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前外侧韧带(anterolateral ligament,ALL)重建对轴移试验Ⅱ级的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重建术的作用。方法2015年10月至2018年8月,由同一医生收治的轴移试验Ⅱ级的ACL损伤患者59例,采用ACL+ALL重建或单纯ACL重建治疗。ACL+ALL重建组29例,男20例、女9例,年龄(30.5±8.3)岁(范围15~48岁);左膝11例,右膝1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2,9)个月(范围3 d~240个月);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15例、外侧半月板损伤8例。单纯ACL重建组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32.2±9.7)岁(范围17~51岁);左膝14例,右膝1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7(2,11)个月(范围10 d~240个月);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18例、外侧半月板损伤11例。术后随访1年,应用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和KT-1000侧-侧差值评估膝关节稳定性,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主观评估表和Lysholm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轴移试验的结果分为0级、Ⅰ级、Ⅱ级、Ⅲ级,Lachman试验的结果分为阴性、1度松弛、2度松弛、3度松弛。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术后1年随访。术后1年时ACL+ALL重建组Lachman试验阴性25例、1度松弛4例,单纯ACL重建组阴性24例、1度松弛6例(Z=-0.91,P=0.361);两组阳性率分别为13.8%和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7,P=0.242)。ACL+ALL重建组术后KT-1000侧-侧差值为(1.9±1.3)mm,单纯ACL重建组为(2.2±1.3)m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P=0.513)。ACL+ALL重建组轴移试验0级27例、Ⅰ级2例,单纯ACL重建组0级20例、Ⅰ级8例、Ⅱ级2例(Z=-0.66,P=0.507);ACL+ALL重建组轴移试验阳性率为6.5%,小于单纯ACL重建组的33.3%(χ2=21.70,P<0.001)。ACL+ALL重建组IKDC主观功能评分为(92.4±5.6)分,单纯ACL重建组为(90.2±6.7)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7,P=0.176);ACL+ALL重建组Lysholm评分为(91.0±6.2)分,单纯ACL重建组为(89.1±5.0)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P=0.201)。结论对轴移试验Ⅱ级的ACL损伤患者采用ACL重建联合ALL重建手术较单纯行ACL重建术可改善术后膝关节旋转稳定性,但对膝关节前向稳定性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无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计划前移对椎间盘镜下椎间盘消融术功能锻炼依从性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70例椎间盘镜下椎间盘消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分别为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复计划前移,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及其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依从性率91.43%(32/35)明显高于对照组依从性80.00%(28/3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1.43%(32/35)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度74.29%(26/3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盘镜下椎间盘消融术患者给予康复计划前移,可提高功能锻炼依从性,利于康复训练计划的完成。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直丝弓矫治器排齐阶段2种远移尖牙的方法即尖牙向后结扎法和弹性链状圈牵引法的优缺点。方法将50例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的正畸病例随机分为2组,均使用同种国产直丝弓矫治器,排齐阶段分别采用上述2种方法进行矫治,排齐前后利用模型测量和x线头影测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颌前磨牙颊尖之间、下颌磨牙的4个牙尖之间的宽度变小、尖牙牙冠远中倾斜角度、尖牙远中移动距离和速度、下颌磨牙牙冠近中倾斜角度以及上、下切牙的舌向倾斜内收的变化,牵引法均大于结扎法;上、下颌磨牙近中移动距离的变化,牵引法小于结扎法;以上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余变化2种方法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2种方法应用于直丝弓矫治器排齐阶段均取得了远移尖牙的效果,然而,必须采取相应的控制支抗的措施以避免各自的不利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脉溶栓给药前移方法在临床诊治中的具体应用措施以及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疾病诊治中所产生的干预效用。方法:本次研究所选择的研究起始时间为2020年1月,所选择的研究结束时间为2021年1月,通过区间法完成在本院接受诊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76例病患作为研究基础,根据其所接受的诊治方案对其进行分组,传统组病患为发病后进入卒中病房接受静脉溶栓药物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患,提前组病患所接受的诊治方案为静脉溶栓给药前移方案,完成两组病患的诊治资料收录工作,并对其展开对比分析。结果:提前组病患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急救静脉溶血时间显著低于传统组病患,提前组病患的阻塞血管再通情况显著优于传统组病患。结论:静脉溶栓给药前移方案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疾病的诊治效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患神经功能能够得到显著的改善,疾病的诊治时间以及诊治效用能够得到显著的缩减,有利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疾病诊治质量的提升,建议在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中展开进一步应用。
简介:摘要:现阶段,我国的新冠疫情防控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可是境外输入扩散延展还没有完全遏制,再加上疫情的高传染性,目前防控依旧不能放松警惕。自从2020年4月开始,我国颁布了《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管理规范》并且展开了每天通报,提出把疫情防控常态化。作为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医院,拥有人口数量大、病患比例高、环境密封等特征,特别是门诊更加难以管控,必须要更好的做好防护工作。由门诊健康管理、健康码管理、病患就诊管理与预约挂号管理这“四把利剑”努力把防控前移,论文就门诊疫情防控健康教育进行剖析探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冠肺炎防控期间数据分析在预检分诊关口前移的集束化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以2020年9月~2021年4月为研究时间段,20年9月~12月内行预检分诊关口前移门诊集束化管理,21年1月~4月期间联合数据分析管理。比较不同管理模式下新冠肺炎门诊预检分诊筛查效果及疫情控制影响。结果:数据分析联合管理模式下单日门诊筛查数量、发热筛出率及总筛查人数均高于集束化管理模式,单人发热筛查用时较集束化管理下降,差异显著,P<0.05;两组筛查期间均无新冠感染病例进入院区且无院内交叉感染发生。结论:数据分析在新冠肺炎防控期间预检分诊关口前移的集束化管理中的实施,可有效提升门诊预检分诊发热筛查效率,提升发热预检筛查效果,积极加强医院新冠疫情防控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第一磨牙缺失后以第二磨牙前移替代的正畸治疗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第一磨牙缺失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第二磨牙前移替代的正畸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的矫治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拔除第一磨牙的矫治完成时间在20~40个月之间,平均矫治完成时间为(25.6±3.3)个月。矫治后,患者前后牙覆牙合、覆盖正常,上下牙列中线对齐,拔牙间隙关闭,第二磨牙牙根平行于第二前磨牙牙根,上下颌牙齿尖窝关系较好。全颌曲面断层片显示,患者治疗后无明显第二磨牙牙根及齿槽骨吸收等。结论对于第一磨牙缺失患者来说,采取第二磨牙前移代替的方式进行矫治,即可保证功能性,又可改善患者的美观性,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颌磨牙、前磨牙远移时的轴倾度、转矩和扭转变化,以及不同的牵引方式防止前牙唇倾和磨牙远移复发的作用。方法纳入患者16例,牙齿146颗。收集并重叠初诊研究模型(T0),上颌磨牙远移阶段模型(T1),以及上颌前磨牙远移阶段模型(T2)。测量磨牙和前磨牙远移效率和角度变化,对比矫治器牵引、尖牙牵引和对照组前牙唇展量以及T1至T2磨牙远移效率是否下降。结果上颌磨牙远移效率为81.03%;远移后平均远中倾斜4.37°(P=0.000),颊倾1.65°(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明显扭转(P=0.160)。上颌前磨牙远移效率为78.79%;远移后平均远中倾斜5.96°(P=0.000),颊倾3.91°(P=0.000),颊尖远中向扭转1.98°(P=0.000),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推磨牙远移后(T1),矫治器牵引组前牙无明显唇倾;尖牙牵引组前牙唇倾0.77 mm,对照组前牙唇倾0.52 mm。上颌第二磨牙矫治器牵引组T1至T2远移效率无明显下降;尖牙牵引组效率下降16.37%;对照组效率下降13.23%。上颌第一磨牙不同牵引方式组T1至T2远移效率均无明显下降。结论矫治器牵引能够有效防止前牙唇倾以及第二磨牙远移效率下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后健康教育前移对非急诊手术患者留置胃管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7年 11月 -2019年 12月我院 106例非急诊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两组,对照组提供术后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提供术前 1-2d进行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私自拔管率 20.75%和坚持胃肠减压率 75.47%比较,观察组私自拔管率 3.77%更低,坚持胃肠减压率 98.11%更高,有比较意义( 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满意度和依从性更高,有比较意义( P< 0.05)。结论:术后健康教育前移对非急诊手术患者留置胃管依从性的影响显著,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螺钉种植支抗联合改良腭弓推上颌磨牙远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2例安氏II类错合并牙拥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11例)和对照组(n=1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微螺钉种植支抗联合改良腭弓进行矫正,对照组则采用口外弓支抗进行矫正,经X线对头颅侧位的扫描片进行矫正效果观察,并采用统计学软件分析组间矫正效果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在ANB、SNB、SNA、MP-SN、U1-SN、U6-PP、L6-MP、FH-MP、U1-NA、U1-NA值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S1值上差异显著,且治疗后组间S1值差异明显p<0.05;组间在VAS评分及病程时长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螺钉种植支抗联合改良腭弓推上颌磨牙的疗效明显,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使用.关键词微螺钉种植支抗;改良腭弓;推上颌磨牙远移;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78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2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