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定量粪便免疫化学试验(fecal immunochemical test,FIT)在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筛查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深圳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科运用定量FIT进行结直肠癌筛查的47 243例体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对定量FIT阳性者建议行结肠镜检查。随访1年,对比完成结肠镜检查的定量FIT阳性组与阴性组的结果。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调整数据后,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价定量FIT联合结肠镜对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效果。结果以粪便中血红蛋白浓度≥100 μg/L为阳性阈值,定量FIT阳性有2 472例,阳性率为5.23%,经过1年的随访,最终完成结肠镜检查的有284例,结肠镜检查依从性为11.49%,阴性人群在1年内选择结肠镜检查的有1 493例。与金标准结肠镜结果相比较,定量FIT对进展期腺瘤及癌症筛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26.53%和86.54%,其中结直肠癌筛查的敏感性为94.44%,而进展期腺瘤筛查的敏感性为22.77%。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得到FIT阳性组256例,FIT阴性组705例。以结直肠癌作为结局变量,FIT联合结肠镜、年龄联合结肠镜,以及FIT、年龄联合结肠镜分别作为诊断指标,得到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1(95%CI:0.778~0.904)、0.677(95%CI:0.535~0.820)和0.882(95%CI:0.807~0.958)。结论定量FIT伺机性结肠癌筛查的敏感性高,对进展期腺瘤的敏感性较低,同时定量FIT联合结肠镜检查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准确度良好,优于以年龄作为截断点进行结肠镜检查的效果,而定量FIT联合年龄、结肠镜检查筛查早期结直肠癌的效果最佳。
简介:【摘要】 结直肠癌早期筛查能够有效降低病死率,其中定量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能够通过检测血红蛋白情况达到辅助结直肠癌筛查的目的,实际诊断符合率比较高。目前定量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应用于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的循证医学证据丰富,已被众多指南共识所推荐。因此,定量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在结直肠癌早期筛查中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本文讨论。
简介:目的探讨粪隐血试验和肿瘤血清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在大肠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比较。方法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确诊大肠癌患者60例(大肠癌组)及行纤维结肠镜筛查的正常人60例(对照组)纳入研究,取患者粪便行粪隐血试验,取空腹静脉血行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中肿瘤标志物CEA及CA19-9水平,计算3种方法单项及联合检测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大肠癌组粪隐血试验阳性例数41例,占68.3%,对照组28例,占46.7%;大肠癌组CEA及CA19-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单独检测时,粪隐血试验的敏感性高于CEA及CA19-9的检测,但特异性较低。粪隐血试验+CEA+CA19-9三者同时检测时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结论联合粪隐血试验、血清CEA及CA19-9检测的方法能够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地诊断出早期大肠癌,可作为大肠癌早期诊断的可靠初筛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化性出血采用粪便隐血试验、转铁蛋白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8年8月-2021年8月在我院诊断消化性出血的患者中任意择取40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00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200例,再择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0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给予三组研究对象均采用粪便隐血试验、转铁蛋白检测,并且对比单项项目检测和联合项目检测的诊断阳性率。结果:经统计,粪便隐血试验、转铁蛋白联合检测在消化性出血中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人群的诊断阳性率。其中上消化道出血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下消化道出血诊断阳性率。结论:在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诊断过程中采用粪便隐血试验与转铁蛋白联合检测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联合应用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性明显较高,有利于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判断,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比化学法和免疫法两种隐血实验,辩证分析其阴阳性结果的优缺点和适应范围。方法选取临床病人消化道出血疾病患者50例,非消化道疾病未出血组患者50例,两组分别在相同条件下应用化学法和免疫法进行检测。结果免疫法灵敏度,特异性和抗干扰能力均高于化学法,免疫法阳性率低于化学法。结论粪便隐血试验的检查应将化学法和免疫法联合应用以提高阳性的检出率,降低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因此不能仅靠粪便隐血阴阳性结果就判断患者消化道是否真正出血,应复检观察并进行其他进一步检查,综合辩证分析。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研究大便隐血检查在大肠疾病诊断中的作用。主要方法2013年12~2014年12月收集本院内镜室肠镜检查患者粪便隐血实验结果,并与肠镜检查结合分析粪便隐血与大肠疾病之间的关系。结果大便隐血在大肠癌、炎症性肠病、异型增生、非腺瘤息肉、肠道炎症及无异常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3.33%、66.67%、83.33%、61.67%、39.22%、33.33%、6.16%。大肠癌大便隐血阳性率分别高于非腺瘤息肉、肠道炎症、正常肠粘膜(P<0.05)。癌前病变大便隐血阳性率分别高于非限流息肉、肠道炎症、正常肠粘膜(P<0.05)。结论粪便隐血与大肠癌及癌前病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大便隐血实验对大肠癌及癌前病变早期筛查具有重要的意义。
简介:目的对血红蛋白转铁蛋白联合免疫法、单克隆抗体免疫法和匹拉米洞化学法进行方法学比较,探讨不同大便隐血试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灵敏性、特异性及干扰性对3种试验方法做比较,并用3种试验方法同时对256例大便标本进行大便隐血检测。结果联合免疫法、单克隆抗体法及匹拉米洞法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2、2、20μg/mL;匹拉米洞法对人和动物的血红蛋白均可发生反应,单克隆抗体法和联合免疫法只与人的血红蛋白反应;单克隆抗体法和联合免疫法不受维生素C(VitC)干扰,当VitC浓度达10.0mg/mL可造成匹拉米洞法假阴性结果;208例对照组、35例上消化道出血组、13例下消化道肿瘤性病变组,其中匹拉米洞法检出阳性例数分别为37例、35例、13例,单克隆抗体法检出阳性例数分别为18例、25例、11例,联合免疫法检出阳性例数分别为24例、35例、13例。结论联合免疫法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抗干扰性强的特点,是极有发展前景的一种检测方法,在临床有很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