采用过避孕措施中使用避孕套避孕的人数最多,共104例(67.10%)。导致未婚女性不采取避孕措施的原因中,除了极少数是由于不知道避孕方法外,其中大部分是因抱有侥幸心理,共180例(47.22%)。同时其配偶不配合使用也是原因之一,共32例(17.78%)。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文化程度高、同居、非常了解避孕措施、非常了解人流知识、男友非常了解避孕知识并非常关心避孕等均为未婚人流女性出现避孕行为的保护因素。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文化程度高、非常了解人流知识及男友非常关心避孕等3个因素是未婚人流女性出现避孕行为的保护因素。结论为尽量减少女性未婚人流发生率,必须加强对未婚女性避孕知识和避孕措施的普及,并鼓励男性伴侣参与,从而有效降低意外妊娠发生率。
简介:目的调查胃肠肿瘤患者手术及化疗后健康行为自我效能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586例胃肠肿瘤患者进行健康行为自我效能的调查,内容为患者健康行为自我效能的水平、一般人口学资料及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化疗后健康行为自我效能总体得分为(71.50±16.08)分,仅132例(22%)患者得分指标大于80%。患者的营养状况、文化程度和医保力度等与其总体自我效能呈正相关(P〈0.05),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合并慢性疾病、造口和转移隋况等与其总体自我效能呈负相关(P〈0.05),其中造口、合并慢性疾病、营养状况和年龄等是患者健康行为自我效能最主要的预测因子。结论大部分胃肠肿瘤患者健康行为自我效能仍处于中低水平,在设计和实施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应重视提高患者的健康行为自我效能,帮助患者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传染科护理行为中的感染危险因素,探究其管理对策,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 2017年 8月 -2018年 9月我院传染科发生的 50例护理行为危险事故,展开回顾性分析,探讨感染发生的原因。结果: 50例中,有 21例为交叉感染患者、占 42%,11例为消毒液处理不当、占 22%;10例为针刺伤、占 20%;8例为肺部感染、占 16%,在采用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后,其危险事件发生率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结论:对于传染科的护理人员而言,面对危险感染的情况在所难免,且危险感染会对患者的治疗以及生命效果均造成严重影响,所以这也就要求护理科应进一步提升护理工作的规范性,从而起到有效避免医护人员发生感染的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癌术后患者遵医行为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该院行卵巢癌治疗的患者110例,根据患者出院后对按时化疗及复诊等行为的依从性,将其分为遵医组及不完全遵医组,其遵医行为的影响因素,并以此制定相应护理措施。结果参与研究的110例患者中,遵医组患者63例(57.27%),不完全遵医组患者47例(42.7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较大、受教育程度低、收入少、药物不良反应高、自费治疗及社会支持较差等因素易导致不完全遵医行为的发生;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相关知识缺乏、化疗不良反应、自费治疗及社会支持较差均为影响患者遵医行为的相关因素。结论目前,卵巢癌患者术后遵医行为仍有待提高,且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对疾病的认知、收入、治疗成本及社会支持等方面,因此,应在对该类患者治疗时,通过实施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合理用药及提高患者社会支持度等方式促进其遵医行为的提高。
简介:目的研究人工耳蜗(CochlearimplantCI)使用时间、术前残余听力和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对低龄CI植入儿童听觉行为和言语发声行为的影响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43例小于3岁CI儿童,植入月龄6~32个月(平均植入月龄17个月)。听觉行为评估素材为婴幼儿日常听觉综合能力量表(theinfant-tod-dlermeaningfulauditoryintegrationscale,IT-MAIS),言语发声行为评估素材为有意义使用言语量表(themeaningfuluseofspeechscale,MUSS)。评估分别在术后开机时和开机后1、2、3、6、9、12个月时进行。结果(1)全体受试儿童IT-MAIS、MUSS总分随着CI使用时间的增长逐步增长(ANOVA,p〈0.05);(2)术前残余听力水平对前6个月IT-MAIS得分影响显著(ANOVA,p〈0.01),对MUSS得分未见影响作用(p〉0.05)。(3)听觉言语康复训练显著影响术后IT-MAIS、MUSS得分。开机后3个月训练组IT-MAIS得分高于非训练组得分(p〈0.05)。9、12个月时训练组MUSS得分与非训练组MUSS得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1)在听觉行为方面,随着CI使用时间的延长,受试儿童总体听觉能力呈逐步上升趋势。对声音的辨别和理解能力在3-9个月时有显著增长;在发声行为方面,受试儿童在CI植入6个月以后开始用言语方式表达。(2)术前残余听力在受试儿童CI使用前6个月时对听觉行为有影响作用,9个月以后影响作用逐渐减小;平均听力损失程度对受试儿童的言语发声行为未见显著影响。(3)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对听觉行为和言语发声行为体现出重要作用。
简介:目的了解大学生社交性吸烟行为的发生情况并探讨认知态度对大学生启动吸烟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某市579名高校大学生进行社交性吸烟行为、吸烟认知态度、家庭环境和应对方式的调查。采用x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被调查者总体吸烟率为19.6%,其中社交性吸烟者占全部吸烟者的18%。对吸烟行为的认知态度和同伴影响与社交性吸烟行为呈正相关(r=0.264,P=0.000;r=0.428,P=0.000);社交场合的饮酒行为与社交性吸烟行为呈正相关(r=0.220,P=0.000)。年龄、同伴影响、社交场合的饮酒行为是大学生启动吸烟行为危险因素,其中社交场合递烟是启动吸烟的重要危险因素(OR=6.284,95%CI:3.213—12.287)。结论社交性吸烟行为在大学生中较为普遍,更容易受到认知态度和社交群体行为的影响。
简介:目的了解广西居民腹泻病例的求医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社区整群随机抽样,开展入户调查。从中筛选出腹泻病例,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夏、冬季节2次调查总共访问家庭11865户,共42330人。调查中收集腹泻病例442例,其中21.04%的病例未做任何治疗,50.90%的病例选择自行服药治疗,26.02%的病例到各级医疗机构门诊求医,2.04%的病例到医疗机构住院治疗。腹泻病例的单日最高腹泻次数、腹泻天数、病例年龄是求医行为强度的影响因素。冬季腹泻病例的求医行为强度高于夏季腹泻病例,城市腹泻病例和农村腹泻病例之间、男性腹泻病例和女性腹泻病例之间的求医行为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调查样本量大,收集腹泻病例多,抽样较为合理。广西居民对腹泻病这一类发病普遍、有自限性的疾病关注程度不高,其求医的意愿并不强烈,腹泻病就诊率较低。大部分病例选择自行服药治疗。居民对低年龄和高年龄的"老幼"人群的健康关注程度较高,其求医行为强度也相应较高。
简介:目的为探讨影响6月龄婴儿智力发育不平衡的因素和寻找更好的教养方式。方法对近3年本辖区6月龄1356例健康婴儿在定期保健体检时进行测量“婴幼儿发育检查手册”(即Gesell量表),并对其家长的教养方式用问卷进行调查。结果5个能区发育商数(DQ)纯母乳喂养组的婴儿得分都明显的高于纯人工喂养组(P〈0.05);母亲为主要看护人组的婴儿的得分都明显的高于老人或保姆为主要看护人组(P〈0.05);母亲文化程度高中或以上组的婴儿的得分都明显的高于初中或以下组(P〈0.05);有做运动操组的婴儿的得分都明显的高于无做运动操组(P〈0.05);户外活动时间≥1h组的婴儿的得分都明显的高于户外活动时间〈1h组(P〈0.05)。结论0~6月龄的婴儿由母亲为主要看护人且受教育程度高、纯母乳喂养、做运动操及户外活动时间≥1h等有利于的智力发育。
简介:目的了解广西男性吸毒人群吸毒前后性行为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3市1县434名吸毒者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吸毒人群社会人口学特征、吸毒行为特征、性行为特征、吸毒前后性行为改变及其影响因素。结果434名调查对象在吸毒前每月性行为频率平均值为(15.34±4.65)次/月,吸毒后为(4.62±1.61)次/月。25~45岁年龄组、〉45岁年龄组吸毒后每月性行为频率均降低(均有P〈0.05)。吸毒后安全套使用频率升高(Z=-10.24,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45岁的调查者中,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上(OR=12.123,95%CI:1.828~80.380)、初次性行为年龄≥18岁(OR=14.175,95%CI:1.568~128.150)、月均收入小于1000元(OR=7.873,95%CI:1.324~46.827)者吸毒后性行为频率更容易降低。结论药物滥用可导致性功能的损害。文化程度、初次性行为年龄、月均收入对大于45岁的男性吸毒者性行为频率下降有一定程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