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他所从事的是一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绿色事业”。四十年的林业工作生涯中,他的足迹踏遍了通辽大地。他把青春、热血、聪明、才智,全部奉献给了通辽的林业生态建设,用自己卓有成效的工作谱写出朴素无华但却动人心弦的“绿色乐章”,并把它们传播到首都首府、海防边疆。他的名字,已经被永久性地镌刻在了北京西山的“全国绿化功臣”的丰碑上……他,就是草原上的“绿色使者”——通辽市林业局副总工程师李吉人。多年来,通辽林业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造林绿化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防沙治沙、平原绿化等重点工程顺利实施,一大批林业建设典型和示范基地在全国榜上有名,一大批较大科研项目成果获得奖励……这一切都与像李吉人这样的一大批林业人坚持不懈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是分不开的。1987年,李吉人担任综合科科长期间,在他的主持、组织、协调下,先后完成科研与推广项目12项,获部(区)级科技进步奖4项,成果推广率和实用技术覆盖率分别达到75%和85%。全市采用机械开沟造林的保存面积有400万亩。为了打破通辽林业结构不合理、树种单一和纯林过多的局面,李吉人同广大科技人员一道从引种育种入手,大胆改变造林配置和造林经营方式,提出了“乔灌草相结...
简介:内蒙古伊金霍洛旗林业公安分局自1994年组建以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谱写了一曲曲人民满意的颂歌,堪称“天骄”圣地的绿色卫士。该局连年被评为“先进单位”,1999年被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监察部、国家林业局授予“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专项斗争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局长张帆连续3次被上级有关部门评为“优秀公务员”,荣立“三等功”一次,2000年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伊金霍洛汉意为“圣主的陵园”。相传700多年前,此地曾是元太祖成吉思汗垂恋的风水宝地,遂将其选定为寿终正寝的长眠之地。之后,随着岁月的沧桑巨变,这一方膏腴之地失去了生态平衡,变成了十年九旱的荒原。全国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伊金霍洛旗各族人民群众经过了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全旗造林治沙屡建奇功,成为全国林业战线的一面红旗。如今,全旗有林面积达到32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0%,林业产业是全旗支柱产业之一,林业收入占农牧民总收入的20%,从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以来,全旗平均每年都以完成25万亩的绿化任务向前迈进,走在全市乃至全区的前列,保护森林资源,成为造福于人类的百年大计。“宁吃防范苦,不受破案罪”是分局领导咬定的信念。为...
简介: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连国营针织企业都难以维持生计的今天,五台山林局一个只有37名职工的棉织厂却办得红红火、热热闹闹。他们的产品远销20多个县市,拥有50多家固定客户,成为客户信得过的厂家。上交利润也逐年上升.去年达到12.39万元,比建厂初期翻了三番。企业办得蒸蒸日上,问其秘诀,林局的同志说,去采访一下那里的厂长吧,他叫韩东明,是优秀共产党员,一见他就有答案了。在棉织厂里,我们找到了韩东明。他,一米八二的个头,浓眉大眼,身强力壮,今年只有37岁,说话实实在在,满身的风尘。昨天刚出差回来,明天又准备出去。林局的同志说,他一个月至少有20天在外跑买卖,找到他还真不容易。当我们问他累不累时,他憨厚地笑笑:“咋不苦哩,可我是党员,又是厂长,我不吃苦难吃苦”。没有豪言壮语,语气平平静静,但已足以让人肃然起敬。韩东明原来是五台林局汽修厂的一名汽修工人,他有一手娴熟的修车技术。当时,在五台山林局担任局长的张良富看中了这个肯吃大苦、耐大劳.又有经营头脑的小伙子,1991年,力荐他当上了棉织厂厂长。从此,他便丢开了吃香的汽修技术,和“苦”字结下不解之缘,开始了他艰难的创业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