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肇庆市近4年采血小板的献血情况,了解本市成分献血和招募的现状,探讨扩大和稳定单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队伍的方法,确保临床用血的需要。方法收集本站2010年至2013年采血小板采集量、性别与献血量以及互助献血的情况进行归类、统计分析。结果全市采血小板采血量逐年上升明显,男性献血者明显多于女性,献分的比献双份较多,互助献血比例持续增长明显。结论有针对性的加强宣传,稳固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队伍,鼓励捐献双份血小板,适当提倡互助献血,并发展为固定的献血者,能有效地确保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

  • 标签: 单采血小板 献血量 互助献血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品管圈活动提高采血小板有效招募和保留的效果。方法:运用品管圈活动的管理方法,分析影响血小板招募和保留的主要因素,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比较改善前后选取改善前对照组2020年4-9月和改善后研究组2021年4-9月的捐献和保留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情况进行比对,分别给予两种不同方式,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方式,研究组为品管圈活动。结果:与对照组比,研究组的献血者的捐献率高(P<0.0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的献血者的保留率更高(P<0.05)。结论:在招募和保留期间采血小板应用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提高捐献率和保留率,效果更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单采血小板 招募 保留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献血者外周血小板体积指标对机采血小板质量的影响,并探讨适宜标准筛选献血者。方法:收集194名献血者的献血前外周血小板体积指标(包括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大血小板比率),与机采血小板收集量进行因素相关分析,并对献血者采集前后相应指标作配对比较。结果:献血者的采前外周血小板平均体积、体积分布宽度和大血小板比率均与血小板收集量呈负相关关系,且有统计学意义,是筛选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血小板平均体积 血小板分布宽度 大血小板比率 献血者 机采血小板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血小板抗体检测对多次输血后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临床效果展开研究。方法 将我院于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多次输血后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与40例无输血史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前者入组观察组,后者入组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标本的血小板抗体进行检测,对比统计分析血小板同种抗体与人类白细胞抗原、血小板同种抗体与人类血小板抗体的特异性与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血小板抗体检测阳性率更高,配型血小板24小时CCI值更高,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更高,两组比较均呈显著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多次输血可增加血小板输注无效概率,血小板抗体检测可为血小板输注提供有效参考,借助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实施血小板交叉配型可提高血小板输注有效率,血小板抗体检测在多次输血输注无效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多次输血 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抗体检测 临床效果
  • 简介:(1潍坊市红十字中心血站山东潍坊261041;2潍坊市人民医院山东潍坊261041)摘要目的通过此方法,探讨所制备的血小板是否符合质量要求。方法冲红后按下机器暂停键,将输入程序内的血小板调低20×109/L;将收集袋内冲红的血小板通过采集管路转移至离心杯进行再次分离,同时将原采血速度降低10~20ml/分钟后开始正常采集。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红细胞混入量、白细胞混入量、血小板含量所得结果分别为4.7±0.28VS4.8±0.32,0.94±0.38VS0.95±0.31,2.71±0.15VS2.68±0.13,均为P﹥0.05。

  • 标签: 血小板 方法 质量
  • 简介:摘要近年来,机采血小板由于纯度高,浓度高,不良反应少,而且临床效果显著,已经被广泛使用于临床。如何做好宣传、动员和护理工作,让更多的无偿献血者参加到捐献机采血小板的队伍中来,以满足临床用血的需用,是我们采血护士的职责。我站对2010年—2013年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进行整体护理,收到很好效果。

  • 标签: 无偿献血 机采血小板 整体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台州地区机采血小板情况进行分析,以便有针对性的制定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献血宣传方式,有效保留和招募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确保本地区机采血小板的临床供应。方法:对台州地区2009-2013年机采血小板采集的情况(包括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年龄、性别、血型,淘汰原因等)通过officeexcel、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台州无偿成分献血人口比例高于2011年全国水平,男性远多于女性,年龄多分布于26~45岁,血型分布与台州地区人口血型分布基本一致,在各个淘汰指标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全血白细胞计数的淘汰率较高。结论:台州地区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的工作中,可加强对年轻人群及女性的宣传号召力度,继续提高献血者的主动屏蔽意识,以减少成分献血的淘汰率。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台州地区 情况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使用MCS+9000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及一次性使用管路采集血小板。结果本站于2012-2013年共采集机采血小板215例,其中采集失败的有32例﹙14.88%﹚,采集失败的主要原因有精神紧张﹙21.88%﹚、穿刺不当﹙18.75%﹚、枸橼酸盐中毒﹙15.63%﹚、乳糜血﹙18.75%﹚。结论针对不同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可以减少或避免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的发生。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失败原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究无偿献血者采血小板采血血量不足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于本站献血的100例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100例无偿献血者的采血小板采血血量不足的发生率以及发生原因。结果100例无偿献血者中,采血小板采血血量不足的发生率为5.00%,机器发生故障、工作人员的穿刺技术不佳、无偿献血者血管比较细、无偿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出现冲红现象等是发生采血小板采血血量不足的主要原因。结论对无偿献血者进行采血时,工作人员需根据不同无偿献血者的实际身体情况,选取合适的血管进行采血,并使用合适的仪器进行相关操作,并不断提高自身的静脉穿刺技术,减少无偿献血者发生采血小板采血血量不足的情况。

  • 标签: 无偿献血 单采血小板 采血血量不足 原因 预防措施
  • 简介:患者女性,52岁,主因进食哽噎伴返酸、剑突下烧灼感半年,加重1个月入院.钡餐示:食管下段一长约5cm的狭窄,上段食管扩张.胃镜示:食管下段狭窄,黏膜充血水肿.病理示:中度非典型增生.半年来在消化内科治疗,先后用雷尼替丁、奥美拉唑、食管球囊扩张等保守治疗,疗效不理想.决定手术切除狭窄段食管.

  • 标签: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机采血小板 无效 食管下段 非典型增生 食管扩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首次采血小板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使用心理护理预防的方式产生的效果。方法:使用随机选取的方式选取2019年6月到2020年6月进入我站首次捐献采血小板的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研究样本为200名,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心理护理干预模式用于研究组患者常规护理模式,用于常规组患者。而后对两组献血者的献血反应比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结论:使用心理护理模式,为首次进行采血小板性抉择的患者进行护理操作,可有效控制献血反应的发生概率,具有明显效果。

  • 标签: 心理护理 首次单采血小板 献血反应
  • 简介:采血小板由于纯度高、输血传播疾病及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概率低,其临床疗效好于手工采集血小板。因而,机采血小板日益受到重视〔1-2〕。但是,机采血小板体外循环血量大,并且需要输入一定量的抗凝剂和生理盐水,一部分献血者会出现献血反应。

  • 标签: 单采血小板 体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于泸州市中心血站进行采血小板献血的献血者,为预防献血反应采用针对性处理措施的价值。方法:样本均收录于在我站进行采血小板献血的献血者,共计120例,收录时间均在2022.1——2022.5之间,随机性的将这120例样本分为两组,并以预防献血反应为目的采用不同的干预措施,分别为对照组(常规处理)、观察组(针对性处理措施)。分析两组献血者干预前后的情绪评分值及满意度测定值。结果:干预前组间情绪无显著差异,干预后两组评分值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评分指标更优,P<0.05。观察组对处理措施的满意度评测值更高,P<0.05。结论:在我站进行采血小板献血的献血者,为预防献血反应,采用针对性处理措施具有显著的效果。

  • 标签: 单采血小板 献血反应 针对性处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长期高频次采血小板对捐献者血液学参数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本献血中心跟访的长期高频次采血小板捐献者,共有40例,对不同献血者在5年内100次献血过程中的血液学参数予以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的参数变化。结果:献血者的RBC随着献血次数的增加无明显变化(P>0.05),其余WBC、Hb、Hct、Plt随着献血次数的增加出现变化,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高频次采血小板捐献会影响献血者的部分血液学参数,造成部分血液参数发生变化,针对长期高频次采血小板捐献者需要加强血液各项指标的参数分析,并合理控制采血量以及采血频次,以保证血小板捐献者的安全。

  • 标签: 长期高频次 单采血小板 捐献者 血液学参数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小板抗体筛检对多次血小板患者的意义。方法将多次与初次输血小板的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为35例和19例),采用固相凝集法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并将18例筛查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9例),一组配型后输注血小板,另一组随机输注等量血小板,输后1.24h计算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数量,纠正增加指数(CCI)并计算有效率。结果多次与初次输血小板的患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8.6%和5.5%,配型组和未配型组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分别为88.9%和0.0%。结论多次输注血小板的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率明显上升,对其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检并进行配型,可使血小板输注更加合理。

  • 标签: 血小板抗体 输注效果 交叉配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小板抗体检查对多次输血或输血小板患者的意义。方法采用固相凝集法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把多次输注与初次输注患者分为两组做对比。根据血小板计数增加指数(CCI)、血小板计数以及临床症状进行疗效评估,分析抗体产生的的治疗效果。结果多次输血或输注血小板的患者抗体阳性率与输注的次数和数量成正比。结论多次输注血小板的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率明显上升。

  • 标签: 血小板抗体 多次输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两种不同血小板制剂在临床各科室患者中输注的效果。方法将173例输注血小板患者分为4组。组1为22例手术科室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制剂、组2为34例非手术科室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制剂、组3为67例手术科室患者输注浓缩血小板制剂、组4为50例非手术科室输注浓缩血小板制剂。在输注后24小时后计算患者校正血小板计数增加值(CCI)和血小板回升率(PPR)对输注无效率进行评估。结果组1与组3比较CCI和PPR无差异,组2和组4差异明显。血小板输注无效率四组均有不同差异。结论机采血小板制剂在临床各科患者输注上有明显的疗效,而浓缩血小板在非手术科室的患者输注效果上要差一些。

  • 标签: 单采血小板 浓缩血小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深低温保存机采血小板治疗血小板减少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用Amicus血细胞分离机、Trim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1人份血小板后,用75%的低温二甲基亚砜溶液将血小板制成终浓度为5%的血小板,在-80℃冰箱中冰冻保存。取新鲜血小板与深低温保存机采血小板各100份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深低温保存机采血小板的止血效果明显优于新鲜血小板,P﹤0.05,输入深低温保存机采血小板病人的CCI值增加低于输入新鲜血小板者。相同条件下非血液病组治疗明显优于血液病组。结论深低温保存机采血小板是治疗临床急症血小板减少特别是有出血病人的最佳选择。

  • 标签: 深低温保存 血小板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