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P糖蛋白在乳腺黏液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4月至2013年5月手术切除的38例乳腺黏液腺癌患者P糖蛋白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P糖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将患者分为多黏液组(25例)和少黏液组(13例),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P糖蛋白在单纯型乳腺黏液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20.0%(2/10),混合型乳腺黏液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67.9%(19/28),χ2=4.842,P<0.05;P糖蛋白在乳腺黏液腺癌中的表达强度随着黏液量的减少而增加(χ2=14.64,P<0.05);P糖蛋白表达与乳腺黏液腺癌肿瘤大小(≥3cm)、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糖蛋白在混合型乳腺黏液腺癌中呈高表达,表达强度随着黏液量的减少而增加,P糖蛋白可能是判断乳腺黏液腺癌预后的可靠指标,同时也是乳腺黏液腺癌治疗的有效药物靶点。

  • 标签: 乳腺肿瘤 糖蛋白类 腺癌 黏液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临床诊断乳腺黏液腺癌中分别使用X线乳腺摄影和超声检查的效果。方法以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在本院就诊的70例乳腺黏液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超声检查和X线乳腺摄影,观察不同疾病类型的形态学特点,并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结果乳腺黏液腺癌的类型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学特点;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65.71%)高于X线乳腺摄影(65.7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诊断乳腺黏液腺癌时,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较高,有助于准确的判断肿块性质采取有效的治疗,值得普及使用。

  • 标签: 乳腺黏液腺癌 诊断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黏液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46例直肠黏液腺癌的临床资料,分析直肠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对比直肠普通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黏液腺癌患者在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等方面存在差异,且生存率明显低于普通腺癌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低龄、肿瘤直径大、TNM分期高为主,预后较差。

  • 标签: 直肠癌 黏液腺癌 病理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黏液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40例卵巢的黏液肿瘤患者病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结果40例卵巢的黏液肿瘤中,30例良性肿瘤,交界肿瘤8例,恶性肿瘤2例。肿瘤系或者且常为多房,其内则系胶冻样的黏稠物质以及淡黄色的黏稠液体。其中良性者表面多光滑,并且壁薄,而交界者表面则基本光滑,并且掺杂着乳头状多簇增生的区域,但恶性者表面呈多房且为。结论患者卵巢的黏液肿瘤,以良性肿瘤最为多见,而交界的肿瘤则比较少见,当表现为交界肿瘤时,往往需多点取材,从而排除患者早期的浸润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阑尾低级别黏液肿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认识。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0例阑尾低级别黏液肿瘤的CT表现。结果20例低级别黏液肿瘤多表现为长管状或类圆形肿块,瘤灶可部分延伸入盆腔,部分可疝入右侧腹股沟区,内可有菲薄分隔,壁厚薄不均,可有壁结节、蛋壳样钙化,壁、壁结节强化均匀;少数伴阑尾炎或低级别腹膜假性黏液瘤。结论阑尾低级别黏液肿瘤CT表现有一定特征,确诊需依靠病理,术前CT检查对其诊断及手术方式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阑尾 低级别黏液性肿瘤 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摘要侵袭血管黏液瘤(AAM)是临床上较为罕见的间质细胞肿瘤,多发生于女性盆腔及会阴部,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对于AAM的治疗比较棘手,国际上尚无统一的治疗指南,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对于复发的AAM,手术治疗效果尚不确切。本例患者手术效果欠佳,ER、PR阳性(+),术后复发后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病灶较前明显减小,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为AAM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ER、PR(+)的育龄期AAM患者,GnRH-a有望成为治疗和预防复发的可选择方案。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阑尾源腹膜假黏液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70年至2010年卫生部北京医院收治的51例阑尾源腹膜假黏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手术及复发再手术情况,辅助治疗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术后是否接受腹腔化疗的患者复发再手术间隔时间的比较采用双尾t检验。结果51例患者中48例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时问(135±72)min。34例患者肿瘤复发,其中16例接受再减瘤手术,再手术次数33次。45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9.7个月(3~132个月),25例带瘤生存,16例无瘤生存,4例死亡。术后病理检查良性型一弥漫腹膜腺黏液病19例,中间型6例,恶性型一腹膜黏液癌病26例。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5%(38/51)、55%(28/51)和22%(11/51)。术后接受化疗患者的生存时间和再手术间隔时间分别为(21±4)个月和(10±6)个月,较未接受化疗患者的(19±7)个月和(7±4)个月有所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27,0.361,P〉0.05)。良性型一弥漫腹膜腺黏液病、中间型及恶性型一腹膜黏液癌病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96、63、23个月。良性型一弥漫腹膜腺黏液病患者与恶性型一腹膜黏液癌病患者肿瘤复发间隔时间分别为(15±5)个月和(7±4)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3,P〈0.05)。结论应该以积极态度实施阑尾源腹膜假黏液瘤减瘤手术,复发患者合理适时选择二次或多次的减瘤手术,可以延长复发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假黏液瘤 腹膜 减瘤术 复发
  • 简介:阑尾低级别黏液肿瘤是一种相对少见的阑尾肿瘤。与其他常见的阑尾疾病如阑尾炎相比,阑尾低级别黏液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更加复杂。了解这种肿瘤的病理特征、诊断流程、预后和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公众对这种疾病的认识,并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和管理方案。

  • 标签:
  • 简介:56岁男性患者,左侧头皮肿物渐增大5年余。皮肤科检查:左侧颞部见一5cm×4cm×2.5cm大小的暗红色肿物,表面凹凸不平,糜烂、破溃,覆有少量有恶臭的脓分泌物及坏死组织,质硬、触痛。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增大。组织病理诊断:乳头状汗管腺癌。手术完整切除后随访3年无复发。

  • 标签: 汗管囊腺癌 乳头状
  • 简介:摘要睾丸/睾丸旁黏液肿瘤是一种罕见的卵巢上皮型肿瘤。本文报道1例,表现为左侧阴囊肿大,CT检查示左侧睾丸多房占位,行根治左侧睾丸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交界黏液囊腺瘤。术后随访3年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

  • 标签: 睾丸 囊腺瘤 黏液性
  • 简介:摘要低级别阑尾黏液肿瘤是一种症状不典型的异质肿瘤,易与急性、慢性阑尾炎混淆,多在手术中偶然发现。鉴于低级别阑尾黏液肿瘤的低诊断率及治疗策略的混乱,本文结合文献与临床经验对其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为避免治疗不充分或过度治疗的情况,外科医师应评估低级别阑尾黏液肿瘤的疾病进展程度后进行分类治疗。术前或术中应通过评估肿瘤完整程度、腹腔内细胞学检查结果、切缘与淋巴结受累情况及腹膜扩散范围来调整手术范围与治疗方案。标准的阑尾切除术及适当地扩大手术,如回盲部切除术等均具有优势,但不推荐扩大到右半结肠切除术。对于伴发腹膜假黏液瘤的患者,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是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案。如果无法实现完全肿瘤细胞减灭术,最大程度的肿瘤减积术与腹腔热灌注化疗的组合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3例阑尾黏液肿瘤误诊为卵巢肿瘤的病例,患者均无症状,超声表现不典型,2例癌胚抗原(CEA)轻度升高,手术及病理均证实为阑尾黏液肿瘤。阑尾黏液肿瘤临床罕见,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误诊。通过该病例总结,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应对阑尾黏液肿瘤认知,减少术前误诊,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阑尾黏液性肿瘤 卵巢肿瘤 误诊
  • 简介:摘要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阑尾黏液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显示,病灶多表现为右下腹近回盲部与阑尾或盲肠关系密切的、大小不等的肿块及阑尾增粗,病灶内部及强化具有一定特征。CT对阑尾黏液肿瘤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IPMN)胶样癌恶变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与导管腺癌恶变鉴别,并与病理对照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1月至2020年1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4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IPMN恶变成分为胶样癌的患者临床、影像学和病理资料。同时收集同时期经手术病理确诊为IPMN恶变成分为导管腺癌患者30例。分析患者术前CT和MRI影像学表现,包括病灶的部位、IPMN形态类型、最长径、成分、密度及信号、钙化、胰管扩张及胰管内径、胰腺实质萎缩、与周围器官形成瘘管等。两组影像学表现特征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IPMN胶样癌发生于胰头部16例、胰体尾部7例、全胰腺1例。22例有肿块形成,最长径54.5(29)mm。19例、4例、实1例,壁和内部分隔增厚,增强后轻度强化。5例T1WI有高信号。肿块内有钙化13例、气体2例。胰管扩张内径(13±5)mm。胰腺实质萎缩21例。8例与周围器官形成瘘管。IPMN胶样癌肿块最长径大于IPMN导管腺癌[31(16),Z=-3.758,P<0.001]。IPMN胶样癌以为主,IPMN导管腺癌以实为主(P<0.001)。IPMN胶样癌钙化、与周围器官形成瘘管、T1WI点状高信号多于IPMN导管腺癌(P=0.001、0.031、0.034)。结论与IPMN导管腺癌相比,IPMN胶样癌更倾向于肿块、伴有钙化、与周围器官形成瘘管、T1WI呈点状高信号。

  • 标签: 胰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胶样癌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 简介:一、病例摘要患者58岁,因“绝经9年,下腹痛5’月,阴道流血14d”于2017年8月11日入住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妇科。患者49岁绝经,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偶发右下腹隐痛,不剧烈,无发热,大便正常。2017年7月28日出现阴道流血,量少,无需使用卫生垫,无异味,无腹胀。

  • 标签: 腹膜假黏液瘤 黏液性肿瘤 子宫内膜癌 低级别 误诊 阑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黏液型孤立纤维肿瘤(SF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特点以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就诊于浙江省人民医院的7例黏液型SFT患者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组织形态学、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特征以及预后,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男性3例,女性4例。发病年龄32~67岁。发病部位:胸膜3例,盆腔、阴道、腮腺和鼻腔各1例。瘤体直径2.7~13.5 cm。镜下,黏液变性区占肿瘤的55%~90%(平均约72%),瘤细胞星芒状、短梭形或卵圆形,呈疏松的束状、交织带状和微/网状分布于富于血管的广泛黏液变的基质之中。常见鹿角形分支状血管,瘤细胞之间常见薄的胶原纤维沉积。所有病例中均可见黏液背景中散在的经典型SFT结构。2例可见局灶的巨细胞血管纤维瘤样结构,1例可见局灶的脂肪化生。2例可见提示侵袭生物学行为的组织学特征,其中1例显示黏液型SFT伴高级别肉瘤过渡生长。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所有肿瘤(7/7)均弥漫表达STAT6和CD34。对2例肿瘤行PCR检测提示均存在NAB2基因的第4号外显子和STAT6基因的第2号外显子融合。根据Demicco提出的SFT危险度分级模式,4例为低度危险,1例中度危险,2例高度危险。4例获得随访信息,1例肿瘤在术后4年内复发3次,另3例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黏液型SFT是一种罕见的SFT组织学亚型,生物学行为可从惰性到侵袭黏液型SFT应包括在具有显著黏液变性的软组织肿瘤的鉴别诊断谱系之中,仔细的组织学观察寻找典型的SFT组织学特征并辅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必要的分子遗传学检测可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 标签: 软组织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鉴别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黏液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浆液癌与黏液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80例卵巢癌病人分为浆液癌组和黏液癌组,对比病理特点。结果:浆液癌分化程度低,黏液癌分化程度高。结论:浆液癌的分化程度低,预后较差。

  • 标签: 浆液性癌 黏液性癌 病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