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人参主产于我国,为东北“三宝”之首,驰名中外。人参中含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具有重要保健医疗功效和营养成份,是名贵药食同源植物。我国明代以前山参蕴藏量十分丰富。至清代,因保护措施不力,掠夺性采挖,山参资源破坏严重,山参供不应求。于清代末年始现伐林栽参。解放后,人参发展迅速。特别是进入80年代,人参作为主要致富经济作物栽培,仅吉林省自1980年至1988年,栽培面积增加近4倍,产量增加5倍多。由于人参产量的剧增,供大于求,导致参价暴跌,使人参生产陷于空前未有的困境。为使参业生产尽快走出低谷,研究和探讨我国参业发展战略,对促进参业发展,当有重要现实和经济意义。
简介:1世界奶业发展的特点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牛奶产量增长速度逐渐下降,进入90年代,世界牛奶产量基本稳定在4.6亿t左右。到1998年,世界牛奶总产量达到46635万t,比上年增长3万t,比1970年增长27.3%。1998年牛奶产量最多的国家依次是:美国7138万t、俄罗斯3200万t、印度2958万t。1998年世界人均牛奶产量79.7kg,比上年的80.8kg略有下降。人均奶产量最多的国家依次是:新西兰3100kg、荷兰709kg、澳大利亚533kg。1.1欧美发达国家奶业发达,奶及奶制品的数量和质量都居世界前列
简介:生态模式实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发达国家,生态经济又称为循环经济,正在成为一种发展的潮流和趋势.蚕桑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至今,许多地方蚕业已形成区域分布,集中连片,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对于实现生态蚕业模式发展,已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但目前,我国蚕桑生产大多数仍未向生态蚕业方向发展,桑蚕副产物综合利用率低,桑蚕生产的比较效益不高,加上蚕沙没有固定消毒存放位置,养蚕环境被污染严重,不利于养蚕的消毒防病.因此,如何在这项传统产业中发展生态经济,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三赢",本文对此作了一些探讨.
简介:射阳县有悠久的栽桑养蚕历史,起步于七十年代,发展于八十年代.蚕桑曾是我县农村传统的骨干副业项目,鼎盛时期全县桑园面积达到了6666.6hm2,遍布23个农业乡镇,年饲养蚕种23万张,生产蚕茧7500t,年产优质无病桑苗10亿株,是享誉全国的优质无病桑苗基地,年实现蚕桑业生产总值2亿元.可是在1995年丝绸行业大滑波,导致了严重地毁桑现象,我县的蚕桑业遭受了严重地打击.然而,我县蚕桑业基础雄厚,在农业产业结构中仍显示出相对较高的效益.但是根据蚕桑业的特殊性,目前仍有很多不利因素制约我县的蚕桑生产,在体制、机制乃至技术方面还有许多不足,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加快蚕桑业发展步伐,探索发展蚕桑新路子,把我县蚕桑生产做大、做强,再创历史辉煌,笔者根据近几年我县的实际,作一些思考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