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急危重症患者床边动脉血乳酸水平与护理工作量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指导,优化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流程。方法:于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期间,本研究纳入了60例急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期采集患者的床边动脉血样本,测定其乳酸水平,并记录相应的护理工作量,包括护理时间、护理操作的复杂性和频率等。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发现,床边动脉血乳酸水平与护理工作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当乳酸水平升高时,护理工作量也随之增加。具体来说,当乳酸水平超过4mmol/L时,护理时间平均增加约30%,即每日需要多花费约1.8小时进行额外的护理工作。同时,随着乳酸水平的上升,护理操作的复杂性也显著增加,如需要更频繁地监测生命体征、调整治疗方案等。结论:本研究显示,急危重症患者的床边动脉血乳酸水平与护理工作量呈正相关。乳酸水平的升高往往意味着病情严重,需要更多的护理资源和时间。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应根据患者的乳酸水平合理安排护理资源,以提高护理效率和患者满意度。这一研究结果对指导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计算机X线摄影(CR)在床边摄影中的应用价值。资料和方法对300例床边病人用CR的IP板进行照射,得到共500张图像,对图像的质量、临床应用的灵活性、对周围环境包括其他病人的影响及临床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估,并与屏-片系统获得的影像图片进行对比。结果所有的CR图像能达到临床诊断的需求,其中甲片482张,占96.4%,乙片16张,占3.2%,丙片2张,占0.4%,无废片,与传统屏-片系统相比,CR较大的宽容度,良好的动态线性范围,较宽的响应和后处理能力,大大的提升了影像质量,同时CR存在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不足,曝光量较大等缺点。结论CR在床边摄片中较传统屏胶系统的图像质量高,病变部位显示清晰,能完全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并在临床诊断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床边活动对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6月阶段在我科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38研究对象,按国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个研究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患者。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额外给予早期床边活动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为(5.63+1.74)d,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8.30+1.97)d,P<0.05组间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观察组患者的握力值,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Barthel指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组间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观察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压疮、神经肌肉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0.52%,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6.31%,P<0.05组间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早起床边活动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肌肉力度和活动能力,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促使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床旁重症超声对休克患儿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5月1日至2020年4月31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PICU收治的休克患儿,并对休克患儿应用休克患者快速超声评估(rapid ultrasound in shock,RUSH)方案进行心肺及腹部形态、功能评估,以辅助休克诊断及治疗。结果26例休克患儿,入院时立即根据RUSH方案进行评估,诊断为脓毒性休克8例,心源性休克6例,低血容量性休克6例,混合性休克6例。心源性休克患儿左室射血分数(26.5±8.24)%,下腔静脉宽度均大于10 mm,休克纠正后左室射血分数上升至(32.17±26.11)%。脓毒性休克患儿入院时左室射血分数(73.25±1.28)%,休克纠正时左室射血分数(50.12±31.41)%。26例休克患儿液体复苏1 h后9例(34.6%)肺部超声发现较多B线;其中,心源性休克液体复苏1 h后约50%患儿肺部超声发现较多B线,存活患儿休克纠正后11例(57.9%)出现较多B线,但仅有6例患儿查体可闻及水泡音。结论根据RUSH方案对休克患儿容量状态、心脏功能、容量反应性及病灶进行评估,结合病史及其他临床资料,更早更准确地分辨休克类型并辅助指导液体复苏,利于患儿的精确、个体化液体管理和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床旁重症超声对休克患儿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5月1日至2020年4月31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PICU收治的休克患儿,并对休克患儿应用休克患者快速超声评估(rapid ultrasound in shock,RUSH)方案进行心肺及腹部形态、功能评估,以辅助休克诊断及治疗。结果26例休克患儿,入院时立即根据RUSH方案进行评估,诊断为脓毒性休克8例,心源性休克6例,低血容量性休克6例,混合性休克6例。心源性休克患儿左室射血分数(26.5±8.24)%,下腔静脉宽度均大于10 mm,休克纠正后左室射血分数上升至(32.17±26.11)%。脓毒性休克患儿入院时左室射血分数(73.25±1.28)%,休克纠正时左室射血分数(50.12±31.41)%。26例休克患儿液体复苏1 h后9例(34.6%)肺部超声发现较多B线;其中,心源性休克液体复苏1 h后约50%患儿肺部超声发现较多B线,存活患儿休克纠正后11例(57.9%)出现较多B线,但仅有6例患儿查体可闻及水泡音。结论根据RUSH方案对休克患儿容量状态、心脏功能、容量反应性及病灶进行评估,结合病史及其他临床资料,更早更准确地分辨休克类型并辅助指导液体复苏,利于患儿的精确、个体化液体管理和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对超声技术在重症护理领域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重症患者8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重症护理,实验组利用超声技术进行护理操作。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比两组患者血管穿刺置管一次性成功率和置管成功后并发症概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各项血管穿刺置管一次性成功率为95.00%均高于对照组成功率77.50%;实验组患者总体并发症的概率为2.50%,远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概率25.0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技术在重症护理领域中应用能够提高血管穿刺的精准性,提高一次性血管穿刺置管成功率,降低患者并发症概率,对重症护理质量和效率提升有巨大助益。
简介:摘要:目的 对超声技术在重症护理领域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重症患者8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重症护理,实验组利用超声技术进行护理操作。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比两组患者血管穿刺置管一次性成功率和置管成功后并发症概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各项血管穿刺置管一次性成功率为95.00%均高于对照组成功率77.50%;实验组患者总体并发症的概率为2.50%,远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概率25.0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技术在重症护理领域中应用能够提高血管穿刺的精准性,提高一次性血管穿刺置管成功率,降低患者并发症概率,对重症护理质量和效率提升有巨大助益。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感染性休克治疗用重症超声指导的价值。方法:2019年4月-2021年1月本科接诊感染性休克病患90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重症超声指导法,对照组行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指导液体复苏治疗。对比机械通气时间等指标。结果:针对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与复苏液体量,研究组依次是(14.26±2.41)d、(17.69±1.32)d、(5972.46±150.28)ml,和对照组(13.85±2.37)d、(18.36±1.49)d、(6009.42±145.37)ml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针对6h复苏达标率,研究组93.33%,和对照组91.11%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于感染性休克治疗中运用重症超声指导法,利于液体复苏量的减少,病情的控制,机械通气时间的缩短。