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9 个结果
  • 简介:为系统开展我国亚热带地区黏多样性研究,对安徽天堂寨山区的黏进行采集、湿室培养及分类研究。获得黏标本564份,鉴定为6目10科20属42种,其中,安徽省新记录种10个,包括极小无丝Liceaminima,细柄半网Hemitrichiacalyculata,鲜黄团毛Trichialutescens,硫磺绒泡Physarumsulphureum,垫形双皮Didermaeffusum,半圆双皮Didermahemisphaericum,胶皮Collodermaoculatum,疣网发Comatrichareticulospora,灰褐发网Stemonitispallida,小褐发网Stemonitisinconspicua。

  • 标签: 黏菌 大别山 物种多样性 分类学
  • 简介:近年来,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不断上升。念珠作为常见的机会性致病真菌,其感染的早期诊断目前存在很多难点。随着人们对念珠认识的不断深入和诊断方法的不断进步,深部念珠感染的早期诊断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现就深部念珠感染的诊断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深部念珠菌病 诊断 进展
  • 简介:报道了吉林省新记录分布担子6种,即肉褐鳞环柄菇(LepiotabrunneoincarnataChodat&C.Martin)、短柄銛囊蘑[Melanoleucabrevipes(Bull.)Pat]、紫皮丽蘑[Calocybeionides(Bull.)Donk]、皮尔松湿伞(HygrophoruspersooniiAmolds)、微黄拟锁瑚[Clavulinopsishelvola(Pers.)]和弹球菌(SphaerobolusstellatusTode)。其中,弹球菌属为吉林省新记录属。凭证标本存放于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HMJAU)。

  • 标签: 担子菌 肉褐鳞环柄菇 短柄蟹囊蘑 紫皮丽蘑 皮尔松湿伞 微黄拟锁瑚菌
  • 简介:在对吉林省龙井天佛指山松茸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调查中,发现一中国新记录种——石榴丝膜。文中详细描述了这一新记录的形态特征。

  • 标签: 分类 蘑菇目 丝膜菌科 新记录种
  • 简介:柔丝纹枯状革(Hypochniciumbombycinum)采于中国青海省,为中国革一新记录种。文中根据所采集的材料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显微结构绘图。

  • 标签: 柔丝纹枯状革菌 木生真菌 新记录种 分类
  • 简介:对药用拟层孔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培养基优化、HPLC-指纹图谱鉴定以及生物学特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药用拟层孔的深入研究进行了展望。

  • 标签: 药用拟层孔菌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质量评价
  • 简介:报道了6个吉林省新记录担子,即青绿湿伞[Hygrocybepsittacina(Schaeff.:Fr.)Wünsche],梭柄金钱[Collybiafusipes(Bull.:Fr.)Quél.],黄褐盔孢[Galerinahelvoliceps(Berk.etCurt.)Sing.],内鬼笔(EndophallusyunnanensisZangetPetersen),粉托鬼笔[Phallushadriani(Vent.)Pers.]和蓖齿地星(GeastrumpectinatumPers.).其中,内鬼笔属为吉林省新记录属,青绿湿伞、梭柄金钱、内鬼笔和篦齿地星为首次在我国东北地区发现.标本存放在吉林农业大学标本馆(HMJAU)内.

  • 标签: 青绿湿伞 梭柄金钱菌 黄褐盔孢菌 内鬼笔 粉托鬼笔 蓖齿地星
  • 简介:采用水提和酯提2种方式提取炭团菌液体培养菌液中高效抑制樟子松枯梢病菌活性物质。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提取物对病原菌丝生长的抑制率,采用悬滴法测定其对病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炭团菌液体培养菌液乙酸乙酯提取物稳定性试验选用紫外线、温度、pH、氧化剂与还原剂以及贮存时间5个因子。结果表明:炭团菌液体培养菌液的5种提取物对樟子松枯梢病菌均有一定的抑活性,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病原菌丝生长的抑制率最高,达到73.20%;乙酸乙酯提取物、超声波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对病原孢子萌发抑制率均超过90%。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自然环境下的紫外线、温度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并且有一定的抗氧化还原能力和良好的耐热性,长期贮存不影响其抑活性,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和很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炭团菌 提取物 樟子松枯梢病菌 抑菌活性 稳定性
  • 简介:为了研究黏孢囊形成过程中显微结构的变化,文中探讨了番红-固绿和铁帆-苏木精染色条件下淡黄绒泡和全白绒泡孢囊不同发育阶段显微结构的差异显示效果。结果表明:在幼孢囊中原质团有种水平的割裂,大割裂和微割裂,这些割裂和孢丝及孢子的形成有关;全白绒泡囊轴表现了和孢囊柄不一致的状态和染色结果;番红-固绿染色下,淡黄绒泡在孢囊形成前期原质团被染成淡红色,可以分辨出大量游离存在的细胞核;孢囊壁及囊轴被染成绿色,孢子灰绿色;全白绒泡原质团被染成绿色,初期可见较厚孢囊壁,囊轴绿色。铁帆-苏木精染色下,淡黄绒泡和全白绒泡原质团均被染成灰色,囊壁不明显,成熟孢子发生皱缩。

  • 标签: 黏菌 原质团 孢囊 番红-固绿 铁帆-苏木精
  • 简介:目的用一种新制备的单克隆抗体MAb03.2Cl-C2鉴别生物学形态相近的白念珠和都柏林念珠。方法用小鼠体内诱导法制备抗白念珠芽管胞壁外膜单克隆抗体MAb03.2Cl-C2。用不完全RPMI1640培养液、L—DMEM、H—DMEM、完全1640液、小牛血清诱导白念珠和都柏林念珠芽管及菌丝形成,间接免疫荧光(IIF)方法检测都柏林念珠芽管或菌丝表面有无可与该单抗相结合的成分。收集临床口腔念珠标本涂片,直接做IIF试验。结果用不完全RP-MI1640培养液37℃,6h可同时最高效率地诱导白念珠和都柏林念珠芽管或菌丝形成。单抗MAb03.2Cl-C2仅与白念珠芽管或菌丝特异性地结合,与都柏林念珠的孢子和菌丝不能结合。结论单抗MAh03.2Cl-C2可用于白念珠和都柏林念珠实验室的速鉴别。

  • 标签: 白念珠菌 都柏林念珠菌 特异性 单克隆抗体
  • 简介:目的观察近平滑念珠在不同培养基的形态转换现象,以及温度对其形态转换的影响。方法收集近平滑念珠正常人皮肤携带株及临床致病株和标准株,接种于改良Lee培养基和含桃红B的YPD培养基,观察其不同形态转换,以及温度变化对光滑(W)与皱褶(O)形态转换的影响。结果近平滑念珠在Lee培养基和含桃红B的YPD培养基上,均可以出现多种形态以及一定频率W-O转换现象。在观察W向O形态转换过程中发现,与25℃培养温度相比,37℃条件下光滑菌落形态占更多的比例。结论近平滑念珠菌体外培养时存在形态转换及W-O转换现象,且于37℃时更易保持光滑形态。含桃红B的YPD培养基也可以用于基本的W-O形态转换观察。

  • 标签: 念珠菌 近平滑 形态转换 光滑 皱褶
  • 简介: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多孔调查采样,鉴定出隶属于46个属的81种多孔,其中大部分种类为该地区首次报道。文中列出其名录和寄主等采集信息。高山绚孔(Laetiporusmontanus)为中国多孔一新记录种,文中根据所采集的材料对其进行了详细描述和显微结构绘图。

  • 标签: 多孔菌 分类 木生真菌
  • 简介:通过1例16岁女孩由申克孢子丝导致的皮下孢子丝,口服伊曲康唑治疗有效,回顾申克孢子丝的实验室检验方法,以此来提高孢子丝感染的诊断水平。

  • 标签: 申克孢子丝菌 孢子丝菌病 伊曲康唑
  • 简介:2006—2011年间对中国广东省的木材腐朽资源进行了7次调查,期间共采集木材腐朽标本900余号,经鉴定,共发现多孔219种。文中提供了这些多孔的名录,其中包括寄主和采集号。

  • 标签: 多样性 多孔菌目 分类
  • 简介:白念珠对宿主的黏附是白念珠感染过程的关键的第一步,因此阐明白念珠对宿主的黏附机制对探索新的方法预防和治疗白念珠感染至关重要。近年来,研究者们从白念珠的表面结构、黏附素以及黏附相关基因等方面对白念珠与宿主的黏附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该文就白念珠对宿主的黏附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白念珠菌 黏附机制 黏附素 黏附基因
  • 简介:白粉是一类植物专性寄生病原,在世界各地可引起多种植物白粉。近年来,形态学与分子系统学和超微结构分析相结合明确了白粉的系统发育地位和亲缘关系,使白粉的分类系统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白粉科主要分为5个族,包含16个有性型属和2个无性型属。中国的22个省、5个自治区和2个直辖市报道有白粉发生,共计13个有性型属328种及44变种,其中白粉族种数最多,其次是球针壳族。中国真菌学家命名的白粉新属4个、新种143个,其中仅在中国报道的有105个。寄主植物多达90科339属799种和变种,其中豆科上报道的种数最多,其次是蔷薇科。分子系统学的研究表明ITS、28SrDNA、MAT1-2-1、β-tubulin、IGS、CSⅠ和EF-1α等DNA片段可用于辅助白粉的鉴定,并为白粉分类系统的建立提供佐证。

  • 标签: 白粉菌科 分类学 分子系统学 寄主
  • 简介:黑陷球壳属是单囊壁子囊,属内许多种的定义一直不明确,该属应该归于哪一科等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文中通过对资料的搜集整理和模式标本的重新鉴定研究,确认了黑陷球壳属9个种;49个种归并到其他属;12个种由于不符合该属的特征,应予排除,但尚需确定名称;44个种由于模式标本材料太差或无法搜寻到模式标本,作为可疑种;另有11个种尚需搜寻模式标本重新研究。

  • 标签: 真菌 分类学 形态学 黑陷球壳属
  • 简介:对喇叭石蕊共生、藻液体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生生长在以40g/L肌醇为碳源、2g/LL广谷氨酰胺为氮源、起始pH值为7.0的LB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温度为20℃时表现最佳。其共生藻的生长在以160g/L葡萄糖为碳源、1.75g/LNaNO3为氮源、起始pH值为5.0的BBM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温度为20℃时表现最佳。

  • 标签: 地衣 喇叭石蕊 共生菌 共生藻 液体培养
  • 简介:通过菌种野外采集、分离培养、纯化及室内人工接种试验,获得9株樟子松外生菌根。采用苗木截根-剂浸根方法,对2年生樟子松移床苗进行外生菌根野外单接种试验,以接种无菌液体培养基的苗木作为对照,研究外生菌根单接种对樟子松苗木生长的影响。野外单接种试验表明,9株外生菌根对樟子松苗木均有一定的促生长效果。接种130d,除菌株010外,其他菌株均可提高樟子松苗高23%以上。其中,接种菌株GT005的苗高提高54.24%;接种菌株035、009、LH004及GT001的苗高分别提高41.53%、36.44%、35.59%和35.59%。菌株035、LH004、025、010和GT001可使苗木地径提高20%以上,其中菌株035提高地径56.31%,菌株LH004、025分别提高39.93%和29.01%。除接种菌株010的苗木外,接种其他菌株的樟子松苗木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高于对照30.23%~48.37%。接种菌株004的苗木根系活力最强,高于对照39.17%;接种菌株GT005和010的苗木,根系活力低于对照;接种其他菌株的苗木根系活力高于对照2.5%~16.67%。接种菌株GT005的苗木的叶绿素含量最高,高于对照20%以上。9个菌株均可用于樟子松苗木生产中。樟子松苗木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根系活力与苗木的生物量间无相关性。

  • 标签: 樟子松 苗木 外生菌根菌 单接种
  • 简介:报道了炭角科(Xylariaceae)小炭墩属(Kretzschmariella)和炭角属(Xylaria)中的3个竹生种。其中,小炭墩属为中国新记录属,目前该属只有1个种,即藁杆小炭墩K.culmorum;炭角属2个种,分别为褐色炭角X.badia和竹生炭角X.bambusicola。该3种均生长于竹子上,具有高度的寄主专化性。文中根据国内采集的材料对其宏观、显微特征及培养特性等进行了描述及图示。

  • 标签: 子囊菌 新记录种 分类 寄主专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